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最近興起的膠片機風潮?

時間 2021-05-12 01:21:11

1樓:我是羊肉

瀉藥啥都玩,什麼題材都玩。膠片偏重機械機身。最後留下徠卡m3和m5,祿來TELE。偶爾自沖自掃,66就送外面掃。

膠片從技術來說肯定是距離數碼差了很多。但是少了點浮躁,修身養性還是很好的。

作為乙個資深醫科理工男,對那種機械感,金屬感,不可知感,深深的迷戀

2樓:叔叔很純潔

興起膠片攝影挺好的. 說明,人民有錢了,社會發展了,人們開始有閒錢和時間,出去走走了. 總比,一天爬電腦,拿手機玩遊戲看電視劇集要好太多了.

所以,能玩就玩,別猶豫,人生苦短,又不是傷風敗俗的事,幹嘛總要限制自己?

買器材,買相機是財力決定的,而不是技術決定的. 條件好,為什麼不能買貴點的呢?消費滿欲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裝逼,財力裝得起的叫實力,只有超越自己經濟的行為才叫裝逼.

技術,業餘玩家,技術不技術都是個人意願. 只要自己開心,就是最大的收穫. 有心了就玩玩技術流,沒心了,照的開心就好. 沒必要拿專業角度去苛責任何玩相機的業餘玩家.

職業攝影師,沒有技術,那是對不起甲方爸爸,騙錢. 業餘玩家有技術,那叫個人追求. 不追求技術的,人家是沒那閒時間浪費.

3樓:

承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偏激。

我所提到的是部分「文青」罷了,

單純玩玩具沒有任何問題,有錢難買爺開心。我自己也有一套瑪公尺亞的rz67,一套賓得的135單反。

我說的是:優越感,好為人師,自詡高貴,唯器材論,莫名的鄙視鏈。老法師們後繼有人了不要以為你給你的爛片換個帶點歷史的底,它就不爛了。

如果你強行要對號入座的話。。。。。。對!那我說的就是你!

原答:最近所謂的膠片復興,就是玩器,其實和攝影關係不大。

機子買回來,先幹嘛?先看,先摸。

傻瓜換旁軸,單反換雙反,135換120,

塞上一捲膠卷掃一圈,寄出去標準c41沖洗,sp3000掃一波,看著出片美滋滋。

不用後期不用動腦,想換個口味?換個卷就完事了

「你看這個卷,多毒,顆粒多細,日式小清新味,大佬,學習了」

「你看這個機子,年齡比你都大,看這個機械感,看這嚴謹的德國工藝,大佬,學習了」

換上炮塔我就是濱田英明

來個黑白高反差我就是森山大道

不乏知道自己在幹啥的,但是不得不說絕大部分,就是玩器,和攝影沒半毛錢關係。

這種人還迷之優越?瞧不起數碼?瞧不起黑大粗?

求求你收起你那莫名其妙又無處安放的優越感吧,我害怕我一不小心吐在你那「復古機械感」的機器上,汙染了你那珍貴的「菲林」,那我可是萬死也不夠啊!

4樓:岸柳

應該不能說是最近興起的,喜歡膠片的一直大有人在。

跟數位相機不同,衝掃過程的等待,看到成片的意外和驚喜,甚至失望,都會給人帶來特別的體驗。

不說什麼技術上的區別,數位相機更適合記錄和幹活,膠片呢,更適合拍有情緒的東西。

前兩天拍的一組膠片還在衝掃中數位相機帶著測光拍了些也是照著膠片的感覺去調的等後面出片了來對比

上膠片原片對比建議點開檢視原圖

5樓:李少澤

攝影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就是個愛好,好比女人喜歡裙子一樣,有的喜歡復古,有的喜歡潮流,膠片就是其中的一種。為什麼有的人開始喜歡膠片機了啊,我老師剛給我講的:喜歡那種味道.....

可能是你周圍人嚐嚐鮮的人多了,反正攝影很燒錢,不是燒這個就是燒那個,花樣越多,錢燒的越多。

6樓:麥佳慧

在此,本人鄭重提出:

攝影的本質除了「記錄性」外,應加多一項「娛樂性」。

此舉可解決各位鍵盤攝影師多年來大多數的問題。

#這個答案注定沉默在一眾優秀答案之下

7樓:小田想喝冰可樂

並沒有興起,富士連入門的c200都瘋漲了不少,傳聞要停產了,更何況復興。其實還是部分人的愛好罷了,就像黑膠唱片什麼的現在都有人喜歡玩一樣。甚至現在我都開始囤一些平價便宜膠卷了,感覺停產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撕拉片一樣,早晚就玩不起了……

數碼膠卷都玩過,但是感覺不一樣,那種開啟暗盒,上片,過片上弦,測光,手動對焦,機械快門的聲音,大概是乙個能讓節奏慢下來的一種玩具吧,畢竟數碼可以無腦連拍,而膠片需要慎重一點,畢竟那麼貴……

8樓:IAEAIX

膠片好玩嘛,數碼把照的過程簡單化了,少了不少玩的樂趣。很多情況下數碼方案把獲得結果變容易了,卻也把享受過程這事兒弄沒了。

相似的情況有手錶,汽車手動擋,數字繪畫等等。

9樓:邁特不愛分析

追求情懷和盲目跟風似乎有些重合?

