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落 為什麼我們的家變成了父母只來暫住?

時間 2021-05-12 02:51:03

1樓:煙火

海爾張瑞敏首席讀書其中乙個方法是,讀書要把自己放進去。如果讀書不把自己放進去,可能你讀了以後什麼都忘記了。比如張瑞敏一開始讀的更多是管理學方面的,後來包括讀哲學、古典文學,都是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擺進去。

他認為,如果你讀書的時候不把自己擺進去,可能你就讀不進去。

另乙個方法也很有實操性,那就是抓住20%的要點。張瑞敏認為,一般的書都是二八開,20%是非常核心的東西,80%是為了描述核心而產生的,只要你抓住那20%的要點,就抓住了這本書的核心意思。所以張瑞敏讀書的時候,都會先快速地把書瀏覽一遍,找到有用的要點,再集中仔細看。

在時間分配上,張瑞敏是把各種零碎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他說自己現在讀書已經像吃飯睡覺一樣,不看書會覺得少了什麼。這麼多年累積下來,讀書的量自然就比較大。

書單推薦:

話不多說,將張瑞敏在不同場合提到過的部分傳統經典,分享給大家。

《道德經》

張瑞敏:

海爾的價值訴求應該是什麼?董事局大樓前面的不鏽鋼雕塑,是乙個巨大的水滴,名為「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從來不爭,水滋養萬物,世間萬物離開水都不能生存,但從沒有說法「我滋養了你,我要獲取什麼,索取什麼?」做企業也是這樣。

用《道德經》的話來說,死而不亡者壽。對個人來講,人的永恆體現的是道的永存,而企業的永恆則要體現的是耗散結構(普利高津),即開放性、遠離平衡和開放性的自組織。

《史記》

張瑞敏:

「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原意是乙個環節失誤就會導致前功盡棄,對現在的企業轉型來說挑戰是巨大的,因為,傳統企業是有圍牆的花園,每乙個環節是受控的,可控的,就像園丁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修剪苗木。

但是海爾要做的物聯網模式是生態系統,考驗的是生態圈能不能提供好的條件和驅動機制讓生態圈中的物種自己生長,既要生生不息,又避免混亂不堪,這是很難的,也是傳統經濟不會遇到的,這是海爾在新時代給自己提出的新課題。

《孫子兵法》

張瑞敏:

兵沒有固定地陣勢,像水沒有固定形狀一樣,所以能夠因為敵人變化而取勝,以變制變,變在敵人之前貴為神。實際沒有兵神,也沒有經營之神,因為誰都不能抓住每一刻的變化。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物聯網的變化,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挑戰,我們能不能現在抓住物聯網的變化而取勝,過去可能是勝利者,但是今天抓不住物聯網的變化又會落後。

「柔弱勝剛強」,弱可以轉強,小可以轉大,問題是你怎麼看待。做企業你永遠處在弱勢,如果能把自己放在乙個弱者的位置,你就有目標可以永遠前進。老子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謙卑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夫唯不爭,故無尤」。正因為與萬物無爭,所以就不會出現過失與偏差。

正所謂上善如水,水處卑下,善於迂迴,知迂迴則無損。有一句箴言說得好: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

《論語》

張瑞敏:

孔子有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要學也要思。怎麼樣學?

很重要的中國一句老話,古代哲學的話叫做思者師者王,自己能夠找到老師就是真正的君王。老師是誰呢?其實就是書。

所以我到現在為止,一年要閱讀一百多本書,我把書裡的內容學習之後,結合企業本身的實際,也就把企業變成了乙個新模式的試驗田。

《易經》

張瑞敏:

對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成功的概念應是追求不間斷的創新。如果是為了追求創新無止境,在企業的競爭中就不應該存在成功的概念。因為所有的成功,假定別人說你是成功的,它一定是過去時,一定是昨天的。

