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詩詞歌賦竟然可以流傳幾千年?

時間 2021-05-10 04:44:26

1樓:

你應該看看所謂古希臘幾百萬字的各種著作流傳幾千年儲存下來才不可思議,考慮到所謂的紙紗草和羊皮卷這種載體,在中國造紙術傳入前,也沒有官方機構管理負責,很多內容也沒有太大實用價值,能被人反覆謄抄,流傳過程也不太符合正常文獻學規律。

當然多數都是文藝復興時期造紙術和大量中國文獻傳過去後突然發現的,所以考古角度看現在都在重新審視。

2樓:嘉禾

並非完整流傳。

在歷代傳抄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訛誤或修改。

如《靜夜思》的宋代版本「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將進酒》的唐代抄本《惜罇空》

宋時《千字文》避趙玄朗諱改「天地玄黃」為「天地元黃」。

漢時避劉恆、劉弗陵諱,《道德經》「恆」、「弗」字皆改,此外與出土帛書對比,內容上也有許多修改。

3樓:

因為這些流傳下來的詩歌的作者,大多地位比較高,而且古時文人有習慣就是把自己的作品結集,社會上也有人習慣把名人作品結集,慢慢積攢起來就多了,你以為全唐詩之類的,是近些年才開始收集整理的嗎?也是歷經了很多年的。

4樓:社會科學

幾方面原因。

第一,中國很早就建立了完備的文官制度。文官制度離不開考試,考試就離不開文學,一些優秀的詩歌被官方或民間儲存。

第二,中國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有了廉價的傳播載體,無需像同時期歐洲的羊皮紙那樣受到巨大限制。

第三,中國歷史傳承有序,如《史記》兩千多年了,就是一代一代傳承至今的。

第四,中國文人有蒐集整理詩歌的習慣,中國政權也有宣揚文治的習慣。從孔子整理《詩經》開始,到清朝康熙皇帝下令編撰《全唐詩》。

相比歐洲,中國的信史早得多。歐洲是從文藝復興開始才逐漸建立的文官制度,沒有文官階層的存在,就沒有官方信史,也就沒有客觀的民間文化整理。所以很長時間,歐洲歷史是靠口口流傳的神話傳說,比如《聖經》,歐洲古代詩歌也是口頭藝人不斷傳承加工出來的,比如《圖蘭朵》的故事。

古代有哪些形容美女的詩詞歌賦?

道崑崙 美人兮 一 春之二月,草木清芬 有女美如玉,俟我於凡塵 巧笑兮倩美,目盼兮傳神 飄颻兮衣回雪,暗香兮步含春 琪花瑤草兮落雁,水木清華兮沉鱗 曲眉豐頰兮螓首,靡顏膩理兮杏雨梨雲 宜嗔宜喜兮天香國色,煦色韶光兮蘭質蕙心 美人兮 二 皎皎兮明月,渺渺兮春風 珠蹙花輿兮宛轉,餘霞成綺云生 春深似海兮...

詩詞歌賦裡春天的長安是什麼樣子的?

張三 孟郊中了進士,暢筆直書 登科後 昔日齷蹉不足誇,如今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得意人語。韓愈約張籍踏春,隨手寫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是自在人語。皇甫冉同情戰士和軍屬,有感而發 春思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

為什麼現在能寫詩詞歌賦的人少了或者說有但都不出名?現代詩歌有古體詩文好嗎?

贛江邊的錘子 主要是現在人受的古文教育不多。白話文和古文是有隔閡的。你讀過 聲韻訓蒙 嗎?韻是什麼,韻的規則是怎麼樣的,現代人大多統統不懂。韻都不懂,怎麼寫古詩詞?何況先秦散文漢賦六朝樂坊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一代的文學,漢代的散文比不過先秦的散文,六朝的賦就不如漢代的賦,宋代的詩已經很難和唐代比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