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原則是逃避,理性是自我欺騙這種想法?

時間 2021-05-30 17:00:04

1樓:李想

原則是逃避嗎?

很明顯不是的。

原則應當是每個生活和行事的法則和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乙個底限。

乙個做事沒有原則,沒有底限的人,都是些什麼人?是真小人,就連殺人放火的梁山好漢都有原則,那就是起碼的「義氣」。

所以原則不是逃避,而是乙個人的包容力。當某個人越過了人能包容的範圍,各種事就發生了。

殺人放火,姦淫擄掠。

於是還有另外一種更普世的原則來對付那些在人的包容性之外的東西,乃至在那之內。

就是法律。

理性是自我欺騙嗎?

不是的,理性是實實在在的思考過後的結果,權衡優劣的思考。

只是存在乙個問題——人是不能理性到底的。

我舉個例子:

我們很多時候做選擇題時,假如只能排除掉兩個答案,剩下兩個答案已經超過了自己知識範圍。

這個時候理性已經不行,你只能靠感覺選乙個自己覺得比較貼切的答案。

而這個選擇是建立在以前的理性思考基礎上的。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乙個知識儲備問題。乙個學富五車的人總是比乙個不學無術的人更理性。當然了,某些天才也是極端,不僅不理性,反而十分感性。

因為太理性的人沒有情緒,所以寫不出好詩。而寫好詩需要情緒,所以得感性。

於是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天才,他們是又理性又感性。

正如海涅所說:照耀人的惟一的燈是理性,引導生命於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

2樓:

這要看原則的適應範圍,不可就此空談。這裡的理性應該是世俗理性,世俗理性不達究竟,所以常常自以為是地教導人,使人從乙個迷宮出又入另乙個迷宮,從乙個煩惱跳入另乙個煩惱,而他認為這是解脫的方法,其實是無知。

平行志願的一次投檔原則是否具備合理性?

張三丰 我不得不承認 有那麼一點的合理性 分兩個角度看 1 從考生的角度看,百害無一利 由於一次投檔原則,考生不得不選擇服從調劑,來避免退檔到下一批的風險 這樣就造成相當比例的人無法選擇專業,特別是那些誤信 沖一沖 的考生,只要衝報成功,基本落入天坑,命運完全隨機 事實上,一次投檔就是剝奪了對專業的...

如何看待理性追星

Tina 粉絲還有門檻。我就純喜歡張老師顏,演技 別的劇沒看過,真的看不下去 身材和表現在外的人格特徵。老婆代言的會多看兩眼,覺得好就支援一把,覺得不好就不支援。怎麼不刷,不氪金,不做什麼事情還不配說是粉絲了? Crush 過好自己的人生,偶爾從他那裡獲取前行的力量,當然單純欣賞漂亮寶貝的美顏也是的...

理性投資 如何理性看待當下信託產品投資?

Li曉丟 其實現在來說信託屬於監管機制比較嚴格的理財,收銀監會監管。至於收益,了解金融就應該知道,它在金融產品裡,收益並不佔優勢,不過收益和風險值是成正比。信託收益的合理收益也決定了它的風險可控。至於對付問題,哪怕近兩年有特殊個別產品出現對付問題,那也是屈指可數的,就像航空安全還是會有飛機失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