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作為隋朝丞相,封唐王,後逼迫隋主禪位,其所作所為與曹操幾乎無二。為什麼獨曹操被認為是篡位奸雄?

時間 2021-05-11 11:48:58

1樓:淹死的魚

李淵的天下主要還是在唐朝的旗幟下打下來的,曹操是藉著漢朝的殼打的。

其實最主要的是隋唐演義的知名度沒有三國演義那麼高,而且也沒怎麼暗搓搓的罵李淵是奸臣。

2樓:

很簡單,李淵有個好兒子,還有個好玄孫,乙個幫他打平天下,統一全國,開創盛世,乙個幫他續命三百年,托福而已。

曹操自己不能平定天下,怪誰呢?怪孫劉不講武德麼

3樓:少循

本質上曹操司馬懿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楊堅李淵朱溫石敬瑭郭威趙匡胤等是乙個性質,關鍵曹操司馬懿高歡宇文泰這種權奸生前沒有稱帝,沒有劉裕等身為開國皇帝的免罪「特權」,一種是獨攬朝綱、架空皇帝的權奸,一種是「開基立業」的皇帝天子,地位對待不言而喻。

4樓:天堂隔壁瘋人院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曹操沒有統一,李淵統一了。就和武王伐紂一樣。篡權被美化了

第二:三國志主要是晉寫的,晉本身就是篡位,如果曹操本來就是乙個奸賊的話那就不算篡位了

5樓:俱往矣

因為曹操同時代有諸葛亮做對比,諸葛亮和曹操一樣都是大權獨攬的權臣,但是諸葛亮沒有以權謀私(沒有建銅雀台,死後沒有把權利交給自己的弟弟兒子),也沒有給自己加官進爵(沒有加九錫稱王),和皇帝之間更沒有類似衣帶詔的事件發生,還有諸葛亮的兒子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曹操的兒子謀朝篡位又未能一統天下)。

李淵同時代沒有像諸葛亮的人與他對比,謀朝篡位後不但一統天下,他的兒子李世民還開疆擴土,建立了乙個強大的王朝。

6樓:wonderboy

第一,篡位在隋唐已然是司空見慣了,南北朝篡位次數還少嗎?然而曹氏父子篡位自秦以來不過第二例,而且前面那個下場還不咋地。李氏父子的前任隋朝皇帝也是篡位上來的,而且隋煬帝的做法的確是使得民心皆失。

第二,曹氏父子並沒有建立天下一統的不世之功,曹操說若天命在吾,我為周文王。曹操的確做到了乙個周文王應該做的,但是曹丕並不是乙個合格的周武王。他沒能建立像武王一樣的功業的同時公德私德還都不咋地。

而李氏父子統一天下,李世民更是開創乙個空前強大的巨唐,李氏父子的風評也不錯。

7樓:明空

一是史官有意無意的為尊者諱,對於當上皇帝的人會包有一定程度的尊重

二是沒能一統天下,功業不夠,不能服天下人心

三是漢朝聲譽太好,實打實的「漢有天下,歷數無疆」從高祖斬白蛇起義到世祖再造河山,非劉不王是有共識的。這不是乙個短命且來路不正的隋朝能比的

8樓:種花家兔族帝

看了一些答案,沒看完,說點我的觀點。

曹丕稱帝,是中國封建王朝建立建立的乙個特殊事件。為啥說特殊,因為漢朝建立後,建立了一些列的理論基礎,先是劉邦非異姓不得封王,後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論,把漢朝的統治上公升到了乙個新的高度,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下就應該是老劉家的,任何覬覦都是觸犯天意的。

中間也有王莽竄漢,不過反過來卻證明了,漢朝正統,篡位者必然不容於天地。所以到了東漢末年,雖然大家都知道東漢王朝已經腐朽不堪,可沒有什麼人(有實力的軍閥)真的敢就說出來代漢自立,直到曹丕出現。曹丕怎麼做的啊,首先,大臣上書幾次勸進,曹丕不准,然後漢獻帝發詔,讓位,曹丕堅辭不受,大臣再勸進幾次,不准,漢獻帝再發詔書,曹丕堅辭往復多次後,曹丕勉強同意,然後禪讓禮,改國號魏,稱帝。

結果呢,大家發現,臥槽,這麼做真的是可以的啊!所以啊,從曹丕開始,到司馬家,再到後面南北朝,仔到隋朝,幾乎所有改朝換代都來這麼一次,這段歷史上大家數數,多少人幹過這事,到了李淵啊,那就不是新鮮事了,誰還把這當回事啊,大家都這麼幹的。作為後來的王朝啊,我估計對這時候先當的痛恨,沒別的一定要罵死這些人,誰是該罵啊,曹丕啊,他開的頭,再想想,他老子更可惡,要不是他老子就不是個忠臣,哪輪到曹丕篡位!

