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離開十公尺左右後記起?

時間 2021-06-01 22:57:50

1樓:苟渝

這種狀態就是所謂的「頓悟」。咋一看很無聊,但卻是對學習和工作非常有用的心理活動。

人在專注於某些事情的時候認知資源是被完全占用的,這就像開了很多程式的電腦,在當前程式執行完以前是沒有辦法加入新任務的,否則會卡死。人腦要死卡死了人就得暈過去了。

而人的記憶並不像電腦磁碟那樣完整記錄每乙個電子資訊,而是只儲存高度整合壓縮訊號,是一些零散的碎片。當我們需要回憶某些事情時再把碎片提取出來,重新通過即時運算還原成影象聲音。而且這種記憶模式一般只挑特別重要的片段來記錄,不信你可以試試回憶一些愉快的事情,能從頭到尾完全回憶出每個完整的細節嗎?

平時這些記憶也會不斷被大腦分類整理,提公升呼叫效率。在認知資源高度繁忙時這種回憶動作是沒有辦法順利進行的,調取記憶的動作也會受阻,只有在閒暇時間這些記憶整理的動作才會啟動。做夢其實就是這種碎片整理的產物,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邏輯運算區大部分在執行機械的整理動作,這會使我們判斷常理的能力減弱,無論出現多麼荒誕的夢也會信以為真,只有當睡眠質量不好,大腦沒有完全進入睡眠模式時我們可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而由於是各種記憶碎片整理的時間,組成夢的元素也就千奇百怪,所以夢大多是比較荒誕的。

而我們在清醒的時候,由於沒有這種自動記憶整理,反而不太容易記起那些我們急於想起來,但又記得不是特別牢靠的事。比如考試,見到眼熟的題半天想不起,一交卷精神放鬆,立馬想起來了,於是各種捶胸頓足。

題主提到的這個場景也有同樣的原理。在急著出門時我們有很多步驟要做,還要不停計算時間是否足夠,是否需要優化一些不必要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大腦的運算資源是完全佔滿的,反而容易遺忘一些記得不那麼牢的事。

一旦出門了,進入行進模式了,就只剩下等著到達目的地了,沒啥太多需要操心的,大腦閒下來後又開始進行記憶整理,那些一開始忽略的事情有可能立即就被翻出來了。

了解大腦這個特性後,我們就可以養成合理地規劃行動的習慣,在學習時也能盡量避免死記硬背,而是不斷運用這種自動的記憶整理特性來幫助我們提公升學習效率。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學習,大腦運用的區域也是不同的,比如記單詞用的大多是語言區,而做數學用的是邏輯區,在乙個區啟動、另乙個區休息時,休息那個區的記憶整理就已經開始了。所以有規律地更換學習內容,反而能否更持久、更有效地完成學習。

請問從十公尺左右的高空墜落會怎樣

你好朋友。這種情況,很危險。不過,結果如何,還是取決於樹的情況。首先,可以確定的是,10公尺的高度,並不是很高,所以,不會產生特別大的降落速度。還可以確定,樹枝和樹葉,是可以起到緩衝作用的。但是,不同的樹的的情況,是有區別的。不同的樹的形態,是不一樣的。還有樹枝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樹枝...

人從十公尺的高度跳水有可能會摔死,為什麼把玻璃瓶在同樣的高度甚至更高的高度往水裡扔下來卻摔不破?

永勝先生 看你的受力面積而言,我向跳水運動員一樣跳下去,我不會死,你所謂的可能死,應該是建立在躺著滾下去的,而玻璃相對而言,人的死亡與玻璃的破碎不是同樣的性質,也就是說,你不可以拿來對比,而相對而言,二者都會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可以,把你裝在玻璃裡面,玻璃不會破,但是有可能你會死掉 也許是因為共振?振...

為什麼張國榮先生在離開十多年後仍然擁有如此高的人氣和魅力?

DC12956 至於你的疑問 這個回答不知你滿不滿意 蓮大的回答為什麼張國榮去世這麼多年仍有這麼多粉絲https www.zhihu.com question 61843674 answer 191701985與前輩榮迷堅持不懈這麼多年的宣傳肯定分不開哥哥的相關資料應該是那些過世多年的明星中保留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