一些攝影師可以拿這個當噱頭,愛好者拿膠片當玩具,實用主義者表示好用就行。

普通人多少還是因為這股復古潮流湊個熱鬧,就像蒸汽波一樣,潮流來回滾,現在正好滾到膠片了而已。

10樓:少俠亨特張

是的,膠片最近幾年復興了,起碼在我看得到的職業攝影師行業裡是這樣。

首先,這肯定是盲目跟風。

職業攝影師行業,膠片機的使用度增加了很多,但是仍然是比例很低很低的,只有某幾個人一直在用,其他攝影師,大多數是只在比較特殊的案例中使用。

分別來說,職業攝影師行業裡,使用膠片機牽扯到很多考量,除了技術層面所謂的顏色質感等等之外,還有這本身也是這個大環境下的乙個噱頭,讓客戶覺得這次專案很特別的一種方式,這是一種工作技巧,讓別人掏錢給自己的技巧。

其他不是以攝影為生的人來說,同樣除了所謂顏色質感之類的東西之外, 還是一種身份認同,一種自我感情上的加持,一種「藝術感」。

舉個栗子,10+年前,我剛接觸攝影,也開始認知和嚮往徠卡,當時身邊認識的乙個職業攝影師就說過,你可以觀察一下身邊,大多數用徠卡的人,最喜歡做的事,是給他的徠卡配各種木製握把和聆聽清脆的快門聲。。。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人的愛好看起來還是沒變。。。

11樓:siulimli

還是.好奇心.大部分因為好奇.才發現膠片的特點與優勢.

膠片並未復甦.或者是未完全復甦.什麼時候大規模的復產膠片機器了.那才是復甦!

12樓:R醬的TimeMachine

別人我不知道誒…

只是我真的太迷戀那個色彩跟顆粒感

還有等出片的過程了。

就開始老拍些無趣的東西也變得超有趣

(大約真文藝復興?)

13樓:張磊

我眼中拍攝的第一核心永遠是「內容」。這裡的內容,不一定是寫實的某個內容或者主題,也可以是某種「情緒」的表達。

所以,無論是用膠片,還是用數碼,無論用大畫幅,還是用手機拍攝,我覺得都無法擺脫這個核心。

用膠片拍攝我覺得最好玩的部分是相機。某種程度上是人「追求新體驗」的一種性格的體現。無論是APS-C膠片(現在全部停產了)還是中畫幅甚至大畫幅,不得不說那些歷史上的很多膠片相機都挺有意思的。

難道不想體驗一下用這些相機是如何拍攝的麼~

至於畫質色彩啥的。我其實在意程度沒那麼高。畢竟不是商業用途。畫質更好除了增加一些自我愉悅感之外,似乎也沒啥用了吧。

所以,「玩」和「新嘗試」是我用膠片的核心。至於訓練視角感,肉眼測光技能啥的,都只是附帶的東西罷了。

14樓:天昊

我覺得大家開始願意重新使用膠卷拍照,挺好的。

歸根到底,膠卷也好,數碼也好,手機也好,都是輔助表達的工具,無所謂誰高誰低,誰好誰壞,無非的哪乙個工具更適合罷了。而攝影的重點,從來都不在工具,重點一直都是內容。

別說膠卷了,哪怕你用的是中畫幅,大畫幅,拍出來的東西不行,那還是不行。所以與其糾結用數碼還是用膠卷,到不如更進一步,想想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

而作為乙個從數碼跳坑膠卷的人來說,你問我大家都玩膠卷好不好,我的回答的是,超級好!為什麼,很簡單,玩的人多了,這個行業才會活起來。行業活了,廠商才願意生產膠卷,不然就我們一小撮人拍膠卷,遲早把庫存都拍完了不可。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回歸膠卷,多去嘗試老的東西。

對於現在還在猶豫的人,我的建議是,如果有閒錢,試試無妨。自動擋的汽車出現那麼久了,不照樣有人喜歡手動擋的汽車嘛。膠卷也是一樣的,數碼的東西固然很快很爽,但那麼人喜歡膠卷,自然也是有他的道理。

一捲膠卷36張,很多人第一卷往往捨不得按快門,能夠排上幾個星期,這種慢攝影的小心翼翼,是數碼時代所沒有的,作為生產力工具感覺效率是低了一點,但作為表達工具,卻恰如其分。

