口音說話?

時間 2021-06-02 06:57:03

1樓:Roger Wang

看你身邊人的環境。我是土生土長的江西南昌人,至今不會說南昌話。因為我身邊就沒有說南昌話的人。

方言又不會成為一種課程,當然也沒人會主動去學。小孩子的環境,主要就是家庭和學校。長大以後,就是工作上。

不過長大以後的可塑性遠不如小時候。所以主要看家庭和學校。

2樓:心謎客

講個不大一樣的理解角度,我們對於成年後的語言學習,比如鄉音,比如外語,都會受到我們潛意識的影響,這個潛意識就是——忠誠。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改用非母語,在潛意識層面意味著「背叛」——背叛母親、父親,背叛祖先,這個內在忠誠度越高,也就越阻礙我們學習和運用非母語。這一點,在一些北方城市,比如山東,甚至已經到了顯意識層面,山東的漢子如果離鄉多年回家,說的是一口夾生的魯語,是會被鄉人嘲笑甚至指責忘祖的。

3樓:曹舟力

應邀!我們所接受的語言,周圍環境,資訊都會影響我們。

比如說,有些時候即使沒去台灣,不是台灣人,有些女生會好像台灣人那樣說話,因為看的聽的受到那種語言影響

4樓:

這個問題我也沒辦法系統的回答,但是從我個人經驗來說,應該出在漢字學習上;因為大多數我們是現有語言後接觸文字,導致我們我們受一些環境和語境影響,形成一些區域獨有的語言,所謂的方言吧。

隨後,隨著學習拼音,學習漢字,學習語法等等,我們會逐漸轉換語言意識,慢慢向標準化去適應何轉變,原來的方言只是作為一種語言被記憶下來,在特定場合才會使用,而學習過的普通話慢慢在生活中佔據主導;

另外,就是為什麼自己家人對於方言好像與生俱來就能聽懂,而別人聽起來就很費勁,我個人感覺是不是這樣理解,我們自己聽的語言,而且接觸N多年,已經熟悉了。而別人聽的是文字,是缺少語言到文字的轉換,所以聽起來很費勁;

個人感覺啊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5樓:starnf

我現在在北京,潛移默化學會北京味的話,但是方言依舊地道,

過年回家總有人說著方言普通話特別彆扭,心想出去兩年方言都忘了不能把,我一年不說方言,回來也是順口拈來

6樓:

環境,環境,環境,重要的事說三遍。你這種情況身邊好多朋友也這樣,家裡父母說方言,身邊的其他人都說普通話,自己想說方言都難,但放一方言環境裡,過不了多久就滿口方言了,當然,這裡面還有個因素是你說什麼並不影響交流。

7樓:

應該是父母已經成年,口音/語音已經固化了吧。

而青少年的口音比較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

比如我小時候,在城市上學;遇到寒暑假就會回到農村姥姥奶奶家,跟農村的小夥伴們一起到處瘋跑。

在城市有小夥伴惹到我,我會非常生氣地說:討厭!!!

等到放假從農村回來,有小夥伴惹到我,我會朝他喊:X你媽!

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是我媽告訴我,我才意識到的。

天哪,太神奇了

說話有家鄉口音怎麼糾正?

茉茉 選擇乙個你認為 不土 的口音模仿物件,比如一檔 podcast 錄音,聽一段 自己錄一段 再比較自己說的跟錄音裡說的區別在哪,勤奮地話再做做筆記。這招也適合其他外語學習用途,要是能堅持的話應該有用。就算不能完全去除你自認比較土的口音,多少也會有所改善。 我是靠和幾個北方朋友鬥嘴練的,我會刻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