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法務發展前景有限,做不出成績的言論?

時間 2021-05-12 08:28:29

1樓:

另乙個視角:法務硬核幫助公司上市,第一次在上市前拿了原始股五六萬股;第二次在上市時拿了配售股三十幾萬股;平均成本不足20塊,目前股價近40塊。工資待遇,入職後已翻倍。

如何硬核?

1、摸清公司業務全流程,取得管理層信任,牽頭財務業務完成上市前的資產重組,取得監管審批;

2、硬核規範全部法律事項,包括解決全部數項已觸發證監會上市審核五十條紅線的法律障礙。

法務有沒有前途?關鍵還是作為法務敢不敢、能不能位居企業舞台的中心,能否成為管理層信任的核心。

2樓:高雲

第一,主動融入。尤其是公司業務需求,商業模式,產品特點,客戶特徵等,主動將自己的法務工作深深地融入公司業務和流程當中。

第二,拉幫結派。與業務、財務、常顧,甚至還有部門老總、二老闆結成同盟,有事情多請教,多溝通,互相出主意,互相擋槍,互相幫忙。

第三,核心價值。前面兩點其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有核心價值,就是面對各種問題,法務提出的不僅僅是否定和支出風險,在重要的還是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給出路。否則你只懂否定,誰不懂啊,因此被邊緣化,怪誰啊?

當然怪自己啊。

3樓:郭強律師

這是個不值一駁的問題,沒有任何依據。這個邏輯就是法務主管、負責人、人事老總都是從天而降,直接就成了領導,既不符合辯證法的原則,也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職場新人做好本職工作這是基本,練就優秀的本職工作者甚至超出本職工作的能力,很重要。

資本和資本家本質上都是理性的,只要你有能力一定會有你的機會。

4樓:vivian xu

談任何的發展前景,都離不開對個人的觀察。有人不僅法律專業強,溝通能力強,那麼成為公司的管理層也是指日可待。前景有限,是因為還沒有掌握對應的技能,還沒有能力公升級到上一層。

5樓:韓麗律師

先講乙個朋友的例子:

女性朋友小李,在一家國企做法務,大概做了3年左右了,薪酬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福利待遇不錯。法務部整個部門就5個人,還有乙個是法務總監。

小李剛剛進去做法務的時候,是沒有通過司考(法考)的,根據公司的規章制度,只要是能通過公司所列出來的相關考試,拿到證書是可以拿到獎金,還可以公升職加薪的。據說,對於法務部門的員工來說,通過司考(法考)之後,公司給的獎金是15萬+,通過其他的考試還有其他獎勵。

小李剛剛進去單位的時候,因為她身邊的人都沒有通過,所以,她也覺得無所謂,就那樣吧,反正大家都一樣。但是,2023年法考成績一公布,身邊的人都說,自己通過了。她幡然醒悟,感覺自己錯過了很多。

2023年,法務總監告訴她,除了她以外,法務部的其他人都通過了法考,要她加把勁,爭取2023年可以通過。在2023年法考成績公布的時候,她很開心的告訴我,她通過了,還請大家一起慶祝呢。

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她說:「通過了法考,肯定是比通過了好,但是,我感覺我已經到了我可以奮鬥的天花板了。我們部門的法務總監比我大3歲,而且法務總監在退休之前應該不會離職的。

我們的法務總監還是很愜意的,最近懷上了二胎,在準備待產呢。除了我們法務總監外,還有兩個同事是比我先進去的,各方面的能力都還不錯,我覺得我以後是沒有什麼公升職加薪的希望了,就這樣混著吧。……」說著說著,給說哭了。

本來是為了慶祝她順利通過法考的,結果,她「喜極而泣」。

大家都紛紛的安慰她,最後,終於轉變成了「喜悅」的氛圍。

對於每乙個人而言,任何事情、任何職業只有是否適應、是否合適的問題,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對於剛剛畢業的應屆生而言,做公司的法務可以養活自己,而做實習律師的時候,第一年,大多數人都是「吃土」的,很艱難的熬過去了第一年。萬事開頭難嘛,熬過了第一年,之後的日子就會相對輕鬆一點,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異的,沒有完全的確定性結論。

在法務做兩三年之後,單位的事情就逐漸變得熟能生巧,慢慢變得厭煩,了無生趣。然後,看到其他的做律師的朋友好像挺好的,收入也不錯,時間也很自由,好像會產生「我也想做律師」的想法,但是真正的能從法務轉化到做律師的人是極少的。另外,還有人從法務轉成律師,經過實習律師、授薪律師之後,還是覺得他們最開始做的法務是最好的,然後再轉回去做法務。

即使好多人認為,法務的發展前景是有限的,還是會堅持做法務,甚至在經歷了轉換做律師之後又返回去做法務;另外,即使大家都認為律師很好,很自由,收入很高,也未必人人願意做。

