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錢的日子你會焦慮嗎?

時間 2021-05-30 03:30:32

1樓:Braineex腦洞

乙個人要賺多少錢才能遠離焦慮?

【金錢影響你的精神健康】

曾經有人做過資料研究發現,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家庭成員面臨焦慮感受以及相關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會低一些。

如果量化考慮,會低多少呢?

大樣本長時程的跟蹤研究,以家庭年收入均值大約 70,000 美元群體的資料為參考值,發現,低收入群體的抑鬱症、躁鬱症等精神性疾病發病率要高出很多。

尤其是對於最低收入的家庭而言,其發病率分別是普通低收入的 1.44 倍和 2.56 倍。

也就是說,對於工薪階層(無產階級,或者說中產階級),收入高對遠離焦慮是顯著的。收入的變化也會影響人的壓力感——收入降低之後,精神疾病的發病率會明顯提高。

【深色柱狀為生活環境優渥兒童的資料,淺色柱狀為環境較差較貧窮的兒童的資料。縱座標為端粒酶長度,橫座標表示多巴敏敏感純合子基因數量】

端粒酶的長短與大腦中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轉運有關,端粒酶越短,其大腦中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水平越低,抑鬱障礙、雙相障礙和其他一些精神障礙的發生率就越高。

【金錢帶給你的快樂是短暫的】

由於人不可避免的會相互比較,在經濟上也不可避免的會有peer pressure的存在, 所以對於同樣的收入來說,如果你周邊的人比較富有,會增加自己的焦慮感並降低安全感。

那麼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收入水平,經濟因素才不再是產生壓力的主要原因呢?

資料研究個人收入與個人安全感時發現,個人收入在一定範圍內基本上跟安全感呈正相關,之後在某個值到達拐點。也就是說單從金錢數目而言,並不是越多越快樂。

如何體現呢?我來問你乙個問題。

假如現在給你100萬,能不能讓你擁有生活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有的人可能會說夠了啊!

那麼,假如我現在奪走你僅有的100萬,你的安全感會消失嗎?

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有的是富有的、有的是平凡的、甚至也有負債的;但我更相信思考完第二個問題的你們會發現,其實你的安全感和你擁有多少錢沒多少關係。

你可以很有錢但依然沒有安全感,成天擔驚受怕。怕生意夥伴某錢篡位、怕朋友坑你害你、怕家人分你家產;你也可以今天虎落平陽被犬欺,但你非常確信自己一定能夠東山再起。因為人所能夠擁有的真正的安全感,應該是自身內在的保障能力。

通過繼承家產、拆遷、努力工作、創業、買彩票等,都可以讓我們變得很有錢。但不代表你有安全感。只有你擁有了自身內在的保障能力,你才不會有那麼多的惶恐和害怕。

因為最好的保障就是內在的創造能力。這種保障任何人都奪不去,因為你總有辦法讓自己謀生。安全感建立在你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精神狀態、是否擁有健康的體魄,而不是你擁有的外在物質。

錢和安全感和快樂,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我相信你可能聽過有錢就會得到快樂,但我也相信你從未聽過有多少錢才能讓乙個人快樂?因為真正的安全感和快樂是你擁有持續的創造能力,而不是銀行卡的那一串數字。

上天可以隨時用乙個意外全部奪走他,但他奪不走你重新擁有錢的能力,所以,我再問你一次,假如現在給你100萬,能不能讓你擁有生活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並且遠離焦慮?

由此我們發現以錢來衡量自身滿足感和快樂程度,本身就是一種悖論。

【你離「焦慮自由」還差300萬)】

而焦慮的本質則是能力與野心之間的差距過大。

源於人類大腦特殊的生理構造導致天生屬性就是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在快節奏、強競爭的新世紀,焦慮天性被放大化。想做的事情太多又急於看到效果,投放到現實世界更多體現在金錢數目上,彷彿銀行卡數字後的零越多就代表自己成就越高。

對於中國城市家庭來說,衡量家庭資產淨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房產。資料顯示家庭房產越多(<4),焦慮感越低,其中第一套和第二套房產對緩解焦慮感貢獻很高,第三套房產時已經達到邊際點。

所以,綜合以上考慮,乙個遠離經濟焦慮中國城市居民的畫構是:家庭收入 150 萬以上(均值,對於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則是 200 萬以上),擁有三套及以上房產和一定數量的現金資產(100 萬以上)。

【2023年各城市房價收入比】

以上僅是從經濟方面考慮。從統計方面來看,一般情況下,乙個人的焦慮感在 20 歲以後迅速公升高,40 多歲達到焦慮峰值,然後迅速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 20-40 歲的群體,收入對焦慮感的影響是最主要的之一。雖然之後其影響會迅速遞減。但金錢帶來的焦慮感依然不可忽視。

也就是說,收入高能幫助你遠離焦慮,但是不能讓你跟焦慮絕緣,同時金錢和房產並不能完全代表焦慮的根本原因。

【焦慮是種本能】

關於焦慮的根本原因,薩特認為是人的自由與可能性。因為人是一種自由的動物,所以過去他是什麼樣的人,不代表他以後繼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就是在這種自由和可能性之中,產生了深度的焦慮感。

另乙個是來自於海德格爾所講的,與他人一道生存和人的死亡之間的張力。正是因為我們恐懼於死亡,所以我們寧願在庸俗的大眾生活之中徹底丟掉自己,從而獲得甜蜜而暫時的安全感。但與此同時,死亡又在提醒著我們必須要開拓自己的人生,必須要面對自己的生活。

因此我們不得不與他人一道生活,但同時又渴望回到自己本真的生存,想到這一點,我們在與他人一同生存的處境中,就產生了焦慮。

面對這種反覆難纏的情緒起伏,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己調適:克制慾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情)、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接受環境(在侷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最重要的,學會接納,讓自我變強大來提高自身的模糊容忍力,在焦慮時代,給自己一杯平靜。

2樓:楚翹冰

我竟然不會

仔細想想

真的沒錢反而就想一分一分努力了

不去想不適合自己的商品

我比較務實吧

有過身上就50塊的人生在廣場上看著撿易拉罐人竟然很慶幸

沒錢心會安啦有錢會越來越焦慮

會適應沒有同桌的日子嗎?

故人 我現在就是乙個人,沒有同桌。旁邊是講座。上課會有老師。但我覺得我很孤單,這是第一天。我今天有好幾次想哭的時候。這是我長這麼大,旁邊沒有人。乙個人真的很孤單。當我努力用好好學習來說服自己。但我覺得並沒有什麼用。 乙個人挺爽的,我們班高三就是單人一座,然後巨爽,我們班還是那種老師排座位,然後老師就...

你焦慮的時候會暴飲暴食嗎?

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難了。大學大二上學期期末複習非常焦慮,加上一直都是乙個人,每天覆習完就回寢室暴飲暴食。因為大二分了專業就又換了寢室,乙個人都不熟。複習效果不好就很抑鬱,身邊也沒有人陪,就開始邊吃晚飯邊看綜藝,希望自己能開心一點。等吃完才發現自己吃了特別特別多。自己又黑又胖,吃了特別有罪惡感。有時候會...

沒房子你會焦慮嗎?

暖黃的洋甘菊 不會焦慮。因為有房子啊,沒記上名而已。媽家的,哥家的。想去住就去住,住多久都行,想走了拍拍屁股就走了。不會露宿街頭,不會被攆走,還不用付房租。關鍵是要聽話點. Joe傲天 不用感到焦慮,就當前的環境來說,未來租房是大趨勢,而且人生最重要不是需要房子,準確來說就是需要乙個家,有了家,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