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都燒紙,燒這紙有什麼用呢,人都死了

時間 2021-05-11 12:42:22

1樓:清風徐來

燒與不燒,尊重就好,前提是不對環境造成影響。在墳前燒紙,並沒有什麼可以讓人覺得恥笑的。當局者迷,你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取決人家的做法是對是錯。

當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的爸媽走了,保護傘沒了,一夜之間你就長大了,不再有人覺得你是個孩子。以後所受的委屈,苦難,只有自己硬撐,也沒有誰再不求利益毫無條件毫無保留地幫你。這個時候,有乙份精神寄託也算是在安慰自己。

2樓:

燒紙的人獲得了心靈的寧靜啊,說是燒給去世的人,其實是燒給自己的,算是一種讓自己心安的儀式。

哪種儀式會有直接的實際的作用呢?有的話,就不叫儀式了。

3樓:天心正運

所有回答我都看了,我感覺最奇怪的就是有很多人說燒紙對死者沒用,我不由得想問一句,你死過嗎?你怎知沒用?我沒有辦法證實燒了有用,但你也沒有辦法證實燒了沒用。

科學,你不防回看一下一百年前的科學有多麼的搞笑。你怎知一百年後看現在的科學也是很無知。

4樓:情笙淺夢

若只是燒紙確實沒用,畢竟人都死了。

但當你親人,愛人去世之後,當你滿懷著思念來到墳前,舊時的一幕幕浮現眼前,有歡聲笑語,也有打罵哭鬧,有開心的,有不開心,但總是令人難忘的,不捨的;

情到深處,不能自已,當眼前霧氣漸起,你卻只能輕撫碑紋,斯人已逝,卻又無可釋懷。

這時,或許這糙實的燒紙,便是你唯一的寄託,輕飄飄的麻紙之上,滿載著你的深情厚望與喋喋不休穿過烈火,飛向你心間的柔軟。

至於他是不是真的能收到你的紙錢,聽得到你的嘮叨,相信無人會在意,也不敢在意…………

5樓:傻大木

寄託哀思。

總有乙個時刻,我們會想起逝去的祖輩,父輩,親人。他們都曾生命如火,卻消逝如煙。

曾經我們給親人燒紙,希望他們有錢打通大鬼小鬼的關節,獲得富足,擺脫貧乏之苦;也給孤魂野鬼燒紙,讓他們在陰間得以飽暖。如今燒紙是一種儀式,可以讓我們抽出時間放下一切,無所顧忌的對著火焰和青煙思念最親的人,為過去的懷念,也為更好的活著。

6樓:

閩南人閩南、潮汕地區香火之旺盛,可能是別的地方難以理解的,我北方的朋友就很奇怪,為什麼你們一年到頭都在祭拜確實是這樣吧,除了初一十五,還有各位先祖的忌日之類的小時候的我也很不理解,甚至因為出言不遜被揍了直到家裡的長輩去世了,

每年忌日、年節,幾乎都是我一人去宗祠裡祭拜,打掃完桌案,擺上貢品,上香,折紙錢,

有時候我也對著空氣說說話,我知道沒人聽到,但是就像有人聽到了有時候生活不如意,我也吐吐苦水,

大部分時候,我都說,一切都挺好,放心吧

燒的是紙錢,寄的是哀思,如果沒什麼想法,不做便是了,或者是換種方式

7樓:鱷魚寶寶

8樓:倚樓聽風雨

其實我覺得大人信奉的一些東西其實只是乙個儀式,別人這樣做我就這樣做,上一輩一樣做,我就跟著做,否則哪天就會有不幸的事情降臨。但其實燒紙保佑只是欺騙自己。但又不可能別人都這樣做,你卻不做

9樓:雨辰

存在即合理

為了面子為了形式延續傳統表達思念排洩情緒

理由很多,但都只是為了讓活著的人活的釋然

燒紙這個習俗就像宗教一樣信則有不信則無

沒什麼所謂的有用無用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10樓:

