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資格 明碼標價?

時間 2021-05-06 21:06:02

1樓:哥特

有人認為趙家把650萬直接捐給史丹福大學也能保證他女兒入學,答案是不會的。否則趙濤為什麼不這麼做而假手中間人?Quora 上斯坦福招生官說有美國校友捐了1000萬美元,他高中排第一的孫子依然沒被錄取,概因競爭超激烈(本科錄取率只有4%)。

再有我們需要明白斯坦福這個頂級歷史名校究竟是多麼有錢。斯坦福的政策是家庭收入低於6萬5千美元的學生每年可免6萬5千的學雜費,以吸引貧窮家庭的優秀孩子。斯坦福7000名本科生中有20%符合這一減免條件,所以斯坦福每年都要免掉9100萬美元學費。

趙家的650萬美元也就佔一年減免學費的7%。斯坦福2023年7月至2023年8月財年收到16億美元捐款。650萬只是它的0.

4%。如果650萬就能買進斯坦福,那每年就得接受246個錢寶寶。你覺得斯坦福會這麼幹嗎?

再有一點,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就算你買得進去,也不可能買得出來。多數教授是重視名節買不通的。

2樓:為衣換得滿心喜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就在羅馬,教育能保證大部分公平已經可以了,網上這些義憤填膺的人,不去關心身邊的教育公平,去關心乙個起跑線贏你幾十輩子的人?況且這姑娘成績不差,通過捐款是可以進名校的。再說,你們平日裡託人給自己的學渣孩子上個好幼兒園、好小學,不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3樓:QCY

有人認為趙家把650萬直接捐給史丹福大學也能保證他女兒入學,答案是不會的。否則趙濤為什麼不這麼做而假手中間人?Quora 上斯坦福招生官說有美國校友捐了1000萬美元,他高中排第一的孫子依然沒被錄取,概因競爭超激烈(本科錄取率只有4%)。

再有我們需要明白斯坦福這個頂級歷史名校究竟是多麼有錢。斯坦福的政策是家庭收入低於6萬5千美元的學生每年可免6萬5千的學雜費,以吸引貧窮家庭的優秀孩子。斯坦福7000名本科生中有20%符合這一減免條件,所以斯坦福每年都要免掉9100萬美元學費。

趙家的650萬美元也就佔一年減免學費的7%。斯坦福2023年7月至2023年8月財年收到16億美元捐款。650萬只是它的0.

4%。如果650萬就能買進斯坦福,那每年就得接受246個錢寶寶。你覺得斯坦福會這麼幹嗎?

再有一點,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就算你買得進去,也不可能買得出來。多數教授是重視名節買不通的。

4樓:小小小小小豆丁

相對於國外的那些錢權交易,感覺中國的教育還是很公平的,至少高考,我們是一起考的,考研也是一起考的,至於那些自主招生,現在已經開始立法監管了,希望有更多的公平和正義,能出現在我們國家希望的田野上

5樓:黑崎家的ichigo

酌情在美國都有如此的操作空間,於中國而言,酌情基本上可以等同於隨意決定。公平如果被顛覆,所謂的天賦也同樣會被埋沒。我認為公平還是第一位的

6樓:夙願

人家的名校是私立,自主出資辦學,財團校董酌情錄取有自主權,錄取公開透明,收取捐款用於科技創新資助貧困學生,從而也拉小貧富教育差距,我們的名校是公立,靠納稅人養,憑什麼權力自主酌情錄取?暗箱操作空間有多大?

7樓:九月鷹飛

中美家長出價的懸殊差距是招生比例及CHN龐大的需求導致的結果並非中介坑:這些名校每年在中國只有個位數的招生數,而CHN的土豪太多了 50W USD所以是供求關係決定的

8樓:IF洪

托福111已經不錯了!那些抨擊富二代沒好好學習的人,高考英語滿分的人也不見得托福能考111,關鍵是美國大學申請的原則就不是只看考試成績,軟性背景也非常重要。

9樓:老道

通過舞弊手段上了美國名校也是一項高風險行為,不暴露很難。一旦暴露,除了人財兩空之外,還有牢獄之苦。如此一來,很難再有幸過上普通人波瀾不驚的日子。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10樓:煙鎖池塘柳

如果這筆錢是用在了對斯坦福的捐贈上,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富人的確是可以用金錢買到最優質的資源。作為普通人,只能說慶幸高考制度還能讓普通家庭出生的人有通過教育獲得上公升途徑的機會與可能,努力尚且有用。

至於那些富人孩子們的光環與榮耀,就笑著看看吧。

11樓:汽車奇談高小強

通過給美國大學捐款讓子女或關係戶上大學並非如國內辦事那樣簡單。首先,美國大學要看捐款人的聲譽,聲譽差的人捐款大學不會接受。其次大學要看捐款動機,捐款動機是通過捐款達到個人目,各大學對這類行為非常警惕,一般不會輕易上當。

這類交易不是一手交錢一手送娃上學那樣簡單。總之通過捐款上名校是乙個系統工程,一般幾代人的長期捐款比較有效。

12樓:迷路者

企業錄取首先考慮名校,所以在名校畢業的你,你的「身價」相對較高,也不能說明碼標價,社會使然吧,見怪不怪了,能進名校說明你的付出也比較多

13樓:Zang

其實說名校資格等於明碼標價也不是並無道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現在有很多高校除了接收高分入校的學生也還有花錢進入高校的學生,其實這種現象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14樓:

辛格所帶出的美國招生醜聞向我們展示了美國高校入學方式中除了前門、後面外所存在的另一種可能,偏門(側門)。

所謂前門,就是就是個人的奮鬥與個人的能力,你需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來獲取委員會的青睞,個人奮鬥作為實現美國夢的核心也是大多數學生進入美國名校的不二途徑。

所謂後門,就是美國高校招生中一直存在的潛規則,即考生可以依靠家族背景家族勢力或是大額的金錢捐贈迫使美國高校降低門檻進行特殊錄取。一般這樣擁有家族校友背景和龐大金錢捐贈的學生也不在多數。對於其他普通學生而言,如果你周圍的其他申請者給學校捐一棟樓或是注入大額的科研經費,作為在校學生而言,乙個普通人也可以從中獲得資源的,這種招生中存在的雙重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為大家所接受的,畢竟能給學校捐一棟樓的人是極少數,再者捐了樓也不一定能被錄取,只是大幅度提高了錄取概率。

那麼回到這次醜聞本身,最為人所不接受的就是辛格及其團隊所運作的偏門(側門)。

辛格偏門的乙個典型手法就是文書造假、身份造假,通過直接賄賂高校體育教練的方式,或是偽造學生申請檔案,讓學生以運動員的身份進入高校,而這些學生根本沒有相關的資格或能力。偏門的本質其實是一種詐欺。所以說到底,入學資格受到金錢關係的影響本身在美國高校圈內是為所多數人所默許的,人們真正無法容忍的還是通過考試作弊、材料造假這種低劣的伎倆來騙取學校錄取的方式。@祈涼

15樓:梨梨醬的小想法

是不是在說斯坦福650萬的事情。

作為留學生有一些膚淺的想法分享,國外的留學生活層次是比較分明的,第一類是家庭條件好,為了鍍金,或在國內沒有更好的學業發展的孩子,第二類是家庭好,成績也好的,但這類人佔極其少數,第三類是中上家庭條件,父母有意識的希望孩子有更好的發展與眼界,第四類是家庭條件非常一般父母砸鍋賣鐵望子成龍的人。

這四類人有各自非常分明的圈子,學校等級也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