罵死他,所以啊,曹操挨罵最多,可幹的最成功的李淵呢,前面要挨罵的太多了,罵到他這罵不動了。

9樓:wenwU

並非只有曹操可以稱為是奸雄。中國古代謀朝篡位者,如過江之鯽。可以稱為奸雄者,也是不可勝數。

曹操和李淵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李淵僅有關中之地,就敢稱帝。曹操統一了北方,卻只稱魏王。

曹操之時,漢家已是病入膏盲,曹操舉漢旗已無意義。李淵舉兵,卻給了隋朝致命的一擊。

10樓:言暗

一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和擁立是不一樣的

二者,曹操死前表現出了野心,同時曹丕也迫使正統的統治者劉協禪位給他

當然,這個區分很微妙,自由心證吧

11樓:

因為時代不同

兩漢和三國之前的時代,皇帝天位的神聖性是非常強的,特別經歷了劉秀復漢之後,劉家的地位可以說真的和鼎盛時期的日本天皇家差不多,手握皇權的同時又是公認的天命所歸、萬心所向,那種受認可度、神聖程度連後世的唐和宋明都難以企及,而曹魏剛好是在這一神聖性最強的時代當了一回出頭鳥,做了王莽之後第乙個敢於直接逼迫天子向異姓讓位的人,得了天下,也真正開創了乙個新的時代,並承受了這其中的後果和罵名。總的來說,他們家,第乙個以成熟且成了定例的路子,篡了乙個神聖性最強的皇朝的皇位,當了出頭鳥,且後世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一再貶損這一行為,加上一系列民間到高層的渲染,久而久之,其篡位者形象就千古流芳了。當然,這裡也與曹魏創立時間不長就很快被晉朝取代,沒有來得及充分構建自己完備的政權合法性話語體系有關。

到了隋唐的時代,篡位行為已經發生不止十次了,「夫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早就是當時中國社會各界的統一認識,你楊家既然自己作死、失去對天下局勢的支配權,那自然應該有比你強大、能代表蒼天收拾時局的人物來取代你。何況隋本身的創立過程就極其的卑鄙殘忍,宇文家待你普六茹不薄,世代君恩,你就這麼讓人斷子絕孫如此徹底的(真的是斷子絕孫到底,放眼古今中外,殺前朝皇室的徹底程度沒人超過仁慈的隋文帝的,真是按著族譜來殺,連威化島回軍篡奪高麗的李成桂也甘拜下風)?這江山基本也是除了宋朝之外來的最容易的,更是最不義的。

到了後期,那羅延陛下選人失誤,讓楊廣上台,把華夏搞得餓殍千里十室九空,還差點被突厥入了關、神州二次陸沉,如果不是唐朝李收拾了局面開創了盛世,那隋朝和普六茹的評價只會低到無以復加。

12樓:憤怒地憤怒

大家都喜歡戲劇化,臉譜化的劇情。

奸雄是可以家喻戶曉的,而要家喻戶曉得有人唱對手戲。說句不好聽的話,李二的名聲都沒到這個程度,何況他李淵?

13樓:直江

P社某不著名遊戲有條路線,點到最後有個國策天命攸歸

我跟你講,地球ol七八十年前那個局勢你要是溥儀能南統全國東定日本,說你沒天命在身都沒人信。誰敢多嘴說當年在長春你是漢奸?

再有個李世民級別的二代,內修盛世外晉三常,北拒蘇聯東抗美國,號為亞洲天可汗。

那大清列祖列宗得管你叫祖宗。

李家這叫什麼?

天命攸歸

曹家表演的是什麼?

人心思漢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

14樓:劉磊

長安,是李淵打下來的;

代王楊侑是李淵擁立的;

當時隋煬帝還活著,楊侑作為皇帝的合法性來自於李淵實力的背書;

南北朝自有國情在此,

西魏權臣宇文護是怎麼建立北周的,東魏權臣高歡是怎麼建立北齊的,只要眼不瞎,是個人都知道,李淵就是衝著皇帝寶座去的,代王楊侑只是過渡而已。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在大罵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呂布等「不臣」的時候,曹操是「漢相」還是「漢賊」?