選擇職業根據自身的性格、自身的經濟情況、家庭狀況、生活方式、抗壓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量做出的選擇,沒有哪乙個行業是可以輕輕鬆鬆的幹到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境地的。

6樓:充電的丸子頭

不管是做法務還是律師的前景,都得依據地理環境與個人的性格、能力去衡量。對於法律職業來說,想提煉出行業的一些公因式是很困難的。原因在於同行間差別之大,無法想象。

說做法務前景有限,確實又有很多栗子表明能進入企業管理層。說律師有著遠大前程,幹了幾年轉法務的也比比皆是,也有的做授薪律師做了很多年,還沒有法務痛快。公檢法轉律和律轉公檢法的也都不勝列舉。

因此,我個人覺得,需要看職業土壤適不適合本人的茁壯成長,不能一概而論。你需要先了解自己,了解城市,才能了解行業。

7樓:

法務這個行業就跟生化環材似的,贏家通吃。乙個大公司,先不說大公司才幾個,大公司也就乙個法務總就夠了,下面都是流水線,下限也就比實習律師好點,上限低到炸。

公務員起碼下限賊高,律師起碼上限賊高。

說白了,99%的法務,適合女生+未過司考+二三本畢業,這樣才穩定,穩定三角缺乙個角,幹一兩年你自己都沒法原諒你自己。

8樓:

前法務,現律師,看到這個問題,有些話要講。

問題問的是【法務】發展是不是有限,然後我看到@鹿小鹿童鞋的回答:

如果發展前景有限指的是你提中提到的法務成為不了公司高管那就錯了。

我前司,某位普通合同管理員最後做到了地區公司董事長的位置。

我的前領導,司考沒過,也做到了公司副總經理。

法務發展有前景,因為有一天你可以不用幹法務。

大家評評理,這說的是人話嗎?

說點正經點,法務的發展是不是有限?

大大方方地說是就行了。

僅就我認識的人而言,年薪1000萬的法務我只認識乙個,年薪500萬的法務不超過5個,而且都是泰山北斗老前輩。

相比之下,年創收超過2000萬的律師(到手收入大約1000萬)超過1打,年創收超過1000萬的律師在朋輩裡就有。

甚至有做法務的時候年薪30萬,做了律師沒幾年,個人年收入就超過300萬的,相比之下我們這種跳出來2年收入翻番,只能哭暈在廁所。

法務的發展當然是有限的,因為法務在公司的部門裡只能處於輔助的地位,而且薪資水平也受到公司薪酬管理體系的制約,公司給了你保障,同時也限制了你的發展,。

律師雖然沒有上限,但代價是同樣沒有下限啊,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一切都是等價交換,選擇自己最合適的就好了,沒必要強行灌心靈雞湯。

至於做不出成績,這個也要分情況。

一方面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沒有成績就是法務最大的成績。

最後的最後,其實我覺得吧,法務的發展前景是不是有限,跟大多數人真的沒什麼關係,以大多數能力水平和勤奮程度之低,根本達不到法務崗位的上限。

9樓:小小剛剛 律師

確實不少情況如題主所說的那種情況,小法務混了半輩子也做不到高層,而大部分公司法務總都是從一線律所工作幾年的律師空降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法科畢業生如果規劃繼續走法律線條,先去律所待幾年鍛鍊好法律技術的原因。法務部的整體架構,就是總監的位置幹的事情會有些技術含量,但下面小兵基本都是打雜的(當然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就另說了),難以提公升專業素養。公司法務線條,也分日常合規、訴訟、收併購等,日常合規相對來講也屬於雜活一類了,鍛鍊不了人,有機會還是爭取往訴訟或收併購方向發展,日常合規接觸的是業務部門的小經理,職業侷限性比較大,而訴訟、收併購更多的跟公司領導層接觸,自身有特長、有潛力的也更容易被領導發現和賞識,同時熟悉公司商業運作,退路也會更廣。

10樓:

不請自來。

這個博主的話說的太絕對,不過大概率情況下是這樣的。

要說BAT華為這種企業的法務,或者律所從業幾年的律師,跳槽出來去個中小公司做法務,因為本身起點高能力強,工作成長也不會太慢。博主說的那種情況,多存在於起點沒那麼高且一直都在中小企業從業的法務,我個人覺得這部分人其實佔據了市場上法務從業者很大的比例。一是中小企業本身數量眾多,二是這些中小企業能招聘到的法務,基本上是本科學歷未過法考沒有律所從業經驗的人。

