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反映社會現實,並引發深思的電影或紀錄片?

時間 2021-05-06 23:35:39

1樓:棗泥酥

巧克力相關的紀錄片,非洲可可莊園,非洲童工問題。

有那麼一些小孩子,被強行帶入可可莊園幹活,管飯,後來,又被強行帶出可可莊園,被強行帶入教室。可是,被帶入教室後,他們連一頓飯都吃不上了,要餓著。

非洲童工,工作或者不工作,吃飯或者不吃飯,以我有限的見識,說不出這是乙個怎樣的問題。

幾十年前,我們的小孩也這樣,如今的我們,終於吃上了甜甜的巧克力,因為我們在我們的土地上種了56朵花,終於有了種花家。

巧克力-苦的真相

2樓:晴空

寄生蟲,顧名思義,在宿主或寄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一切生物。許多小動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們更大的動物身上。

寄生蟲可以改變寄主的行為,以達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人類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腦部的寄生蟲,如終生寄生在腦部的弓形蟲,反應能力會降低。

非常自私,為自己存活,吸取寄主的營養。這不是共生。

南韓電影《寄生蟲》,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有錢人越富,貧窮的人留著掙扎著生存,隱含著強烈的不公平感。

貧窮的人,穿著高調,用外在來掩飾自己的樸素和低階,哄騙著富人的錢,乙個乙個把自己的家屬接近富人區,他們趁富人不在,喝酒玩樂打鬧,不亦樂乎。

到最後愈演愈烈,他們霸佔著這棟房子。

整體看下來,周圍都是低氣壓,著實很低,看的我渾身激靈。當法律管不到,當什麼都不在乎,當感覺生命就事用來享樂的時候,這又該是一種什麼樣的世界?精彩抑或,煎熬。

3樓:李先生

日本NHK電視台《無緣社會》

《結婚難:無法阻止的未婚化》

這兩部紀錄片我都不止看過一遍,雖然是發生在日本,但是不得不令我們警醒。

4樓:

首推小丑。2023年10月上映,片中景象像極了現在的明尼蘇達州和紐約州。事後反思,這部電影在大陸被禁,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還是利大於弊。

人性只能疏導,而無法被消滅。有了一部分人的貪婪與傲慢,就必然會遭至另外一部分人的妒忌和暴怒。

5樓:sherry 扒拉扒拉

《看上去很美》,掛著兒童片的皮的成年人電影。《剃頭匠》,殘酷的歲月,一直在面對死的話題,大家都會離去,蒼涼和孤獨。《我們倆》。

美國的《塔利》,可能沒有非常優秀,但對於孩子的媽和她的迷茫抓狂,演的很細節。

6樓:星光熠熠的我們

《寄生蟲》。當時不得不分成兩段來看,才看完。社會的殘酷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我連影視作品都不敢看,更別說自己親身體會這個社。

堅持看完以後很欣慰自己看到了最後,因為有時候,讓你變堅強的,就是直面你的恐懼。

7樓:妖豔墮落的罌粟花

黑鏡,這個系列我希望你看,又慶幸你沒看。極大的諷刺卻又極大的真實,我看完後晚上4點才睡著的,看完會讓人抑鬱,一部過於真實的諷刺片。

8樓:國際護理吧吧主

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

展示深圳這座新型城市,在貧富差距下,零工族自我放棄和苦苦掙扎的無奈寫實。

電影《我不是藥神》

夠真實卻還不夠寫實,很感動卻還不能觸動某些利益者的內心。從頭至尾都在表述這群人內心最簡單的想法「我很想活下去,無論我有沒有錢」。

9樓:白描醫心

《人生七年》系列,耗時近50年,是紀錄片也是人生對比實驗,BBC真實記錄14個孩子50年的不同人生,完美解釋了「精英傳遞」理論,印證了前幾年很火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雖然不知道對中國來說階級是否真的存在牢不可破的壁壘,但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大概就是殘酷的現實。

麥可·艾普特在2023年為英國BBC電視台拍攝了記錄片《7 Up》,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七年,艾普特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人生的輪迴從這十四個七歲的孩子真實生活開始,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寫滿對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七歲看老」,在這童言無忌的問與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貧富分化導致7歲的孩子在對事物的認識,以及對未來規劃就存在巨大差距。