燒紙是給活人燒的,燒紙行為是活人的一種思想寄託。

如果你要問,人死了就死了,活著的人也別想了,想那麼多有什麼用。 那我回答:想不想不是人可以決定的,人性很難改變。

而且從道德和成長的角度上來說,也不應該忘記過去。

11樓:水果哥維修

這是一種告慰。自己心裡也會舒服一點。不管長輩有沒有收到,至少我們做好自己。 假如沒有燒紙,不到幾年,你自己會非常的內疚。

12樓:陽澤子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南宋)辛棄疾

年輕時不懂大人燒紙是為了什麼,只記得傻傻的跟著大人們一塊去給長輩燒紙;

時光荏苒,等當年的小男孩也成了大人,當他去給長輩們燒紙時,初衷應該不單單是所謂的「陽間紙,陰間錢」的說法。更多的是懂了當初大人們的處境,不自覺的懷念那段舊時光,可是卻再也回不去了。

——————END——————

13樓:mumu

你喜歡偶像但並不代表他對你有實質性的幫助但你一想到他你就會興奮不已拼勁滿滿

誠如燒紙也是一樣。每一次給去世的親人燒紙不一定他們會怎樣,但每次進行的時候其實是讓我們對生命又再一次的審視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

14樓:夏和半山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燒紙習俗,或許在今天的眼光看來,是荒謬的,是不環保的,甚至是浪費的,但是真的可以這樣一棒子打死嗎?為什麼燒紙這個習俗能夠流傳下來?為什麼要在清明節燒紙?

與其追究有什麼物質上的作用,到不如想想,其核心何在?

首先就是傳統文化

紙錢產生之初可能並不是用來燒的, 埋葬、拋撒、懸掛等方式可能要早於焚燒 ,但由於紙錢焚燒時化作煙霧的形象能使人產生進入冥界的想象 ,故焚燒馬上成為最常用的紙錢處理方式 。依此看來 ,燒紙錢由來傳說產生時間的上限 ,理論上可以追溯到紙錢產生的同一時代— — —魏晉 。並在西域高昌王國舊址等佛教國家遺址出土過冥幣。

洪喜慶的 《杜詩辯證》 上說 : 「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 剪紙為紙 , 以代束帛 , 至唐盛行其事」 。從唐人王建《寒食行》 詩中「三日無火燒紙錢 , 紙錢那得到黃泉」 之句可見一斑 。

宋人陶彀的《清異錄》 上說 : 周世宗柴榮葬日, 用象徵形狀的金銀焚化 , 紙錢的形狀大似碗口, 上有印文, 黃色印的叫「泉台上寶」 , 白紙的稱「冥遊亞寶」 , 說明五代時紙錢已經用雕板印刷大量生產了 。

燒紙錢是從古代傳下來的一種風俗習慣,這種對於傳統的堅守和運用,是先輩們尤為重視的。甚至可以說現如今對於傳統節日的重視和傳承已經一代不如一代了。

然後就是個人心意:常有人說「清明節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但是父母在世的時候未好好對待,只有在父母逝去之後才懂得自己失去了什麼才是常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少人家的悲劇?誰能說在父母去世的那一刻做到無怨無悔?

怕不是都在後悔沒能多陪陪,沒能多做些什麼。這個時候燒紙是為了撫慰自己的心,暫緩傷痛。在之後的清明,燒紙,是給了自己乙個和親人對話的機會,或許聽著很荒謬,但是逝者的哀思,生者的悲痛,現實的苦痛,都會在人生中留下痕跡,一邊燒紙一邊回憶,一邊傾訴,訴說著自己的無知,陳述著現在的無奈,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艱難的,在這樣一種條件下,可以有機會釋放心情,為什麼不做呢?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人已經被生活壓到了對話的時間都沒有,清明就是乙個和家裡人做一頓飯,打掃打掃屋子,然後稍微的休息一下的時間,甚至可能清明不放假的也比比皆是,也只能是都不容易,相互諒解)。

