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是監獄卻勝似監獄的地方,禁錮著人類的自由?

時間 2021-05-11 22:32:31

1樓:ZengSheng乾清

壽命,人類那看似漫長卻又極其短暫的,也許幾十年也許上百年的壽命。

從每乙個方面來看,這都像是一座無形的監獄,禁錮著人類的自由,使得任何人在任何乙個方向上永遠不會走得太遠。

曾經網路上流行過一句話「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曾經也被這一句話所觸動過,從小時候看的紀錄片裡,我有幸窺見了一小部分這個世界瑰麗的景色,大堡礁各種千奇百怪的生物,南北極冰封之下隱藏的繁榮生物群,馬里亞納海溝萬公尺的深淵……每乙個我都想看一看,親眼所見的那一種

但我從出生至今二十一年來,甚至沒有走遍我家鄉,甚至連家庭附近千餘公尺的範圍都還有我陌生的角落。而那些遙遠的世界,許多旅行家眾志成城的科學家冒險者窮其一生,只探索了其中小小的角落。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奮進嗎?

那些名載史冊探索這個世界的偉大人物,一生都在他們想要的方向上探索著,有些甚至連生命都凋零在了這個過程中。

但是他們永遠是人,就算借助現在的交通工具,在地球五億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們有限的生命只能讓他們在有限的距離上行走。而那就是他們的牢籠,也是人類的牢籠。

就算不想要探索這個世界,就算是探索書本和知識,人類發展至今,很多知識領域經過了成百上千年的積累,很多領域的知識一生只能學習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曾經歷史上那種全才型的科學家,可能再也不會出現了,因為人類積累的知識量已經不是乙個人一生所能學習完畢的,每個人只能在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土地上耕耘,然後把那些突破一點一縷的積累起來,積少成多。

人類的生命畢竟太過短暫了,上世紀太空競爭的時代,人們憧憬著二十一世紀人類會步入太空,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也許是那時候科技還不夠發達,未曾詳細了解到這個宇宙的廣闊和諸多限制,有些東西卻真的是生命難以企及的方向。

曾經有人想象過,未來的時間裡,可以通過人體冷凍的方式進行遠距離的星際航行,用冷凍的時間來幫助人類踏上了遙遠的征程。但是在另外乙個新聞裡,我看到了一樣讓我有些難過的現實,這個雖然是無關的乙個事件,但是我認為卻有一定的聯動,那就是科學家在闡明為什麼恐龍復活不可能的時候,有這樣乙個說法:

DNA的半衰期為521年

每隔521年衰減一半

DNA骨架的核苷酸間的化學鍵有一半會斷裂

迴圈往復

680萬年之後DNA的所有化學鍵都會徹底毀滅

變得完全面目全非

最後留下的東西,也許還有當年的形態,但是就連構成了物質也早已變化了。這兩者的區別,就像骨骼和化石之間的區別一樣巨大。

不論冷凍技術如何發展,物理上的限制終究是乙個巨大的阻礙,乙個沒有始終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生物,構成自身物質的衰變就足以毀滅其自身。

而就算是現在離人類最近的,比鄰星也有4.22光年之遙遠,如果必須要是宜居星球,那些遙遠到我們只能通過光譜知道化學物質組成的星球,那距離更是讓人絕望。

要保持物質交換,必須要讓乙個生物始終活動,意味著冷凍技術只能是一時,而不能是永遠。人類的壽命限制了這一點。這是目前來說難以突破的枷鎖。

在2023年年末眾多大師裡去讓我們倍感悲傷

因為很多大師誕生需要各種運氣,需要各種天賦,需要他們自己的一些境遇和努力,而也許在漫長的歷史中,很難再出現第二個這樣的大師了

所以我們為此哀悼

所以我們為此悲傷

這是生離死別人之常情,卻又難以讓人接受的現實

就像是乙個牢籠,束縛著世界上的每乙個人,人們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去做有限的事情,而很多偉大的事業都是因為後繼無人而最終崩壞的。

