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大一排球二傳,右手中指總是習慣性受傷(上手傳)有什麼幫助性建議?我不想放棄打球?

時間 2021-06-02 14:28:58

1樓:落木

高中當了三年二傳,高二那一年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疼了乙個學期。第一年二傳起球的時候都是用手指硬叉。到了高三才懂得運用蹲身的彈力,現在傳球輕鬆多了,而且比以前到位很多。

2樓:韓先生

基礎動作不紮實,傳球時一定注意手型不要成雞爪壯而且手指不是一直處於發力狀態接球前放鬆在接球一剎那發力。

平時訓練時注意用老式的醫用膠帶把手指纏上,一定要纏緊。

3樓:餐廳老闆是只喵

我受傷比較多的是大拇指,中指是受傷最少的部位了,所以你中指受傷,就是傳說中的杵了,應該就是你迎球的位置有問題,手型不准。

4樓:唐門毒藥

我也是二傳,不喜歡用膠布纏手指,覺得纏後影響傳球手感,不過我手指很少被戳傷,可能個人的手指柔韌性比較好吧,但是如果受傷了最好還是纏膠布保護一下為好,可能也有點心理作用吧(其實我覺得膠布保護的作用然並卵)

5樓:hbzlion

首先我想說必定是你的手法和動作有問題。。。。。作為二傳多年,正常的傳球是不可能弄傷的【最容易弄傷中指的動作就是雞爪手型】

其次,如果在應急救球、防守、攔網的時候受傷,那麼就要戴護指然後充分熱身

攔網手型也是要好好抓呢

至於傳球的時候,建議你多等一會,以食指和拇指的三角來主發力,觸球時間慢一點而不是突然戳出去會比較好。

【另外多做做三指俯臥撐吧】

6樓:Burgess Chen

一般來說上手傳球受傷的唯一可能就是動作有問題,中指受傷說明你觸球時手型不對,應該主要由大拇指,食指,中指觸球。大拇指上半節,食指三節,中指上兩節完全貼合在球上,無名指和小拇指指尖輕觸球以控制方向,三隻手指應該是受力均勻的,出球時靠指力和腕力把球彈出去,如果力量不夠,可以加上甩臂,蹬地甚至蹬地起跳來完成動作。

出現習慣性受傷說明問題有一段時間了,趕緊下決心改掉,越拖越嚴重的。

最好找乙個有經驗的二傳或打了多年的老球友幫助糾正,可以參考汪嘉偉的教學片

7樓:

中指受傷?應該是你的手型不對,按道理傳球時是食指與球充分接觸作為主要發力點,拇指和中指是控制方向的(無名指和尾指理論上完全不用觸球),並不用正面受力呀。

8樓:

1.充分熱身;

2.接球時的取位。中指受傷可能是上手傳球時取位偏高(頭頂),可以降低取位(胸前),這樣在接球時相比頭頂上手傳擴大視野足以觀察到手型以及球的落點以便及時調整;

3.接球的手型。盡量把手指擴開,接球前小臂預先向自己回一下,接球的瞬間在保持足夠彈性的同時加上足夠的力道彈出去就可以了,受傷一般是手指軟了......嗯,目前就這麼多

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是種怎樣的體驗?

看不見!我身高153,換座位換到最後一排 我們班主任不是按成績排的,也不是按身高排的就像我們班最高坐第三排,我們班前五十坐最後一排一樣我連上課看黑板都是一種困難 我前桌,上課背挺得直直的,一擋擋半個黑板 還有我前桌的同桌,以及前面各種高個子,頭大的人都會擋到我!我上課要麼就是頭左右晃動看黑板,夾縫生...

哪一排是緊急出口比較寬敞的啊?

SUEN 每家公司排座位的編號都是不一樣的,以東航A320為例,推薦31.38.39排,比較寬敞 31排是經濟艙第一排,38.39是翼上出口 39排 推薦。翼上出口第二排,比較寬敞,座椅靠背可以調節。關於翼上出口,對於坐在這兒的旅客有要求,小孩兒跟老年人不能坐,不能勝任撤離時的協助者也不能坐。東航 ...

兵馬俑的一排排土堆為什麼不挖掉,是裡面沒有兵馬俑嗎?挖掘現場都是方方正正,怎麼確定文物就在挖的範圍內?

古色古韻 從1974年3月秦兵馬俑坑考古發現以來,秦始皇陵園及兵馬俑坑的考古調查 發掘 研究 保護工作就有計畫 分步驟的展開。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考古工作是通過考古調查 勘探 發掘 室內清理 研究,通過全方位 多角度蒐集獲取資訊,為學界及時提供第一手考古發掘資料資訊。兵馬俑坑上面排列了一根根長4 8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