所以在自己能夠只有父母長輩在世的時候克盡孝道,即便老人百年之後,即使少燒幾次紙,也是無礙的。心意遠遠大於形式,這就是為什麼清明節還有人要燒紙的原因。其實還有一點,隨著大家生活節奏的邊塊,沒有那麼直接的體驗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假期得來不易,已經無數次體驗過「清明是紀念逝去的人的,但是蹦躂最活的卻是活人」這句話了(清明時旅遊景點多火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燒紙不過是表達自己心意的一種方式,不反對說用其他方式來表達哀思,也不提倡在別人燒紙的時候,秉持著「環保」等觀點上去對人家指手畫腳。如果想用燒紙的方式的話,也請多替別人考慮,繁文縟節選位置之類的就不要那麼在意了吧。

15樓:

人是理性和感性集合一身的動物,人的心理本質是孤獨的,需要和其他人之間的感情嫁接才能除去這種孤獨感。燒紙就是一種嫁接亡者感情聯絡的一種方式,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祭奠亡者的方式,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追憶故去的人,試圖延續感情上的種種聯絡,以獲得自身的慰藉。

16樓:Virgil.Wen

有些人,永遠不會再見,但永遠值得懷念。這些人,先我們一步離開,但我們還在堅持著為生活奔波。

也許燒紙這樣乙個傳承下來的習俗,不單只是紀念故人,也許也是對自己的慰藉。

17樓:「已登出」

有幾種情況。

一種是自我安慰,通過為逝去的人多少做點什麼,讓愛和情有個落腳處,自己心裡好受一點。所以哪怕理智上不迷信,也選擇暫時欺騙自己。這件事上,人不太去關注行為本身的真假對錯。

二是迷信,內心深處真的相信有陰曹地府,因果輪迴。出於關心,或出於求保佑,或出於怕被祖先怪罪,或相信有個老天爺在看著每個人有沒有孝心,等等。

三是既不信鬼神,又對逝者沒感情的。可能是怕被說閒話,那麼燒一燒無妨。也可能是為了展示自己孝的一面,或傳統中正的一面。

本質上是做給別人看,做給家人看,做給兒女看。如果都沒人看,也可能做給自己看,所謂感動自己是也。

18樓:風輕雨急

這是中國一種習俗。說好聽點就是為了告訴死去的人我們還記著他們,為他們送錢送啥,希望他們過的好點。難聽點就是為了心裡安慰。

你這個問題很好,既然有這個疑問,我個人認為你可以學成龍,他就說他不為他爸燒紙。他在他爸活著的時候多去看看。所以,趁著親人還在,多去陪伴陪伴,多去看看。

即使先人過世後自己也問心無愧。

19樓:青蔦

個人覺得呢,要是有心懷戀那就是有用的。不理解也沒法指責,我覺得在她/他活著的時候對ta好才是最真的,不然死了燒紙也是枉然。

20樓:

當你老了,當你有家人離去。

你就會明白,你就越想相信,

ta沒有離去,只是到了另乙個地方生活而已

越會相信,

ta沒有離去,我們還能有所聯絡。

燒的不是紙,而是拿起的回憶和相思。

21樓:天外要飛橙

以前我也不清楚,但是今年爺爺去世以後,我爸的一系列表現讓我意識到了一點:這些習俗是為了活著的人。只有這樣認認真真送走了親人,才有時間一點點接受親人的離去,才有勇氣正視沒有了親人也要自己活下去的現實。

很無奈很悲傷,但是沒有辦法,人就是這麼脆弱的。

22樓:郭嘉

感覺樓上一大堆諷刺燒紙無用的人是刀沒割到肉不知道疼,等著吧,等你們的直系親屬年老逝去,你就知道為啥要燒紙了,乙個個現在唯物主義錚錚有理,等知道疼了看你們燒不燒

23樓:哈哈哈哈

我有個好朋友說:記憶會模糊,面龐也會消失。但是,每當我想起你的那一種感覺,卻從未改變。

她走了3年多了,正如她所說,我對她的記憶在逐漸模糊了,有一天我肯定會徹底忘記她的模樣。但是,每當我想起她的時候,還是那種感覺。大概這就是為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