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長輩被父母包辦婚姻的真的不幸福嗎?

時間 2021-06-02 03:51:16

1樓:寧靜致遠

只能說概率不高,人都願意有選擇的去決定事情,完全沒有選擇的事情感覺無路可走。除非你的格局夠大......幸福感這事靠自己。

2樓:cara

外公是支邊軍人,退伍後進入檢察院,退休十幾年了。外婆小學文化,沒有工作,脾氣異常暴躁。父母指婚組建了家庭,攜手過了接近50個年頭,生育了3個子女。

外公對外婆有沒有愛不清楚,但是外婆對外公應該是沒有愛的。外婆一生氣就會對外公大爆粗口,也從來不關心外公,外公性格非常老實,從來不兇外婆,對她唯唯諾諾。老一輩的人覺得和異性組建家庭是預設設定,不管愛不愛,更不用提什麼三觀合不合,覺得組建家庭是人生的必經之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能過,也沒想過離婚。

我們都說外婆遇見外公是她修來的福氣。

3樓:劉口水

這社會就沒啥是一定的。啥事都得有個參照物。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就像你媽給你買雙鞋你穿上能走路。這就不錯了。但是你想要好看的。

還能走路不磨腳的。別人眼裡能走路就幸福了。你覺得不好看哪怕能走路也不幸福。

看你的側重點是啥。你的幸福點的是啥。父母那一輩能給你找到品學兼優出身不錯的。

如果你要愛情。那估計困難點。

4樓:瀟灑餘生

這個應該是看人的,兩個人心都在家裡,品性也好,會和諧些,婚姻還是要靠經營的吧,現在這麼多自由戀愛結婚的,最後離婚的也很多。

5樓:電光影裡斬春風

先擺乙個事實:17年北京離婚率50%(當年離婚人數/當年結婚人數)。

北京當然不是乙個包辦婚姻盛行的地方。大多數年輕人的閱歷與思維深度並不如他們想的那樣真的勝於他們的父母。世界在變,人性不變。

年輕人往往鍾情於皮相,年紀大的人則會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包辦婚姻只是剝奪了當事人自主選擇結婚物件的權利。卻並不意味著選擇了錯誤得結婚物件。當短暫的熱戀過去,忠誠,責任,包容才是幸福婚姻的關鍵。

6樓:人生簡約

相對論。幸福與否,是相對的。

老一輩或更久以前,社會氛圍高度認同父母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時是一種制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甘於接受。

至於我們的父輩或者爺輩,如1930後年出生的,這現象已經慢慢消退。

當下,這事情已經差不多絕跡,人們普遍認為這種事情是怪誕不經的,可接受程度當然可以說降到零。

身邊的老人,偶有遇到是八十幾九十歲的,有一位是老婆的姑媽,就是十幾歲就盲婚啞嫁的人,過得還是不錯的,母慈仔孝,膝下九個子女。身體現在依然硬朗。

包辦婚姻而不幸福的例子,恕我孤陋寡聞,身邊沒能找到例子。

換個角度,作為父母,都想兒女有個下半生的伴侶,有個好歸宿,父母最好能享兒孫福。他們對於兒女的婚姻,抱有的助戰力,是強大到會讓你體會到自己是「爛泥扶不上牆」,爸媽對你是「恨鐵不成鋼」。所以逼婚不是他們的不對,「只能怪我咯」。

所以努力理解爸媽,認同並接受他們「逼婚」呈現出對你的愛,自己應該表現出優良的戰鬥力。

如何看待被包辦婚姻的人在結婚之前的自由戀愛?

zergljgh 其實,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會有注定要被包辦婚姻的人呢?肯定是被什麼綁架了吧,環境,道德,原生家庭之類的?至於戀愛的問題,談之前說好了,要玩都是玩,別耽誤別人。但是其實,人都會變的,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蘇達莫 可以談。能做到談的時候跟人家說 我注定被包辦婚姻,我只能跟你戀愛不能結婚 就...

你如何看待父母那一輩和我們這一輩的婚姻愛情?

DA angle 父母一輩為了孩子勉強過著不斷爭吵,互相仇恨的一輩子,造就了我們的性格扭曲,然後告訴我們為了孩子,我們可以你們為什麼不可以犧牲自己呢,不管多難,為了孩子去勉強,於是我們最後變成他們。嘴裡說著我不要吵架,轉身就吵架 某某 愛情於個人 時代而言各有不同,隨著社會發展和人三觀的改變,父輩愛...

你如何看待老一輩的思想?

我說要配一副新眼鏡,家裡老人說原來不是有麼,我初三近視,高三已經完了,中途換過一次,其實高三後期那會兒眼鏡已經撐不住了,現在要復讀,我說度數漲了,原來的不行了,他們說又配?成天還讓那度數漲著? 我是乙個九十年代末的人,而我的父母卻是五六十年代的人,隔著這整整將近四十年的溝壑,我甚至覺得大部分同齡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