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累託最優和功利主義有區別嗎

時間 2021-05-12 08:07:46

1樓:邪裙亂步

發現自己答非所問,修改一下答案。

首先顯然是符合功利主義「整體效益最大化」的原則。

不是帕累託改進。

帕累託改進指在不損害任何人利益的情況下,轉移支付應該是不在其內的。至少當年我學的時候是這樣。轉移支付本身就是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不能再進行簡單的量化。

除非那只是形式上的轉移支付,並不包括任何內生的成本,風險,即那些受到損失的人確確實實能得到完全意義上的補償。如果是這樣,不能認為有人受到損失,則依舊是帕累託改進。

兩者的差別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轉移支付。

2樓:酥脆的小餅乾

算。但有兩個問題:

一,這種補償未必是可能的。譬如說死人沒法受到補償。

二,補償本身會帶來損害--消耗社會資源。有可能完成補償後反而效用增加量變成負的。

綜上,功利主義的改進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達成「帕累託最優」式的改進。

3樓:劉鎮銳

功利主義必然是帕累託最優,帕累託最優不必然是功利主義……

不符合帕累託最優的功利主義是不存在的,但確實存在不符合功利主義的帕累託最優——在特定的一些時候,羅爾斯的maxi-min原則的結果就恰好是這樣的例子……

題主所描述的情況當然是帕累託改進,但是很多時候,補償過程未必是可能的(我們確實可以認為,如果交易總是可以進行,那麼確實可以得到同乙個結果,但可惜不是所有的時候交易都有可能)……

4樓:陳曲楓

帕累託的功利主義是指追求最大幸福,最優則是指在其他人所得利益不變差的情況下至少乙個人利益變好。

知道了這點之後,來看題主困惑的問題 ——

從這段話條件比較簡陋,它即可以是功利主義也可以是最優主義。

⑴假如帶來好處的那一部分人佔大多數,而得到補償的人入不敷出,那它就是遵循著功利主義。比如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線,本身要被稅收的人群減少了,而達不到稅收線的人群增加了,而且收入越高稅收越高,使得收入越多的人受到的利益損失更多了;

⑵假如得到補償的人得到的補償與其損失的利益有相同的社會價值(等價的經濟、政治和聲譽),沒有人受到損失,那麼就是遵循著最優主義。比如某國企業做慈善可以獲得稅收減免,企業投入慈善的資金使得企業在創造大額營收時需繳納的稅收少於慈善投入的總支出,而國家儘管減少了稅收但同時也解決了一些國家慈善的問題,還能鼓勵企業參與慈善。以上,

怎樣理解帕累託最優和納什均衡及其關係?

我覺得囚徒困境很適合解釋這個問題。一圖來表達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 1.帕累託最優不是納什均衡,有的時候雙方的解甚至互為補集 2.不是所有的帕累託最優是總體利益最大化 謝丹 納什均衡與帕累託最優都不是那麼難實現。謝丹 礦機的數學博弈論如何實現帕累託最優 燒腦深度 謝丹 如果大家是利己的,所有環節可交易,...

如何用經濟學模型表達帕累託最優思想?

林為珮 帕累託最優的表述 對於某個經濟分配結果,如果我們已無法使某些個體的狀況變得更好的同時 而又不損害其他個體的利益,那麼這個經濟結果是帕累託最優的。帕累託改進的表述 如果乙個經濟分配結果不是帕累託最優的,那麼存在一種經濟分配途徑,使得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 使得至少乙個人變得更好,這個途...

道德是否以社會整體的帕累託最優為評判標準的?

於連 當然不是。道德是一種價值判斷,價值判斷先於帕累託最優。比如說,有人喜歡吃包子,不喜歡吃餃子,有人喜歡吃餃子,不喜歡吃包子。現在有十個包子,十個餃子,當然是把十個包子分給前者,十個餃子分給後者,才能達到帕累託最優。如果兩人的喜好又反了過來了,那麼,原有的所謂的帕累託最優也就不存在了。於是又要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