15樓:偷摸到御膳房

魏不能比漢,唐高於隋,

東漢繼承西漢,漢是正統深入人心。末期軍閥再多,都不會拿著反漢的旗幟。

隋也是篡位,好在南北天下一統,但在位太短,很多人對南北朝印象深刻,隋末軍閥也多,但更多有民軍起義,杜伏威、輔公祏山東起義,隨後江淮扎根,竇建德河北反隋起家,張金稱、高士達起義,李子通據海陵(今江蘇泰州),左才相在淮北,杜伏威屯六合,從三面威脅江都,瓦崗起義,起義之多,孟讓起義,隋朝派楊義臣,張須陀,屈突通,王世充,裴仁基出擊反軍,死的死,贏的贏,僵持的僵持,民軍越來越多,一呼百應,隋朝丟盡民心,如此後來的軍閥效仿楊玄感,效仿薛舉,效仿梁師都,紛紛起兵割據,李淵起兵是外面買通突厥,裡面稱弟李密,暗度陳倉攻擊長安割據,拿著反隋的旗幟的勢力多的是一塌糊塗

隋朝末代皇帝是楊廣比義寧帝影響力大多了,況且反王們立了好多隋朝小皇帝,漢獻帝是被三國公認的,義寧帝只有唐朝而已,其他割據反王全都不認,只認自己那位,李淵殺的小皇帝又不是公認的

公認的大一統末代皇帝是秦二世,漢獻帝,隋煬帝,唐哀帝,元順帝,明崇禎,清宣統

16樓:歷史白痴

我覺得有一點你們都還沒有說到: 這就是『李淵唐』事實上很大程度上還是承繼的『南北朝』 ,南北朝就不是個『朝代』了所以文人(在中國就是『儒生』)就有點繞腦了: 套上個篡字有點難出口了篡誰篡哪個『朝』的位啊 ?

17樓:所思在遠道

說白了,就是曹操跟李淵比起來弱。

要是曹魏最後能一統天下,創造大魏盛世,誰在乎他篡不篡位。

別說是曹魏,就是司馬家大一統了怎麼樣?

該被罵還被罵。

篡位不是罪,弱才是原罪。

18樓:宋清明

其實,就是雙標。京劇《斷密澗》有一段唱詞,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李密:昔日韓信謀家邦

王伯當:未央宮中一命亡

李密:毒死平帝是王莽

王伯當:千刀萬剮無下場

李密:李淵也是個臣謀主

王伯當:他本是真龍下天堂。

19樓:悅悅閒扯淡

李淵那年代篡位已經是正常操作了。實質中華帝制,處於崩潰階段,唐代有所穩定,但是也沒穩定幾年。後代通過重文抑武,程朱理學來穩定秩序。

實際曹操篡位也不能賴他,全是漢朝你死我活的權利鬥爭弄的。曹操也不得不安排後世篡位。

20樓:歷史沒有真相

李淵是隋煬帝的親表哥,但他是唐國公,太原留守。沒有被隋煬帝封王,也不是隋朝丞相。李淵起事的時候隋朝已經烽煙四起。

他也沒有像曹操一樣打著漢朝旗號挾天子令諸侯。他就是乙個亂世中起事自立最終成功的割據勢力。

21樓:堯漫塵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曹孟德開了這個先河,後世如何洗地?

另外,選誰不好選李淵,題主難道不知道隋文帝楊堅的江山怎麼得來的麼?

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出任隨州刺史,襲封隨國公。北周宣帝時期,擔任上柱國、大司馬、左丞相,位望日隆。大定元年受北周靜帝禪讓,即位為帝,改元開皇。

李淵當時太原起兵,還猶豫不決,是他的近臣和兒子們灌醉他後推他起兵的,這點倒有點趙匡胤的意思。後來李淵是先立恭帝楊侑,直到隋煬帝在江都遇刺,才讓恭帝禪讓的,而這同時王世充在洛陽擁立了楊侗為皇泰主。不過,第二年也是先被廢,後逼自殺,楊侗還留下了一句名言:

」願自今已往,不復生帝王家!「

所以,李淵多少對楊家還有"一點"恩義(畢竟和楊廣姑表親),等隋煬帝死了之後,天下已經人人稱王稱帝的時候才受禪讓。

另外,李淵也因為自己有個好兒子,最後一統江山成了正統,史學家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人家李世民弒兄囚父都沒人說什麼,李淵受禪讓這種事有什麼重要?

正可謂是: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如何看待范丞丞被曝作為實習爸爸參加《爸爸去哪兒》第六季?

已登出 受最新的限秀令影響,原參加 爸爸去哪兒6 錄製擔任實習爸爸的范丞丞 畢雯珺在最新一次錄製中已被替換為何猷君。網綜選秀藝人 親子節目繼續為嚴控物件。還有以前的集資問題,也多少有點影響。 海邊的小A 你好,范丞丞很可憐啊,明明還有另外乙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人也一起參加了,但是所有的內涵與責怪都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