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李恪傳》有 「恪善騎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這句何解?

時間 2021-06-05 22:44:42

1樓:酥炸糯公尺糰子

先說結論:都不是。

「地親望高,中外所向」這八個字壓根不是評價恪母楊妃,而是李恪本人。以及李恪能夠獲得這個評價,原因有許多,但其中楊妃本人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沒關係。

舊唐書對應行文:恪母,隋煬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

一對比就能看出,「其母隋煬帝女」亦是主語恪的定語,正確行文應該是:

恪,善騎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後面所有都是主語恪的定語)

其次,古代書寫史書有很嚴格的行文標準,大白話就是什麼樣的人評價什麼樣的話,並且十分「男女有別」。

單純把「地親望高,中外所向」這八個字拿出來看,也不會安排在乙個一生都沒有出過宮門的前朝公主和新朝妃子身上。舉幾個例子。

1.成為皇帝的武則天,新唐書是怎麼評價的。

後既專寵與政,乃數上書言天下利害,務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

贊曰: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其於殺君篡國之主,皆不黜絕之,豈以其盜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沒其實,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歟?自司馬遷、班固皆作《高後紀》,呂氏雖非篡漢,而盜執其國政,遂不敢沒其實,豈其得聖人之意歟?

抑亦偶合於《春秋》之法也。唐之舊史因之,列武后於本紀,蓋其所從來遠矣。夫吉凶之於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於凶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於兇,其幸而免者亦時有焉。

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武后之惡,不及於大戮,所謂倖免者也。至中宗韋氏,則禍不旋踵矣。

然其親遭母後之難,而躬自蹈之,所謂下愚之不移者歟!

2.太宗除了長孫皇后被單獨列傳的徐惠

帝崩,哀慕成疾,不肯進藥,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馬侍園寢,吾志也。"復為詩、連珠以見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贈賢妃,陪葬昭陵石室。(新唐書)

3.李淵掌管後宮的萬貴妃

母萬貴妃,性恭順,為帝所禮,宮中事一一諮決。

從上可以看出新唐書的書寫規則,對女性的褒貶完全是出自男性儒生視角。誇人的話叫「性恭順」,值得稱讚的事情是「哀慕成疾,不肯進藥」。對於真正做到皇帝之位的武則天,評價是「專寵與政、武后之惡」,對中宗李顯同情道「母后之難」。

那麼,新唐書會特意給乙個連單獨列傳都沒有,貴淑德賢稱號都沒有弄清楚的「楊妃」乙個「地親望高,中外所向」評價嗎?答案是不可能。

就連真正可以擔起這八個字的文成公主,新唐書也就寫了如下幾個字:

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詔江夏王道宗持節護送,築館河源王之國。

不知題主問這個問題的初衷是什麼?

如果是想捧楊妃,那也沒必要踩著親兒子李恪啊,母子倆互搶史書評價的行為要不得。

以及回回忘記同母弟弟李愔是什麼操作?

蜀悼王愔,貞觀五年始王梁,與郯、漢、申、江、代五王同封。徙王蜀,實封八百戶。出為岐州刺史。

數畋遊,為非法,帝頻責教,不悛,怒曰:"禽獸可擾於人,鐵石可為器,愔曾不如之!"乃削封戶及國官半,徙虢州。

久之,還戶,增至千。復出馳弋,敗民稼。典軍楊道整叩馬諫,愔捽擊之。

御史大夫李乾祐劾愔罪,高宗怒,貶黃州刺史。擢道整匡道府折衝都尉。吳王恪得罪,愔以母弟廢為庶人,徙巴州。

俄封涪陵王,薨。咸亨初,復爵士,贈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以子璠嗣王。璠,武后時謫死歸誠州。

神龍初,以朗陵王瑋子〈礻俞〉嗣。

再說說恪母楊妃親戚。

楊妃自己沒本事,既沒有作為前朝公主的氣節,似她長姐南陽公主般同仇人劃清界限,值得被單獨列傳。

南陽公主者,煬帝之長女也。美風儀,有志節,造次必以禮。年十四,嫁於許國公宇文述子士及,以謹肅聞。

及述病且卒,主視調飲食,手自奉上,世以此稱之。及宇文化及殺逆,主隨至聊城,而化及為竇建德所敗,士及自濟北西歸大唐。時隋代衣冠並在其所,建德引見之,莫不惶懼失常,唯主神色自若。

