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變得遵守道德將對社會的發展會起什麼作用呢?

時間 2021-05-09 12:06:47

1樓:天啟之光

在現實,生活中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道德只不過是社會規則中的一種,它的基礎在於,外界強制力,或者更直白的說就是暴力機器,所以歷史上所有的天下大亂,或者說社會失去秩序,都是因為暴力機器(無法直白表述希望你能明白這是啥意思)出了問題,在這種社會裡,你看看還存在道德嗎?連法律都不再存在了,何況是約束力更弱的道德

2樓:不問西東

好人與否與教育無關

關鍵是我們評判好人與壞人的標準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答案

有時候,那些不遵守道德的人,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你可以隨便搜尋下

陰陽輪迴萬事萬物無不相生相剋

好壞如此

好人壞人亦如此

我們不必為此耿耿於懷

世界本就如此有黑有白有了壞更能凸顯好的珍貴,不是嗎?

如果世界都是好人,這該有多可怕

如果喜歡探索人生哲理建議你多看看哲學方面的書

3樓:Zerg Queen

這個世界不存在道德因為要約束人類的行為才建立了道德。兩級化這是自然現象也是必然的現象。如果每個人都遵守道德這個世界就是病態的行為。

4樓:雷雲密布

人。都不用彼此提防。可以像小孩子一樣,無拘無束。

這種快樂,你一定體驗過。節約的社會成本。就是乙個天量的數字。

所以現在的人類不是養不活人類。而是大家都消耗在了彼此提防上。

5樓:小杜

道德是不斷變化的。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道德就是這個上層建築。道德也是人的日常行為規範的一種。產生於人的生活方式。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很無用。因為按照過去的道德,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人想過那種生活吧。

6樓:

不知道。太遙遠了。

如果真的有這種社會,那大概實現了我們的最終目標!(看第五條)

共產主義社會有以下基本特徵:

1、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由於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財富不斷湧流,社會產品極大豐富,達到可以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需要的程度。

2、社會成員共同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生產資料的占有關係徹底擺脫了私有制的束縛。

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社會公共所有,勞動者本身既是勞動者,又是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者。

3、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

社會成員將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參與社會勞動和工作,社會將根據每個成員的實際生活需要,分配個人消費品。

消除了社會主義時期實行「按勞分配」存在著的某些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

4、徹底消滅了階級差別和重大社會差別。

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產生剝削階級的社會條件不復存在,階級和階級差別都將消滅,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也將消失。

5、全體社會成員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在共產主義社會裡,勞動已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

勞動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學知識、廣泛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在體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為共產主義新人。

6、國家消亡。隨著階級和階級差別的徹底消滅,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將完全消亡。那時,管理公共事務的機構雖然存在,但它的社會職能已經失去其階級性質。

目前來說達不到。暫時不要想了,越想越痛苦。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7樓:waka00

問你個問題,你喜歡古代嗎?如果對不同時期的古代你都是秉持著批判和不屑的態度,那道德這個詞其實你是沒有概念的。

從三皇五帝到近代說白了就是乙個道德高度下滑的過程,建議提這個問題的朋友可以靜下心來多看看歷史,真的,了解真正意義上道德到底是什麼行為,什麼思想,你自己就能明白道德對社會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

8樓:春秋代序

看到這個問題,我先想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靠什麼來推動?思來想去,想來思去。烏托邦的未來還是社會需要的未來嗎?

可以說技術的發展是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理論科學的發展也是如此。

那哲學的頂端能代表人類的終點嗎?

9樓:jackflys

遵守道德是每個人在文明社會中標準,代表著該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了一定高度的文明環境。

環境對於乙個人一生的重要性不用多說。

遵守道德的人越多,意味著教育水平,法治程度,人文面貌等。這個國家綜合實力就越發達。

道德只是乙個標準瓶頸,乙個階段,突破了這個階段,提公升則國家更加強盛,如果被不道德反噬,則國危……

10樓:

真相很殘酷:如果人人遵守道德,對人類來說也許是一場災難,時間拉長的話,甚至會倒退回會原始社會。

因為道德包含的意義太廣了,我隨便舉乙個例子,道德要求我們崇尚勤勞節儉,反對奢侈。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遵守,那麼許多奢侈品行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許多以此為生的工人會失業,廠家會倒閉,接下來的連鎖反應我不必多說。

我不反對道德,但大多數時候,這東西就像雕刻精美的雕像,它雕出來的唯一作用就是給人看的,裡面其實空空如也。

11樓:

所有人都踐行真善美的話,這個世界的科技一定大幅度的發展。因為沒有人再浪費資源在爭鬥上了。貧窮一定會被消滅,因為富人不會自私自利。

這個世界最後就沒有國家之分了,沒有國與國的矛盾,我們整個地球就是乙個整體。

12樓:海洋

按部就班,一切將變得可以想象,都是安排好的劇本,雖然我很討厭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但是我覺得所有人都按部就班遵守道德的話前段時間社會會飛速發展,但是總會止步不前