就我身邊同學,但凡過了法考的,都優先考慮考公務員去法院或者去律所,轉法務對他們而言都是幾年後自己具備較為豐富知識和工作經驗後想清閒生活的一條退路。

我就屬於法考未過也沒有律所經驗的人。畢業一直在中小型企業輾轉做法務。在這些中小企業中,多數不太重視法務,公司合規意識也很差,如果沒有法務部門的領導或者遇不到乙個好領導,基本是難以成長的。

日常工作不是充斥著各種蓋章、掃瞄、郵寄、證照管理的行政類工作,就是堆積如山的合同,不停和業務溝通、吵架。我工作四年換了三家公司,但目前工作內容還是停留在審合同,擬合同,簡單法律問題解答上。

最近看了看招聘,市場上諸多中小企業,包括很多創業公司,對1-3年的法務任職要求,基本都貼上「有訴訟經驗、精通智財權管理和維護、熟悉盡調/ipo」。看到這裡,我感覺我這幾年白幹了,之前待過的公司,業務合同的糾紛基本上是業務領導靠關係擺平,所以涉訴的很少,就算有,很可能也會外聘律所律師處理,知產和盡調更是沒接觸過。

現在尷尬在這個瓶頸處,甚至惡性迴圈。因為沒有經驗,空有工作年限,跳槽只能碰運氣找找願意帶給學習機會的平台,遇不到的話,還是只能去乙個法務以審合同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公司。

很多時候審視自己,感覺自己發展前景已經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11樓:姚新亮律師

瀉藥。首先呢,我覺得題主所引用的該博主的說法有點以偏蓋全。不是所有大公司的法務部就5-6個人。如果乙個上萬人的公司,真正要發展,這樣的法務部配置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不乏這樣的公司。本人曾在世界500強民企工作,法務部配置大概維持在是60-70號人,因為法務流動確實比較大,很多人還是希望做律師。但是作為中心管理的總監辦每年的任務就是招人,據我工作的時候了解,法務的理想配置人是200人。

就60到70號人,很多時候,每個人都工作也是遠遠飽和的。因為公司業務體系多,對應都要有法務支援,下設了很多法務部,並且根據不同智慧型分了不同組,每個組大概也就1-2個。這1到2個人可能對接幾個事業部的法務事情,可想而知。

而且,只有總部配置法務,大區或者分公司都是讓總經理辦公室的秘書等兼任,總部法務部有一點調配權。大部分大區都聘請了外部律所。一般發生的訴訟安全都由大區兼職法務配合律所處理,總部指導。

而這些非法律的人漸漸也經常進出法院,與法官都很熟,跟著律師也漸漸了解案件處理方法。

第二,我覺得國企和民營企業也不相同。國企在某些方面,而且受到的限制要更多,一般情況很多內容也基本都是固化的,法務的成長或者作用確實要小。而民營企業相對而言,這方面的限制會少。

隨著業務不斷拓展,法務必須不斷的學習。我原來的公司,我換過3-4個部門,完全不一樣的業務內容,對應的法律規定、監管部門完全不一樣。要適應,只有自己不斷學習。

雖然現在我離職了,就我了解我以前的一些同事,目前也經常會被調整對接業務體系。

至於總公司和分子公司。總公司一般要好於分公司。銀行為例,工作這幾年,對方是銀行的太多了,具體業務協議一般都是分行籤。

他們法務只有一句話:合同不能改,這是總行制式合同,一旦修改必須報總行法審,很麻煩,而且過不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分行的法務基本沒有太大的話語權。

我們接觸的上市公司,法務負責人可以到副Quattroporte級,而不僅僅是法務總監。當然,法務確實是有天花板的,但是我覺得從職級上來看,並沒有太大限制;至於法務本身的成長,更多的在於公司業務以及自己是否願意去學。

所以題主引用的該博主的想法太過決定,雖然可能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

如何看待理想汽車的發展前景?

理想的理想同學 利益相關,不請自來。不難發現,理想汽車的發展路徑與其他一眾友商並不一樣。在友商普遍尋找代工的時候,理想想方設法自建工廠 在友商紛紛推出純電車型的時候,理想另闢蹊徑滿足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並且,首款車型理想ONE上市晚於其他友商。在這樣的情況下,首款車型取得了不錯的市場結果。理想的整體品...

做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

Mark大叔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也誕生了很多和網際網路相關的職業。很多的網際網路職業在當前看起來要比其他的職業看起來更有發展前景,同時它們的工資待遇也更高。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有越來越多的人想進入到網際網路行業工作。想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這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前幾年,由於產品經理的工資...

哲學發展前景如何?

庄建西 哲學發展前景如何?哲學有分析思維哲學和整體思維哲學兩大思想體系。分析思維哲學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的發展,整體思維哲學還有待提高加強。科學最初就是從分析思維哲學中分離出來的 自然哲學數學原理 科學的快速發展帶動著分析思維哲學的發展走向成熟。牛頓三定律之前的科學理論和分析思維哲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