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想系統地學習投資,作為前輩的你,可以分享一些寶貴建議給他們嗎?

時間 2021-05-11 20:46:48

1樓:細聲漫語

投資前期最重要的不是提公升收益率,最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收入。

想要從0開始達到年化10%收益,或許只需要學習幾個月就能做到。但想要從年化10%提公升到年化20%,耗費的時間就不是翻倍那麼簡單。

假設你有10萬的本金進行投資,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學習,再加上一些運氣,在年末的時候發現自己一年裡做到了增加50%的收益,也就是賺了5萬。

然後你發現別人用100萬購買銀行每年只有5%收益的理財產品,賺了5萬。

自己一年裡每天學習幾個小時的投資知識,還要加上一些運氣(通過學習你知道每年都保持50%的收益是不可能的事),累死累活一年,收益還比不上人家。

學習投資是好的,但真的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在提公升收益率上,能夠做到平均的收益率就夠了,省下的時間還是多些投資自己比較好。

2樓:笑小寶

當然可以。

首先呢,明確投資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買房買車還是為了養老,目標不牢地動山搖!

其次呢?

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定投

堅持看財經新聞,明確朝陽行業

以及多賺錢,沒有大本金也就沒有大收益

此外,開始嘗試!

3樓:感謝有傻瓜

任何建議都沒有用

乙個成功的(有把握並穩定盈利)的投資者是經歷過煉獄般的經歷才成功的,他為什麼要告訴你?

你賺了錢會分他嗎?

再者,這些建議形成不了系統,對你沒有用的。

4樓:ShepherdZ

實踐出真知。

先從最基礎的定投開始,老老實實堅持下去,適度看一點邱國鷺,黃凡的書,剩下的其實也沒啥了。

去市場裡面實際感受,結結實實經歷一次比什麼都強。

尤其在你沒多少本金,即便全部輸了也沒所謂的時候。

5樓:秋月涼風

問題有兩個問題,也反應你欠缺的方面。一是大幅度,投資都是長跑,大幅度提高或者一夜暴富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二是風險,你說了一堆,沒看到風險二字,尤其對自己能承受的風險隻字未提,不能承受虧損和能承受虧50%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給你的建議:投資前先想想準備投多少錢,能不能接受虧損,能承受多大虧損。然後對比承受的風險再看收益問題。收益和風險成正比。要多大的收益承受多大的風險自己確定。

6樓:

認真工作,鍛鍊身體,能系統學習的主要是理論知識。實踐部分只能靠借鑑前輩的經驗,早點入市實戰,多研究企業和行業。沒有簡單的捷徑。

7樓:牛有道

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走的慢一點都沒有關係,投資本質是認清自己. 不過99%的人聽不懂,聽懂的說了和沒說一樣因為本身就明白.不懂得怎麼叫也叫不醒

8樓:拓源投資日記

學習投資不一定要系統,碎片化也行,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查漏補缺,補強短板。

如果要從0到1的學習,那這個工程量就太巨大了,而且不少知識都是推陳出新的,以前的知識點放在現在不一定適用,沒那個必要。

個人覺得只要掌握思維方式就行了,針對乙個投資品種,搞清楚:是什麼,怎麼做和為什麼(What、How、Why)

就OK啦,剩下的就是靠時間積累經驗和財富。

作為乙個年輕人 週末你是怎麼過的!

如果要問年輕人週末喜歡去哪?那商圈一定是必選項。伴隨網際網路和移動裝置發展而成長的 Z 世代,又可以被稱為 數字原生代 數位化對 Z 世代群體的時間和空間觀念,進行了極大的改造,而體現在消費上則是 Z 世代更傾向於兼收幷蓄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恰好,商圈的便利 現代化 綜合性等特點剛好與Z世代人群特徵相...

作為乙個年輕人,你是如何看待早戀問題的?

LQq 是乙個羞澀的蘋果,就好像乙個青蘋果,塗了一層紅色的蠟一樣,吃了,還是沒有熟的蘋果,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說,早戀是一種影響學習,影響心理健康,而且我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愛,那只是對一種異性的懵懵懂懂的好感而已,總而言之不對的,我們應該在適合的年齡遇到適合的人才對 還能怎麼看待?...

作為年輕人,你最為清醒確定自身理想的一瞬間是來自哪個瞬間?

搭配師Niki醬 講個我的故事 當我的收入從1w 變成零,當我私人時間從零變成24小時,當我從蕉綠的 心態變成做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即便死也無憾後,經過了兩三年自我掙扎與糾結,我的Sunny燦爛的生活就開始了。其實剛開始我以為賺大錢 在異鄉扎根立足 出人頭地.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工作中煎熬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