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年輕人的工作生活導向都在買房上(一二線城市),會不會覺得挺悲哀的

時間 2021-05-07 05:11:02

1樓:豬咯咯

一線城市,去年買房,今年入住,表示不會再覺得自己漂泊了,更踏實,更舒適,更有成就感。

其實買房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吧。我自己這麼覺得,因為需要去規劃和積累,需要選擇和放肆

2樓:含黛

悲哀也沒辦法,

生活如此現實。

這就是你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但是反過來想,買房就相當於存錢了,你就當強制儲蓄了,還能公升值,是不是能開心一點

3樓:乙醇

任何乙個年代都會有追求的物件,比如小時候誰家有一台小霸王那就是全村的驕傲。有貧富差就會有代表差別的東西。老家農村都有房也不想回去住,想要北上廣的學區房,那說明大家都想當「人上人」,而不是在麻木的追求「房」。

悲哀的是沒條件還硬要攀比過分追求面子的人。

4樓:努力努力再努力

因為我們見過了大城市的好想要留下來而留下來的方法最好的就是買一套這裡房子

可怕的不是沒見過而是見過了卻留不下來

我不覺得悲哀我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5樓:風晨

悲悲哀嗎?每乙個時代都有每乙個時代賦予每乙個時代人的責任。有自己的事情,反正人就是這樣。

要把一件事情投入到大部分的精力,活著就是這樣的。國家要給人民找乙個可以消耗大多數體力精力的地方。這樣的話,社會就安穩了。

6樓:太陽花

何止一二線,十八線小縣城都是為了教育,醫療乙個勁往城裡買房,把孩子丟老人在城裡帶,幾乎都過成了週末夫妻,週末父母,我到覺得挺悲哀的,這種奔波的日子就是向陽的生活?

7樓:lucky

悲哀,悲哀的不只在於房上面,也不止這代年輕人悲哀,也不是所有人都悲哀。悲哀在於「房」,「高房價」背後折射出來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上,凝聚著幾十年的矛盾點,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韭代菜價,「shechu」都悲哀。。。當然隨著整體發展,韭代菜價生活質量也好很多了,期待盡快打破技術壁壘,掌握核心科技,內迴圈外傾銷,悲哀的人才能越來越少。

8樓:

雖然你是高學歷者,但並不能認為所有的年輕人面臨和你一樣的壓力。事實上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父母大都準備了至少一套房。

而且你作為女性,也不會有多大壓力,找個有首付能力的男友一起還貸是最低要求了。

9樓:願歲月可期

不悲哀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城市每個行業會有它所在的導向

就網際網路行業來說

一線二線網際網路崗位還好一些

就研究所來說

普遍在一二線城市

在同等價位價效比考慮

留在二線城市還是相對容易的

一線留給那些大神吧

總體來說

基本上還有一批人在一線或者二線透支青春

換取高的回報,可以剩下更多的錢,可以拿到相對於小城市更高的薪資福利待遇

然後有一天剛不動了

但已經在所在家鄉或者所在地省會城市置辦了房產等等雖然會降薪

但日子過的最終還不錯

10樓:知否知否

不悲哀,應該說很幸福才是。

我們祖父輩年輕那會兒拼命只是為了不被餓死。

我們父輩年輕那會兒努力是為了能吃上肉,能穿上不用打補丁的衣服到我們這輩竟然追求起一二線城市的房子了,什麼你說剛需?那當普適價值觀上公升到每個人都要開法拉利,那法拉利也是剛需?慾望就是慾望,不是什麼剛需。

滿足感都是通過比較獲得的,當樓能蓋到1000層,每個人在北京都有房,那麼你絲毫不會對這件事有所驕傲有所感恩,就像你現在吃得飽一樣。

11樓:海邊李大壯

正常人的生活有一套房子自住足夠。我完全沒有房子的話也是不行的。因為中國的房子附加值太高了,它有戶籍、學位各種附加,如果結了婚有孩子,沒有一套房子是肯定不行了。

這種年輕人談了房子的事情沒必要覺得悲哀,就大家想要一種什麼東西,在沒得到之前肯定會談論,但當得到了之後,有別的興趣,就會去關注別的方面了唄。就像你看劇的時候就會談論劇情,考研的時候就會談論書,談論學校,到了一定人生階段該找物件結婚的時候談房子不很正常嗎?

