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別人介紹BIM?簡潔又能讓對方立即明白?

時間 2021-05-30 19:21:10

1樓:區展聰

看對方是誰

如果是父母:在辦公室畫圖紙。

如果是伴侶:在辦公室畫圖紙,今天很累,你洗碗吧。

如果是親戚:審核設計師圖紙,指揮施工單位施工,月入3000。

如果是朋友:搬磚。

如果是老師:建築資訊化。

如果是同學:老樣子。你最近在哪發財?

如果是師兄師姐:老樣子。有什麼門路介紹一下。

如果是學弟學妹:趕快轉專業吧。

如果是想交往的人:顧問。幫客戶優化工作。發展前景挺好的,就是比較累。還好有你陪我聊聊天,上班的時候開心多了。今晚一起吃火鍋還是西餐?

如果是情敵:建築業資訊化改革研究與應用實踐,XX大專案就是我負責的。

如果是社交軟體認識的網友:專案管理,平時很忙,今天想放鬆一下,出來喝一杯?

如果是搭訕認識的人:專案管理,平時很忙,今天想放鬆一下,一起去喝一杯?

如果是不想理會的人:嗯嗯……嗯嗯……哦……如果是業主客戶:可以幫你降低成本、縮短工期、監控乙方工作質量。

如果是施工單位客戶:幫你投標加分。

如果是設計院客戶:幫你投標加分。

如果是同行:哎~你什麼時候辭職啊?

如果是自己:做人最緊要系開心

2樓:楊濤

我最近在我自己的粉絲群直播的時候講到了這麼兩句話第乙個就是下圖,含有資訊的建築模型。

然後根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解釋,比如對方是個現場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就跟他說:

「您做專案的時候時候是不是遇上很多圖紙跟現場對不上的情況呀?」

「過程的變更資料找不到呀?」

等等情況。得到對方肯定的回答之後就可以簡單的說:

「BIM這個東西由於是個三維模型所以可以體現發現設計上的問題。」

「BIM可以掛接專案過程中的資料資料。」等等這樣方便對方的理解。

再或者是第二句話:在電腦裡把房子撘一遍。主要也是針對現場施工類人群的。

我已經在電腦裡邊通過一些軟體手段把房子模擬的撘了一遍,是不是這個專案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部分(注意這裡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問題我就可以在後期真正實施的時候規避掉。

BIM-Bar

3樓:founderlin

最簡單粗暴解釋:在實際造房子以前,在電腦上把房子造了,然後看看怎麼能造最快最省錢。

資訊交換層面:整個建築從規劃、設計、施工直至竣工,甚至包括運營後監測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用乙個資訊化模型貫穿始終,從而取代傳統的圖紙。

4樓:海闊天空

簡單來說bim是一項技術,對於'建築資訊模型'這個解釋個人認為有點過時了。

大家都在談bim,有部分人認為只是個噱頭,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有部分人認為的確能夠產生實實在在的價值,能為專案創造可觀的效益。這項技術能不能真正的為我所用,過多的在於你有沒有深入的去挖掘。

5樓:陳冰

BIM就是「建築全息模型」。

解釋一下:

1. 全息一詞比較點睛。首先說明BIM包含資訊的全面性,貫穿全生命週期,設計資訊,材料裝置資訊,造價資訊,建造維護資訊等。

其次「全息」本身就有數字、虛擬的含義。再次「全息」具備「立體」的含義。最後「全息」具備「可視性」的含文。

2. 考慮到盡量簡單、口語化,而且共享一詞現在聽起來都想吐,所以「建築全息模型」雖不中,亦不遠矣,至少比維基百科的叫法好得多。

3. 維基百科把BIM叫做「建築資訊模型」,「資訊」在大陸人的概念裡,比「資訊」的內涵窄,不知道的還以為「建築資訊模型」是某雜誌社用的。所以現在既沒人說「建築資訊模型」,更沒人說「建築資訊模型」,都說BIM,知道含義的會心地點點頭,不知道的也跟著點,因為隱約察覺是個厲害的東西。

4. 如果更全面、準確一點,可以叫「建築物全息共享模擬系統」。

市政管線是BIM應用的重要領域。市政管線不能叫建築,但可以歸屬於「建築物、構築物、營造物」的概念。Building一詞首先是建築物的概念。

協作、共享是發揮BIM優勢的基礎,可以強調一下。

「模擬」比之「模型」更強調虛擬性,Modeling一詞主要是造型、模擬、建模的概念。

以下定義分別摘自維基百科中、英文版。

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被定義成由完全和充足資訊構成以支援生命週期管理,並可由電腦應用程式直接解釋的建築或建築工程資訊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is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acility. A BIM is a shared knowledge resource for information about a facility form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decisions during its life-cycle; defined as existing from earliest conception to demolition.

