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或者說社會性)和人性是否相悖?

時間 2021-05-29 23:58:05

1樓:

等一下說,標記……

2016.10.6

抱歉拖久了,都忘了這個題了,額。

社會性和人性不相悖,社會性是人性的體現。

以整個人類群體作標準來說的話,

有些時候,社會性體現的是人性的正相關(就是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好。)

比如說我們現在,刑罰裡已經沒有梟首示眾(砍腦袋),當然也沒有人血饅頭可以治肺病的說法。

我們也都知道,平時不能吃人肉,這是共識。

這些就是正相關,對人類群體好。

但有些時候,社會性體現的是人性的負相關(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好)

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那個時候食材缺乏,兩個部落打仗,搶來的另一方的人可以分食他們的肉。(在許多神話傳說裡有影子,考古學裡對於北京人山頂洞人也有這種猜想,這個記不太清了,如果有誤此條刪。)

吃人肉這個,在我們今天看來,完全接受不了,絕對是社會性體現的人性負相關例項。但是,在生死存亡的時候,這純粹是人身上動物性占上風,不吃就會餓死,那麼,到底吃不吃呢?人本身也是一種動物,同類相食並不奇怪。

以上,社會性是人性的體現,這體現可能是正相關的,也可能是負相關的。同時,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環境下,這種正負相關就可能出現某種程度的混亂。

上述例子可能舉得有些極端。

題主是不是感覺社會會壓抑了人性,把人變得越來越機械化?

這個我是覺得,壓抑人性有的時候是需要的,如果殺人不犯法不會得到懲罰,那麼是不是可以一言不和就要人命呢?

但是在有些方面,「社會越發展人越來越機器化」,這裡再往下想想,是哪些人,是什麼群體,需要人變得越來越機器化呢?人變得機器化,一方面說明他越來越聽話,越來越不會反抗。另一方面,他也會越來越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當有些人變得越來越機器化時,哪些人可以越來越放心呢?

2樓:葉落為安

所謂的社會性,只是人出於智力,意識到集體合作可以取得更好結果,以及人性中對孤獨的恐懼,對他人的慾望的結果而已,可以說社會性根本就是人性的結果。

所以眾所周知的,社會性既然是為了利益而妥協,就必定有限度。人性永遠在,乙個人不可能成為機械人或者神,或者突然成為聖人,意欲永遠會反覆重申它的欲求。

請問,如何讓乙個人社會性死亡或者說如何拯救乙個社會性死亡的人?

王文翔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此時我覺得魯迅先生的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題主並沒有詳述問題,那麼我就隨機腦補一下 有這樣一類人,在監獄裡一呆就是幾十年,他們無法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而這個社會上似乎他們也變得透明,曾經的親人朋友因為各種原因或是逝去或是離開,這更讓他們陷入了自...

深山僧人是否具備人類的社會性?

鄭竣名 可以對比魯濱遜社會性做為客觀屬性,在地球只有死了才會消除自我的社會性吧,而指個人能力的話,無法融入社會即喪失社會性的例子很多,日本在這方面的理實踐也很多,那麼和尚獨處深山會喪失社會性嗎?只要不變成野人,那麼外人還是能看到他所處的社會對他的影響的。畢竟鳥獸也有組織的社會性。 長爺 是,是。同時...

沒有社會性和人際關係怎麼辦?

安琪 那你自己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呢?你是因為聽了別人對你的評價,然後才開始思考自己,然後按照別人的評價,來給自己貼標籤的嗎?等到了你到我這個年齡,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出現在生命裡的每個人都只是陪自己走那麼一段路而已。以前高中的好友有三兩個,但是距離太遠了,成家了練習就少了。現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