13樓:天條

首先,道德的相對性。

道德是不斷經常變化的。社會的需求不斷對人提出要求的。所以,長期來看不可能實現所有人都遵守恆定的道德的可能,短時是可信的。

所以,真的就如老子說的,道可道,非恆道。

所以,為道者,就必須不斷的聞道,就必須不斷的去推廣德。雖然,天地間的道無窮無盡,但是聞道者只要抓住自己聞的道就可以。使道,由小溪到小河到江河湖海,為天下式,使民樸,化,正,富。

其次、儒家千百年的試驗,都是在人欲和道的德化的鬥爭中進行的。最終呢,始終搞不定理論和人性。最終在外來思想衝擊下,在生產力矛盾下,僵化,現在還被我們警惕。

道德和人性是動態發展的。新的理論出來,搞定一代人,下一代人會蛻變,理論也要隨之革新,締結新的約定。

道德是在動態中傳承的。如果以時間為錨,以空間為尺,你會發現他的痕跡;如果以空間為錨,以時間為量度的尺—標準,你會發現他的影響。

其次,道德和慾望是無法分開的。有慾望,就會有平衡的需求(安平太),就會有道德。對於慾望,可以要求為道者過格止、不欲,但對於民來說,只能不辱以情,以不德來因勢利導。

按照情況以不侮辱的態度,以無為的政策,以無事的執行方式,以好靜的態度,引導之,使其趨於實用主義,使矛盾慾望化解,使其人生態度端正,從而使其生活過的富足。所謂,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好吃好做,而心不敢另想,志雖存但不敢為。

如此,天下治焉。

其次,道德的一致性。

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大家都一起去尋求道德的遵守之道,才會有乙個越來越好的社會。而這條路,是大道唯迤,注定不容易的。

某乙個階段,某個道紀(道的紀元)裡面,某一群人裡面有可能求得道德的一致。一群人的範圍,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家、鄉、邦、國。這個階段性的有限範圍的道德認同,稱為玄同。

老子說,如果蓄德到邦,那麼,將攻無不克,可以立國,可以有神能,不懼鬼神。也就是可以動用巨集觀的政策,發動全員的運動,可以匹敵鬼神之能。比如我們目前的基建狂魔模式。

求得道德的一致而立國,有神能之後又能怎麼樣呢?

對於為道者來說,自然是以道養目前的德,使之不過早產生危機,雖然最後必然還是會可能覆滅而化生重新開始,完成一次迭代。

對於民眾來說呢?除了安安樂樂的知足過好這一世,能夠對自己的各種想法有個好的滿足,對自己的各種慾望有個好的交代。所謂天地之道,不自生也。

14樓:王東

道德是有地域性的,比如東方人覺得羞恥的事情,西方不覺得。道德無法統一,比如我們在知乎當仲裁官,都是投票,許多投訴到底違規否,都是有爭議的,投票表決。

15樓:wizard

題主說的很對、很深刻,能看問題到這種程度,靈性比我強太多了。

返回到問題本身來,所有人都完全遵守道德,只有乙個地方,那就是天堂。很可惜,天國不在這個世界上。

16樓:阿言

首先怎麼界定這個好呢? 有些東西本身就是矛盾的某種做法對這個群體有利但是可能對另外乙個群體不利也可能在某個方面有利在另乙個方面不利歷史上不是有了資本剝削才促成馬克思主義體系理論的誕生嗎西方的福特制可能本質是為了資本家更好的攫取利潤但是確確實實提高了工人的待遇跟生活水平很多事情很難簡單的去定性啊

如果所有人都變得沒有任何慾望,這個世界還能夠運轉下去嗎?

JT95 太泛了,需要定義什麼叫沒有慾望和什麼叫世界 最簡單的情況就是人沒了生存的慾望全死了,也就不存在人類社會。當然如果世界指的是自然界,那當然另當別論。這個問題需要細化 清紅散人 我拍了一張白紙,你覺得什麼時候會變黑?白紙變黑是什麼原因,自然規律!人人成聖潔,何來慾望 而所有人都沒有了慾望,總要...

如果所有人都按自己興趣選擇職業社會會變成怎樣。?

瓚爺 如果所有人都按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想必,會運轉的十分良性。因為,比起乙份不喜愛的工作,那份出於本心的,你一定會投入更多心力。只是當下,很多人還找不到興趣,又礙於一些特定因素,沒有勇氣選擇興趣相關的工作,或在乙份高薪及興趣內容卻低薪辛苦的抉擇中選擇了前者。如果是按你的命題來說,如果按興趣選擇了,...

所有人都認為讀書比出社會好嗎?沒有反例嗎?

蹲坑法師 其實誰羨慕誰都是一種迴避,明知道時間已流逝還念念不忘,這是社會的普遍心理,就像圍城一樣,不同的處境就有不一樣的感受,然而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不知道自己所厭惡的正是別人所渴望的,比如對於你,沒有進入社會總會把社會想的比較美好,豈不知學校和社會是兩種不同的形態,若在學校期間缺乏社會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