富人的孩子7歲在看金融時報,泰晤士報,····回家練鋼琴,睡覺前閱讀,他們知道的很多,他們的未來有明確的方向,他們也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有多大的能力。

而窮人家的孩子,7歲還在鄉下玩鬧,沒有玩伴只能與動物為伴。他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潛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甚至到了15歲也不知道大學究竟是什麼,但他們更嚮往自由,更希望幫助別人,更希望奉獻社會。

10樓:

金錢社會:個人《發達秘笈》 家庭《富貴逼人》 社會《錢作怪》《瘋狂的石頭》

村里瘋子是怎麼來的:《你好樹先生》

人與獸:《無人區》

11樓:riverriverriver

南韓導演李滄東的電影,比如《薄荷糖》《密陽》《綠洲》等,外加乙個賈樟柯的《天注定》,是根據幾個真實案件改編的。然後推薦兩部有關礦工的紀錄片《悲兮魔獸》《礦民、馬伕、塵肺病》。

12樓:關伯蘭

可以在網飛上找到

Netflix《飢餓站台》

13樓:轉折

社會現實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因為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現實,乙個事件對不同的社會/民族影響是不一樣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身處這個社會的導演反應的現實。

如果是南韓社會,可以看李滄東《燃燒》《薄荷糖》等;

如果是台灣社會,可以看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等;

如果是中國社會,可以看《鬼子來了》《霸王別姬》等;

有些不是當代的背景,但故事卻和當下的故事相同。

14樓:覆心

寄生蟲危樓愚夫

狩獵 綠皮書

十二怒漢

超脫熔爐

盲井聚焦

霸王別姬

達拉斯買家具樂部(這個跟藥神很相似

活著撞車

芳華費城往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美國麗人

沉默的羔羊

後會無期

心迷宮監守自盜神秘河

15樓:非著名空想家

南韓電影最擅長以有代表性的社會事件為藍本,加以情感和藝術上的渲染進而十分鮮明的反應社會。如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母親》等

ps:我個人還很喜歡一部七分鐘的動漫短片《僱傭人生》,一部深刻觸動我社會觀的微電影。

16樓:朝小鹿

看到上面很多推薦很多都是咱們自己國家的,我給大家推薦一部名字叫做《穿藍色條紋睡衣的男孩》,看完之後心裡很壓抑,跟大家分享下。

故事講的是講的是戰爭年代,兩個完全對立的小男孩之間的故事。(想多說又怕劇透,還是大家去看吧)。

影片開頭的段文字:

下圖就是片中的主角小男生

這是他的姐姐和媽媽,住在乙個很好的房子裡。

這是男孩的父親

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一家人要離開城市搬到偏遠的小山村裡。

長途跋涉來到新家。

來到新家的男孩(布魯斯)並不開心,因為離開了自己的玩伴,而家裡出現的一系列的人讓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父親對布魯斯的管教很嚴,不讓他隨便出入。

可是布魯斯在幾次探險之後發現了一條通往乙個神秘的地方的路。

穿過草叢很小溪,布魯斯看見乙個年紀相仿的小男孩(施穆爾)坐在鐵網的另一邊。倆人就這樣認識了。

布魯斯第二次來到相同的地方等施穆爾,但是沒有等到他。

第三次倆人的見面。布魯斯知道了施穆爾是猶太人的事情。

再次來看施穆爾的布魯斯帶來了好吃的。

倆人再次見面是在布魯斯的家裡,施穆爾在布魯斯的家勞動。

布魯斯給了施穆爾吃的,父親的士兵知道後大怒,布魯斯十分害怕士官,便陷害是施穆爾自己偷吃了東西。

布魯斯很懊惱自己的膽怯,後來施穆爾原諒了他,倆人又稱為了好朋友。

布魯斯的媽媽知道自己的丈夫正在焚燒猶太人的時候,漸漸生病,布魯斯的父親決定讓布魯斯和媽媽離開。走之間布魯斯與施穆爾見面,想幫助施穆爾找到自己的父親。

布魯斯如約來到軍營,換上了施穆爾帶來的衣服,進入了軍營。倆人都不知道這個軍營正是布魯斯父親建起來焚燒猶太人的地方。

布魯斯的父母發現布魯斯不見之後通過布魯斯的秘密之道找到了基地,但是只剩下布魯斯的衣服。

進入軍營的布魯斯在幫助施穆爾尋找父親的過程中被誤當成猶太人抓緊焚屍爐。

我只是挑出布魯斯和施穆爾的主要路線來上圖的,整部影片還包含了布魯斯母親、姐姐、爺爺奶奶在戰爭中思想的變化。

看完之後心會塞塞的,儘管布魯斯的父親趕來還是沒有救到兒子。真心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爭。

