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同一句話用英文表達,給人感觸更深刻?

時間 2021-06-06 08:06:12

1樓:badfatraccoon

第三肯定是有,不過

第一點確實有佔比例

陌生的東西一般確實b格比較高

而且用非母語的時候,因為沒有熟悉的語境,反而不會覺得特別尬。要不然為啥老外紋身喜歡紋漢字

另外我覺得和中英文表達習慣有關係

同樣乙個事,尤其日常說話,英文留白比較多,而中文習慣給更多詳細資訊。

我特別印象深的就是老子裡面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概意思是不自己用自己很偉大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的英文翻譯是

When I let go of what I am, I become what I might be

我放棄了「我是誰」的時候,我就可以成為任何我可以成為的東西,放棄既往成就,才能獲得無限可能

乍看上去根本不是乙個意思,但是其實這翻譯真是抓住了原文精髓

而且給人的想象空間也更多。這是英文的特點。

再比如英文俗語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大概意思是說做事不能逃避,要直面困難,直譯就是唯一出去的方法就是穿過去。類似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 keep going

最後還有個原因就是,這些quote實際上都是每個語言裡最精華的部分。不只是它表達的道理,包括他的用詞,表達方式都是最高端的,你當然會覺得好

2樓:向死而生

我認為主要是第三點。

蘇格蘭詩人彭斯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王佐良翻譯成

親愛的,我永遠愛你,

縱使大海乾枯水流盡。

縱使大海乾枯水流盡,

太陽將岩石燒作灰塵,

親愛的,我永遠愛你,

他解釋說:「這裡的形象——海水枯竭,岩石熔化——在原詩是新鮮的、有力的,而如果我們根據直接的反應,不假思索地用『海枯石爛不變心』來譯,那就不是忠實,因為『海枯石爛』這組四字成語在漢語和漢語文化環境裡已經用久用慣了,不再使人感到新鮮。」

很多時候,中文中的成語典故使用就是把乙個個本來鮮活的表達變成陳詞濫調,這個過程也是海德格爾所說的「用罄」。用罄的後果就是把詞彙變成空殼,而不再有讓人去感受和思考的內容。這樣的詞彙就只有乙個佔位子的作用,一看到海枯石爛,就讓人知道,哦,形容愛情的忠貞。

而這個詞本身包含的情感的烈度和形象的鮮活都已經蕩然無存。

3樓:

我覺得第二點和第三點都有。

英文對我而言,有乙個慢慢腦補、自我想象的過程,細細思索本身也會強化對某句話的感受,甚至會觸景生情,獨自神傷。

中文就不一樣了,聽太多,聽完就忘了,很少往心裡去,耳旁風一樣。但是偶爾仔細想想某條「名言警句」,也會有很深的感觸。

我個人認為第三點更多,有點類似脫敏。

忙著和老朋友打遊戲,就不細說了,哈哈哈哈。

用一句話表達什麼是愛

不要平淡如此,保持新鮮,保持儀式!兒子,別忘了拿傘,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哎,吃完了?再吃點唄?親愛的,趕緊起來,上班要遲到了 嘿,爺們今天彩票中了20塊錢,晚上請你下館子哈哈哈 以前的我不會去為了吃東西排很久的隊,不會因為把身邊人惹哭感到內疚,不會想著每天和乙個人黏在一起,不會把乙個人規劃到自己未來...

用一句話表達異地戀的感受

看到他的前兩天就已經開始傻笑成 走的時候哭成 人家說不愛的時候偷偷跑過去在路邊吹一下他也吹著的風,就當與他相擁吧,感覺自己蠢成了 小十二 異地戀真的好痛苦呀,我可以看見你的臉,聽見你的聲音,就好像你一直都在我身邊,可是當我想抱抱你親親你的時候卻發現你和我之間隔著一千七百公里。 亦亦亦亦甸園 異地戀的...

用一句話證明你的英文水平?

Vos semper exsisto,mea gladio mea scutum,in nomine Patris et Filii tu y Santos.不學拉丁怎麼在英語世界裝文化人? 雲帆 2,也認識地點 3,能熟悉人物 4,拎得清劇情 5,最重要的是,守得了基本法啊 陳二狗 xuej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