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今寫優質讀後感的人越來越少,是因為閱讀力減弱?思考能力慢慢浮於淺層?還是私藏不與他人分享?

時間 2021-05-06 19:02:59

1樓:天命玄鳥

不知道你描述的,是你的感覺還是做過了統計。也不知道你描述的現象是不是存在,反正我沒有感覺到。

說說其它的吧。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壓力模式,讓人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思考的深度不夠,而碎片化資訊時代的到來又加劇了這一趨勢。不用說「奶頭樂」、「資訊繭房」,讓人變得更加淺薄。

這些都是事實。

但總還是有人在思考、在寫作,用自己的意志在對抗,最終他們踏上了更高的層次,成了所謂的精英。

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人,默默前行,所以不用杞人憂天了。

關鍵是你自己行動起來,去閱讀,去輸出,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提公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對抗這一趨勢。

這才是英雄主義,這才是熱血少年。

2樓:楠林

1.寫讀後感的習慣沒有,以前都是老師硬要求看書或者觀影後一定要交讀後感。

2.深刻閱讀的人少了,基本在手機上去碎片化獲取一些雞湯或者文字意義。雞湯來的快,去的也快

3.大部分人是有惰性的,喜歡被灌輸,不願意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去建立自己的邏輯。總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動流淚,在別人的眼光下苟活於世。

4.所謂的收藏,無非是見有一段觸及到自己內心的文字,怕自己下次需要用到卻找不到所以收藏了。或者覺得自己下次再來好好理解這篇文章,卻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麼時候。

5.閱讀的能力並沒有降低,只是閱讀的方式變了。

5.思考的能力也沒有下降,只是人倦了,就想放鬆地接受一些碎片知識,不願意再去勞心費神自己思考。

6.埋頭趕路的人啊,不要忘記抬頭看遠方。

3樓:艾草菁菁

另外還有一點,任何領域都有專業性,分享渠道自然不同。優質讀後感仍是存在,但能不能遇得到,就見仁見智,看讀者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心了。

4樓:離離原上草

可能是因為懶。

寫一篇讀後感看一遍書可能是不夠的,得來回翻印證細節,得組織語言,得注意結構……

都注意了寫出來還很大概率自己都覺得膚淺…

不如不寫

然後惡性迴圈。

5樓:詩情

是語言組織能力的減弱,以前讀書時每個星期都得寫作文還寫得挺爽,現在工作了,基本沒寫過字,最多的是拿著手機。有些字是知道的認識的,一拿筆寫突然就想不起來了,這是因為用電子產品用多了,書寫能力都差了,更何況寫作能力

6樓:末心

優質的讀後感跟優質的讀物是分不開的,有深度有感染力的書越來越少,自然優質的讀後感也少。其次,也跟讀者的思想深度有關係,太過於浮躁,不能沉下心來思考,浮於表面,當然無法體會到作者的真實意圖。再者,越來越少的人,懶於動筆,以至於我手不能寫我心,語言的匱乏,也會影響讀後感的質量。

為什麼現在的優質偶像越來越少了?

沙漏 因為資本 不是科班出身怎麼辦?沒關係,我們給你發 特別努力 的通稿 幹啥啥不行顯得特別廢物怎麼辦?沒關係,我們給你立 傻白甜 的人設 沒有才藝怎麼辦?沒關係,你學點皮毛我們發通稿給你吹 情商低怎麼辦?沒關係,我們讓情商高的一人照顧你 特別沒禮貌怎麼辦?沒關係,你這是 真性情 影響不大 我整過容...

為什麼看書的人越來越少?

看到這句話深以為然,這種負罪感從家庭態度,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壓力,自身狀況都有原因。看書要從小養成最好,不然就即刻開始去做。我小學初中高中的所有課外書 存錢偷偷買的 只要一帶回家,必定被我媽撕個稀巴爛 嘆氣 狗頭 現在有個問題就是讀書喜歡在侷限的文字中過度推敲,養成習慣了。總之吧,現象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喜歡搖滾的人越來越少?

Deathclock 越來越少?只是你的假象而已 喜歡搖滾的一直就是那麼些人,你覺得曾經全民搖滾過?那只是假象,你覺得人減少了,那些壓根不是喜歡搖滾的,真正喜歡搖滾的人一直都沒變,只不過不再天天憤怒了 陳牧之 因為可能每個人都在想著怎樣去賺錢,或者已經被生活錘的麻木了,忘記了怎樣去吶喊 我覺得搖滾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