也許有一天基因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每乙個人都有能力踏遍整個世界每個角落

也許有一天人類的壽命可以比肩星辰

可以讓人類踏上浩瀚的宇宙的征途,用漫長的生命,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

熱愛知識的人們,可以在自己深愛的領域鑽研到這個世界探索的邊界,去讓所有曾經的幻想變成現實,親眼看看這個世界滄海桑田的變化

有人會兩次見證哈雷彗星的回歸

有人可以讓自己窮其一生的努力,終究不是死後的榮耀

有人會看見自己一生默默的努力有所成效

有人會看見人類步入蒼穹之一

牢籠會破碎,枷鎖被撕裂,禁錮人類自由的生命牢籠會在我也許看得見,也許看不見的,明天被打破。

我為此祈願

日臻美好

2樓:mslimw

你的基因。

有些話你想說可是真的說不出口。

有些事你想做但最終卻做不了。

你以為只是偶然

其實都是必然

你的所有行為都是基因的表達

很難改變

3樓:Tony

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即使人類掌握了星際航行技術,人類也永遠飛不出銀河系所在的local group,這個因為暗物質膨脹的原因,兩個相鄰的local group之間膨脹速度是超過人類可造出的飛船理論速度的。

人類永遠都被鎖死在自己的local group裡了

好訊息是local group很大很大,有幾個billion billions的恆星

4樓:流螢

我們對完全來自外界的厄運還可以容忍,但由自己的個性導致的苦難卻無法承受:只因運氣可能改變,個性卻難以改變。

每個人的性格既是自由的源泉,也是牢籠的根本。

5樓:千年 一瞬

社會的教育

它並沒有從身體上束縛乙個人的自由,但是從小便把人從心裡束縛了。

就像拴住幼象一根線,幼象成年後也不會去掙脫它。

「遵守道德」便是「不可越獄」,監獄的基本法則。

被監獄關押的人痛恨監獄束縛了他的自由,被教育束縛的人卻沾沾自喜的維護著教育,道德。

手段實在是高!

進看守所的感覺像回家一樣,我一年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不回去,就平時家裡出點事,我就回去看看這樣子,在看守所裡面的感覺,比家裡面感覺好多了,在家裡面乙個人很無聊,都沒有朋友,女朋友玩 ,進了裡面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裡面。

此人被社會人士所嘲笑。

被教育束縛的人,卻被社會所讚美。

未免貽笑大方。

6樓:知啊

我們的大腦。這裡被禁錮那就完了。所以千萬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舉個慄紙,某個人出來工作,到工廠打工,一天他下班去吃飯,一天他經常關注的一棵大樹,突然被包圍了起來?!

這時你覺得他心理想到的是什麼?

一、大樹是自己的縮影,感覺自己被禁錮了!

二、大樹是自己的縮影,感覺自己得到了重視!

三、成為大樹是自己的追求,感覺大樹既然被保護了,說明它肯定有它不同於別的樹,有它非凡的價值所在。所以大樹只能遠觀,不可近碰。

樂觀的人,會想到第二第三種情況。情緒自然很好。

消極悲觀的人,肯定也只想到了第一種,於是就此情緒低落。

很多事情並不是你看到的就是事實,事情的表象大多數是迷惑你的眼睛。透過現象看本質吧。

疑事不疑,不疑疑事。

最後一張相片,是不是覺得很美?

哈哈哈~~~~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

7樓:無盡之刃

寄宿學校不可怕,怕的是不發達縣城的寄宿學校,明明家就在縣城內,走路時間最多不超過乙個小時半,還強制住校,不住校不讓進實驗班。住就住吧,宿舍條件特差,8個人乙個宿舍,不能洗澡。6天回一次家,教室沒有風扇,50多人的大教室,到了夏天可想而知。

住校生共有3000多人,食堂小賣部花式圈錢。一副我就樣,你不吃也得吃。小賣部淨賣些難吃,在外面商店壓根兒沒見過的東西。

還聽過老闆炫耀自己進什麼,什麼就賣的好(呵呵,就您一家商店)到了工商局來檢查,索性就關門,我們連水都喝不上。

住校兩年見證了小賣部老闆變的有車有房,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好生活。

就算管理的這麼嚴,成績比起往屆似乎還有低。

8樓:

起初,人創造邏輯。於是便有了因果。人去歸納,人去演繹,人去歸謬,人去證偽。人看邏輯是好的,便將它留下。事就這樣成了。

邏輯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強大工具————甚至可以說是唯一工具。因為原則上我們沒有辦法不使用邏輯得到任何有意義的答案。我們使用邏輯來得到可靠的結果———即使暫時得不到正確的答案,我們也相信那答案遲早可以得到修正。

因為邏輯本身看起來是那樣的可靠。

一旦離了邏輯,人類便寸步難行———我指思維上的。

但是,理性是有邊界的。理髮師悖論。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

如果邏輯本身出了問題,又如何去修正呢?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想象這種問題,因為沒人可以完全脫離邏輯去思考。那只有精神病人辦得到。

我們當真可能了解到世界嗎?