6樓:某劉不懶

三維模型 ,加一些資訊,服務於專案的全生命週期,從專案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驗收後的維護系統。最主要的特點是視覺化,可模擬,可協調。簡單的應用比如出圖,日照模擬,模型算量,管綜,VR體驗樣板房……

最主要的是看發問的人哪方面感興趣了。

7樓:映象

內行自然懂,預設是介紹給外行。

那麼對於外行來說,bim極大得提公升了設計視覺化程度,降低了他們的識圖難度,知道這些對於外行來說也就夠了。

8樓:BIMer-陳冠南

利用三維模型降將工程資訊帶入,對工程資訊資料進行模擬,分析,為設計施工提供支撐,竣工模型以及相關資訊與業主的生產經營類資料對接,為業主管理專案提供有力支撐。

9樓:摳圖紙的manshow

模擬樓蓋起來的三維模型,主體、水電暖管線、裝修等都可以預先看見,基本上所見即所建,設計,造價,施工,材料等經濟資料,圖出來,資料也就出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方便管理,減少許多環節不必要的麻煩。

10樓:笨手笨腳

全息工程模型,配合多材質3D列印可以按照設計檔案直接把工程列印出來。以後還可以交給物業做資料。

我猜若干年之後就是這麼介紹了。

11樓:陳qk

沒具體了解過BIM,按我的理解,乙個工程一般分為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驗收這幾個階段,一般是先做完乙個階段,再到下一階段,比如設計圖紙出來才能施工。這樣做效率會比較低,比如施工的時候才發現設計的圖紙根本實現不了或者成本控不住要改圖紙,於是設計圖紙要改,這樣一來施工進度就拖住了。BIM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軟體把整個工程的建造在電腦上實現一遍,這樣可以把整個過程統籌起來,及早發現問題

12樓:風雪夜歸人

BIM就是乙個視覺化的資料庫,包含了建築物各種幾何和非幾何的全部資料及其內在聯絡,可以認為是乙個虛擬的建築。基於該資料庫進行開發,可以完成各種應用,包括出圖,計算分析,模擬,統計,優化,監測,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13樓:胡一刀

試著回答一下:

簡單的說: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能讓計算機理解牆是牆,柱是柱,梁是梁……的概念,並能理解各個構件,實體,空間……的相互作用與關係。

如何向別人介紹你的專業?

晚風紓雋 你若是考我英語學術能力 我是會怕的。我怕的就是這個,讓你見笑了,給大家丟臉了 才氣和努力都比不過人家,學過的在遺忘,沒學過的不計其數。永遠在遺忘,永遠都是杯水車薪,書到用時方恨少Q Q 沒有那個語言環境的話,確實需要汗牛充棟的閱讀量去擴充知識儲備 長安一狂 乙個新朋友問我 你是學什麼專業的...

如何用一兩句話向別人介紹創行?

創行是乙個label,貼著SIFE,Enactus標籤的創行人,創行校友,創行圈子.創行不能給你什麼,創行提倡和培養的是一代具有entrepreneurship sense和global sendse的社會精英。你會是我們中的一員嗎? ECHO Ge 正好我們團隊的宣講會剛剛結束。怎麼用簡短的話快速...

如何認真又不失禮貌地向別人介紹你的工作或專業?

天真有邪 大學的時候,我學的金融專業,每次七大姑八大姨問完我的專業,都要加上一句 小夥子,有前途啊,將來肯定是去銀行上班!當時年紀小,爸媽又在旁邊,不敢亂噴,只能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笑。後來畢業之後做財務做了三四年,親戚們又要問了,小x啊,畢業了吧,在哪上班啊,做什麼的?奶奶,我在南京上班,做會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