12樓:劉墨

首先提問的原因是你覺得買房不等於資本積累。

換個問題,這代年輕人工作生活導向都在賺更多的錢和省更多的錢上,會不會覺得悲哀?

再有你的描述中我再問個問題

當我們靠自己的努力,有3套房以後,還有幾個想繼續在自己工作單位幹嗎?

是不是想的是提前退休?

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那如果也是三套房子的話,為啥不直接選房?

題外話,一般問這種選擇都是女的看自己要嫁給誰吧?

物化女性的是女性自己麼。

鑑於題主的關注重點錯誤。那我就掰開來說。

如果您的工作上進的理想是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並且在這條路上賺到了錢,順便買了三套房子。並且在此之後您一如既往的保持對工作的熱情,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可能在這一生保持996,也無怨無悔。

我們可以認為你的理想是偉大的。

如果您的工作目的是賺錢,那就別談理想。老實的接受三套房子比較適合。

至於你說的有三套房就可以無所事事了麼?

那要看到時候你還有沒有理想。你能保證自己靠自己的熱情奮鬥了三套房還有夢想嗎?

如果有夢想為什麼因為三套房就沒夢想了。

所以最後回歸正題,這三套房不是題主的也不是上個題主的。而是別人的。

到底是要嫁給三套房月薪5000的,還是找個沒房子月薪20000的男朋友,你選哪個?

所以談論的夢想是別人的夢想和別人的財產,別人有沒有工作的熱情和理想。

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

如果問你自己該不該買房。當然要買。因為你要有個家。至於什麼時候買,見仁見智。

13樓:啄木鳥烏迪

問題是不管你是在一線還是三四線城市,你沒有房都會想買房.,像你說的那種家裡有好幾套房的人他們的追求應該不是買房了。但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好幾套房啊,還有沒房的呢

14樓:Revolution

短期看是悲哀,中長期不下定論。

掏空錢包買房就是當下人們滿足自然性和社會性的主流做法。想要繁殖就要築巢,安全感的需求大部分也通過鋼筋水泥去實現。

悲哀在於鉗制了年輕人思想的天馬行空,遏制了生活方式的多樣可能。

但想一想,自己下一代因為我現在買房而不必遭受我的困境,會些許欣慰。

買房壓力這個就是社會發展與時代變化的乙個必然問題。可以避免也可以迎難而上,完全因人而異。

為什麼感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在 專心搞錢 ?這是否說明我們的消費觀念變得理智了?

拉倒吧,我專心搞錢就是為了有能力去消費 只能說房價,車貸,家庭讓我理智吧 我要是努力搞到大錢,可能就會過一把放鬆消費限制的癮吧 瀟瀟雨曦 不是啊 只是危機感更大了,感覺自己更窮了而已!房子 車子 孩子 父母養老這些都是要錢的 就算不結婚麼孩子,但其他的也少不了,這些都是當代中年人 老年人給年輕人上演...

我們這代年輕人經歷大的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沒問 隨著核武的擴散,大打的可能性會降低,畢竟這玩意一動就是同歸於盡。能決定戰爭的都是上層社會,人上人的日子過得很舒坦,小規模戰爭讓別人去死無所謂,大打可能搭上自己就不好玩了,哪怕大部分政治瘋子也是怕死的。 高昶 戰爭有個規律,要麼20 30年後再幹一仗,要麼再隔80 100年 拿破崙戰爭和一戰隔了...

為什麼感覺現在的年輕人都在說窮?

偷玉公尺的小貓 物價實在太高了!和我十幾年前出來前比高了10倍左右,包括房價。可是工資卻沒見漲了10倍,漲了5倍都不到,所以怎麼不是越來越窮呢,加上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了,能賺到錢的人賺的越來越多,但只是一部分,大部分人的工資還是好多年前那種。然後婚嫁什麼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很多人因此都不敢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