建德與語,主自陳國破家亡,不能報怨雪恥,淚下盈襟,聲辭不輟,情理切至。建德及觀聽者莫不為之動容隕涕,鹹肅然敬異焉。及建德誅化及,時主有一子,名禪師,年且十歲。

建德遣武賁郎將於士澄謂主曰:"宇文化及躬行殺逆,人神所不容。今將族滅其家,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

"主泣曰:"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建德竟殺之。

主尋請建德削髮為尼。及建德敗,將歸西京,復與士及遇於東都之下,主不與相見。士及就之,立於戶外,請復為夫妻。

主拒之曰:"我與君仇家。今恨不能手刃君者,但謀逆之日,察君不預知耳。

"因與告絕,訶令速去。士及固請之,主怒曰:"必欲就死,可相見也。

"士及見其言切,知不可屈,乃拜辭而去。

也沒有宣華容華的本事,生長於被史書蓋章的「性善妒」的獨孤皇后下,還能在史書上單獨列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聰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

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晉王廣之在藩也,陰有奪宗之計,規為內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

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及文獻皇后崩,進製為貴人,專房擅寵,主斷內事,六宮莫與為比。及上大漸,遺詔拜為宣華夫人。

容華夫人蔡氏,丹陽人也。陳滅之後,以選入宮,為世婦。容儀婉嫕,上甚悅之。

以文獻皇后故,希得進幸。及後崩,漸見寵遇,拜為貴人,參斷宮掖之務,與陳氏相亞。上寢疾,加號容華夫人。

上崩後,自請言事,亦為煬帝所烝。

更不似她嫡母蕭皇后是明媒正娶當正妻,後續母儀天下一定會有單獨列傳。

煬帝蕭皇后,梁明帝巋之女也。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後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養之。

未幾,岌夫妻俱死,轉養舅氏張軻家。然軻甚貧窶,後躬親勞苦。煬帝為晉王時,高祖將為王選妃於梁,遍佔諸女,諸女皆不吉。

巋迎後於舅氏,令使者佔之,曰:"吉。"於是遂策為王妃。

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詔曰:

"朕祗承丕緒,憲章在昔,爰建長秋,用承饗薦。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立為皇后。"帝每遊幸,後未嘗不隨從。

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

乙個什麼都沒有的普通妃子,最後淪落到跟自己親兒子搶史書評價?

別了別了。

如何評價唐太宗的三子李恪?

小魚 李世民對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說 我覺得李治太軟弱了,當不了太子。李恪那小子很像我啊,要不要立他當太子。後來,李恪被長孫無忌搞死了,李治批的條子。細品,回味無窮。另,大家不要把初代的評語太當回事兒。初代很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就類似讀書標註,隨手一寫而已,他讀 三國志 時還讚揚過曹操不殺降呢 給你頭打...

為什麼喜歡李世民的人都比較討厭李恪和楊妃?

肖亮 三嫡子和長孫系的粉絲才討厭楊妃和李恪,真正李世民的絕大多數粉絲並不討厭楊妃和李恪,討厭的是李治。還有如果因為李恪的楊隋血統而指責李恪的話,大可不必,這血統武則天也有 武則天她的母親是隋朝宗室女 李恪是武則天的表哥。 勇者木木 我不討厭這倆。而是可憐這倆 他當了皇帝會不會為了他祖父將唐朝重臣一一...

水滸傳的招安派李俊張橫張順真的如陰謀論所說分別壓三阮一頭嗎

老沈 這仨是招安派?你等我笑會兒 梁山水軍能力以李俊為最,錢壓奴婢手,藝壓當行人,李俊排水軍第一天經地 張順為第二,然而張橫是哥哥,得排在張順前面 要是真李俊張橫張順小二小五小七這麼排,也太打壓三阮了,交叉排還平衡一些。 三阮是吳用介紹給晁蓋的,晁蓋中箭時三阮壓根沒管,自己跑了,三阮後來跟著吳用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