那麼今天要做的是追求比昨天更高的目標。當乙個人站上冠軍領獎台上的一瞬間,他已不再是冠軍,而是必須為了下乙個冠軍努力。

《易經》否卦有句爻辭「傾否,而非否傾」。主動顛覆封閉的局面,而不是被封閉的局面所顛覆,這是我們現在一直要探索的主要原因。就像克萊納在《管理百年》裡面所說的,「管理上沒有最終的答案,只有永恆的追問」。

「傾否」不是只傾一次、一勞永逸,而是要根據時代不斷地顛覆,不斷地「傾否」。我們永恆的追求是什麼?就是為了使海爾真正變成乙個時代的企業。

《貞觀政要》

張瑞敏:

《貞觀政要》上有一段唐太宗和群臣的對話耐人尋味——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就是說,創業難還是守業難?

面對大臣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太宗的結論則高人一籌:「今草創之難,既以往矣;守成之難,當思與公等慎之。」意思是:

守業的艱難來到了,我們要慎重對待。其一,要確立新的正確的思維定勢。要正確認識守業的問題。

我認為「企業無『守』勢」。乙個企業要想高速發展就不存在創業和守業的界限。確切地說,只有原始資本積累階段的初始創業和不斷發展的再創業。

否則,進入「守業」的定位,就等於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你會認為你過去做到的一切已是巔峰狀態,是極限,不再需要進擊了,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但苟安不得安,守的結果只能是一場空。

《漢書》

張瑞敏:

「實事求是」源於《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一語。要做到實事求是,有兩點很重要:其一是能不能實事求是,即思維方式的改變問題;其二是敢不敢實事求是,即思想境界的提高問題。

能不能實事求是的關鍵取決於能不能有所突破,即改變思維方式,優化思維方式。否則侷限在原有的思維定式,一成不變地看待新問題,或是圖省事,按老經驗、舊本本、死教條去辦,就會脫離實際,必敗無疑。

張瑞敏:

我感覺,讀書一是要把自己放進去。《楞嚴經》有句話:「失於本心,為物所轉,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用另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物轉心則凡,心轉物則聖」,大體是這個意思。如果讀書不把自己放進去,可能你讀了以後什麼都忘記了。

《菜根譚》

張瑞敏:

這本書為什麼用菜根來命名?很簡單,一朵花,花香可以去聞,聞一聞就知道這花香還是不香;必須靠你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如果你像浮萍一樣,你永遠不會知道:我究竟有多大的能力。你只有到實踐當中去歷鍊。

《資治通鑑》

張瑞敏:

《資治通鑑》中曾引陳壽對此深刻地評說:「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就是說剛愎自用,居功自傲,不知克服自己的短處和缺點,豈有不敗之理。

是因為什麼讓回家變成了一種奢侈?

因為距離遠 家裡人覺得乙個女生考個老師比較好,大學就是學的師範,畢業後當個老師挺好。誰知道這幾年考公熱,城區壓力太大,需要運氣 實力,我運氣一直不咋樣,不敢報。當時想著報個偏遠一點的鄉鎮,先有個工作幹著再學習考試,沒想到一下子把自己發配邊疆,去了山區,這就尷尬了!而且我當時還不會開車,沒有駕照!今年...

為什麼中年人現在變成了貶義詞?

jvkqd007 中年人普遍心虛了。沒有底氣了。本應該意氣風發的年紀,輸給了自己,輸給了勇氣與魄力,輸給了固定思維,所以順利成章的變成貶義詞了 時代在改變。從前是乙個慢速的,經驗的時代,那時候中年人因為擁有豐富的經驗,體力精力也還夠得上,所以對於工作單位來說,中年人是寶藏,得到尊重。但現在是個高速發...

我們為什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苦樂居士 初生的我們,各種善惡,正反能量因子綜合在一起,形成乙個複雜的種子集合體,從來到這世界的那一刻起,有些種子萌發了,有些條件不足,繼續等待,隨著時間的流逝,種子的狀態各不相同,有死亡的,有長成成熟體的,有正在成長的,有等待萌發的 總之,最終都會形成乙個世界,乙個獨一無二的世界,這個世界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