我總是鼓勵我身邊的人一起玩攝影。數碼也試一試,手機也試一試,膠卷如果可以的話,也試一試。很多東西你不試一下,總是一知半解存有偏見,試過了,喜歡,不喜歡,都變得更加清晰了。

所以你說最近膠卷重新興起了。我不覺得是裝逼的人多了,因為裝逼的人也就裝一會兒就裝不下去了,我覺得根本上,還是因為膠卷這種慢攝影的模式,讓快節奏的我們找到了意思慰藉,生活已經那麼急匆匆了,難得有個愛好,返璞歸真不也挺好的嗎?以上

15樓:曲鄭鑫

其實無所謂什麼風潮。熱愛膠片攝影的人總共就那些,隨時間略微增長。更多的人,表面上看著熱鬧,實際上就是跟風,體驗,裝x,沒幾天功夫新鮮勁就過了,膠片機就束之高閣了。

習慣了快餐,那還受得了慢騰騰的膠片攝影?

不過對於個人而言,喜歡就一直堅持拍,不喜歡就賣掉,很簡單的選擇,不必管其他人怎麼說。有人喜歡折騰,研究,有人喜歡簡單直接。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沒啥了不得的。

16樓:

電視出現的時候,不少人說電影完蛋了,結果……鍵盤出現的時候,不少人說鋼筆完蛋了,結果……數碼出現的時候,不少人說膠片完蛋了,結果……工具如果沒有絕對的可替代性,譬如毛筆替代刻刀,紙張替代竹簡、獸骨,那麼在較長一段時間裡並存是常態,膠片亦然!

17樓:王叔叔

反轉片,中大畫幅,黑白,放大

這些才是膠片的精華,真正好玩的東西。

天天拿著低端入門卷沉迷於魔術手的「膠片色」真的沒什麼意思。

膠片機本身也很滿足撫摸黨哦

18樓:LuftC2C陸德科技

首先膠片的興起總的來說不過是以下幾個原因:

1、迷戀膠片色調。不管是出於單純欣賞還是所謂的懶得調色的思想,膠片色調或暖黃,或藍紫的顆粒感,確實滿足了許多人的喜好。個人認為膠片色調裡面的時光感成就了膠片在現代社會的商業價值。

2、文藝青年的情懷。拍攝,過捲,清脆的快門聲,洗捲,等待。這一切的行為都無限的滿足了乙個文藝青年的攝影慾望。膠片的不確定和趣味性,讓膠片攝影本身變得更加藝術。

3、膠片攝影的高成本成為了攝影的門檻,似乎也給膠片攝影的高逼格以身價。時間成本,消費成本,讓成片似乎提前具有了價值。我認為膠片攝影的目的性決定了價值的強弱,不少人盲目的以膠片為尊,膠片拍攝的就是高人一等的想法,使外行難免產生偏見。

膠片是否能長久的火紅下去個人又有以下看法。

1、膠片在商業領域和藝術領域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在生活領域其實並不具備必要性,其高成本限制了本身的壯大,數碼時代中,膠片器材的停止更新其實對膠片領域的繼續發展起到了不少桎梏。

綜上,膠片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但不可否認的是,數碼時代,數碼攝影甚至手機攝影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膠片攝影的意義一定也不止是情懷。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攝影二字,如何記錄時光,如何捕捉美好的瞬間,才是乙個攝影者應該思考的事情。

怎麼看待二次元,看待最近興起的虛擬vtuber,又怎麼看待喜歡它們的我們?

zlj 能怎麼看待啊,除了頂著一張紙片人的臉,背後也都是真人在玩在說話啊,跟一般的主播有什麼區別呢?那麼那種從不露臉,直播時候乙個表情捕捉的狗頭放在右下角 貌似最近改成乙個倒吊的狗頭在右上角了 的算不算虛擬主播呢?幹嘛這麼在乎 怎麼看待呢 這種問題呢,你在自己房間裡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只要沒影響到別人...

怎麼看待這幾年興起的漢服熱?

半盞葡萄釀 漢服這幾年相比起幾十年前古裝劇盛行的時候已經冷得不行了,現在就屬於小眾cosplay了,cosplay作為一種時尚早已被大眾接受,所以漢服當然已經被接受了。 姐控貫穿寔霆 漢服變成時尚可能並非好事。漢服本身作為民族服飾,應該是和漢族一樣在歷史長河中綿延不絕,而不是作為短暫的某種 熱 它應...

最近入了幾個徠卡m機。玩遍徠卡膠片機的各位大神,如果只能留一部徠卡膠片機,權衡設計與實用,你留哪一部?

wesley 手裡有m3,m6,用過m2,m4 2,m4p,mp。深度50mm使用者,整體來講手感最好的是m3,取景器很舒服。唯一缺點就是成色好的比較少,而且裝捲不太方便。M6也是很經典的一款。帶測光,但是那個塑料的過片杆實在是拉胯。m2計數器要手動擰,m4 2,m4 p和m6的手感基本一樣,為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