邏輯,既是人類創造的強大工具,亦是人類為自己的思想所打造的牢籠。但,這牢籠足夠大,也勉強足夠人類容身其中了。至於牢籠以外的事,我不想知道,也無法知道,甚至無法想知道。

9樓:

對自由和新世界的渴望和慾望本身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牢籠。

只有無知者才感受不到牢籠。

為了出國見到更大的時間,就需要花費精力學好英語。

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

所有的為了,所有的渴望,都需要捨棄一些暫時的自由。

而當之前該過去的也過去了,片刻的自由之後,卻會為了更多自由,和新一輪的努力,接著走進了新的牢籠 。

自由和牢籠也是相輔相成得,比如知玩乎,獲得了發言的自由,但各路噴子會讓自己又不小心又提前掉進了複雜社會得牢籠。

在你真正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之前,牢籠永遠都有,是那些必須要走的,彎路也好,捷徑也好。而只有自己才知道想體驗的不是通往桃花源的那個狹隘的洞口,而是別有洞天後,你看到的新的世界 。

這個慾望又是無窮無盡頭的,你會不斷有新的慾望,新的牢籠,新的不夠自由。

而重要的是想飛的心沒死,打破牢籠後,你的翅膀還能扇動,你的心還能飛翔,這就夠了。

能感覺到我還活著,我還能再衝破一層牢籠。多好。

10樓:溪雲醬

福柯的權力觀:

現代社會中的權力雖然也有確定的物件,但很難完全區分出權力的主體與權力的客體,因為每乙個人都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他既是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和契約的一分子,同時又是受這種規訓權力約束和塑造的乙個個體。福柯強調權力是一種關係,一種內在的關係。權力以網路的形式運作,在這個網上,個人不僅在流動,而且他們總是既處於服從的地位又同時運用權力。

他認為不應該到經濟、政治等關係之外去尋找權力,權力就內在地存在於這些關係之內,是其中各種因素、各種力量交織的網路形成的。權力就是這樣乙個無所不在的網路,它伸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角落。在現代社會中,權力就構成了一張巨大的無所不在的羅網,任何人都不能超脫於這個網路之外,這個網就是現實中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之間的複雜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的運作。

自由觀都是由社會構建的,對於乙個社會人來說,何處不是監獄呢?

監獄為什麼不建在偏僻荒涼的地方?

以前監獄分工改,農改。便於理解,這麼說 工改一般是大牆一圈,犯人在裡面幹活,幹工廠的活。一點技術沒有的,經過幾年的學習工作,還能掌握一門技能。待遇也相對可以。這類監獄一般規模比較大,不會在太偏僻的荒郊野外。農改就慘了,要通過農業勞動改造,一般都是種地,礦業之類的,都比較偏僻,累個九九死。待遇很差。以...

有哪些以監獄為背景的動畫和漫畫?

玄子 二舍六房的七人 動畫漫畫都有 故事的主角與平時常見的富家公子 天才少年或者平常至極的少年不同,是7位少年犯。故事最初發生在昭和30年 1955年 6個16歲的少年犯因為不同的罪行而進入了湘南特別少年院的二舍六房 206室 本來就對生活感到黑暗無望的他們在入院之初便被獄醫藉故侮辱,使他們內心更痛...

沙洋為什麼有那麼多監獄?這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風繼續吹 沙洋,湖北省荊門市下面的乙個小縣城。我第一次蹲監獄,2001年2月22日由湖北武漢洪山監獄押送到沙洋監獄管理局出入監教育中心,在那裡過度了差不多兩個月時間。然後是沙洋農場公安局拘役所。2003年初,湖北省監獄管理局下達檔案。撤銷拘役所,然後被分流到漢津監獄。同期撤銷的還有沙洋監獄管理局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