17樓:

BBC紀錄片《 7 Up》中文名《人生七年7 (豆瓣)

》採訪英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7歲開始,每隔7年採訪,現在做到了第七季。

從中看到乙個人成長的縮影,可以觀察性格、教育(家庭、學校)、社會階層等因素如何影響他的視野和未來。

18樓:

NHK出品:

《中國力量》系列 3集

《激流中國》系列 13集

《蟻族之歌-上海求職旅館裡的年輕人》

BBC出品:

中國教育紀錄片《出路》

中國產作品:

《畢業後的大多數》

《待業青年》

《女生宿舍》(戚小光導演作品,網上沒找到完整版,可能還沒有製作完成。待看)

19樓:

《荒蠻故事》 四個黑色幽默的荒誕小故事組成的電影。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影片講述了由淳樸女性向殘忍的女人蛻變的故事,以濃縮的形式震撼人心的展示了乙個女人悲催的一生。 畫面很血腥。

《和諧課程》 還沒來得及看,據說是很陰鬱的電影。

20樓:李水白

最近看的一部--《十二公民》,十二個不同階層(階層似乎不太恰當,也可以說是思維出發點吧)的人在相對密閉的空間中的思維碰撞,演員們的表演非常精彩,看後會引發思考。

這個是中國電影,改編自2023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我個人認為改編的非常接地氣,算是比較成功的本地化了。當然,還有其他國家也對這部電影進行了改編翻拍,我沒怎麼看,就不做評價了。

附:在電影院看的,乙個廳就我和朋友兩個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比很多熱門電影值。不論是票價還是看電影所花費的時間。

21樓:路德維希聖

難道不是nhk的激流中的中國系列嗎?作為乙個旁觀者,只是靜靜的用鏡頭追拍,追拍普通人的普通日子,追拍官二代的優越感,追拍頂級富豪的富豪生活,只是追拍。

nhk有一系列用心的紀錄片,簡直太用心了,甚至歷時10幾年追拍乙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

22樓:貧嘴和尚

中國的《盲井》,《盲山》,盲山有兩個版本結尾,乙個版本是被拐女主拿刀揮向「丈夫」,然後戛然而止,出演職人員表。那一刻被震驚到說不出話來。《光棍》,《高三》,

南韓的《辯護人》,《殺人回憶》,《國際市場》,《熔爐》,《韓公主》,《道熙呀》不得不承認南韓電影細膩的風格讓我這個大男人也掉眼淚。

日本NHK紀錄片《激動中國》

有哪些好的電影可以反映社會現實或有深刻的思想。?

金陵十三釵 乙個人的表面和內心,社會對乙個群體的固有偏見,戰爭年代的人性 我不是藥神 商業可以不是為了逐利,你是否願意為了其他人放棄自己的利益甚至承擔風險 銀河補習班 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學習知識or養成思考的習慣,遲到的公平與正義 楚門的世界 善良與自私的鮮明對比 猿馬遙 有些社會現實的改變,其...

南韓能拍出這麼多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是因為身邊總發生這樣的事嗎?國民人身安全指數很低嗎?

寵魅 南韓人身安全指數不低,不然隔壁日本怕是天天要沉島了 南韓能拍這個,是因為這不是南韓的G點,每個國家G點不一樣,很多人以為每個國家G點一樣其實是不對的,有的人說南韓能拍中國不能拍,所以南韓比中國更能說話。但是事實是,如果說這方面是中國的G點,那不讓拍很正常,就像美國不敢拍種族歧視現在,南韓敢拍美...

電影《一出好戲》裡,荒島戲份反映了哪些社會現實?張總 王 馬進等人分別代表了怎樣的社會角色?

legend 叢林法則,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吃瓜群眾真的挺讓人心煩。黃渤飾演的角色就像是在現實中的普通人,沒權沒勢,忍受著別人的冷嘲熱諷,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協裡爆發,希望自己能讓人刮目相看, Echo 小王就是封建社會啊,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老總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讓市場說了算,典型的資本家。而且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