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辭職去旅行的人,旅行結束後是重新融入原來的生活圈子還是開始了嶄新的生活?有哪些辭職去旅行歸來後的心路歷程值得分享?

時間 2021-05-05 21:35:39

1樓:

匿了。大家都是徒步搭車啥的。我就比較low了,乙個人跟團。但也是辭職去旅行。

背景:畢業兩年,工作一年半,無家庭壓力,貸款壓力。自己吃飽全家不餓。

就以下幾個想法,談不上精神的昇華,我自覺的就是看的更開了。

1.淡然。我覺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真的做不到不在乎金錢,名利,雖然這些都是身外之物。

物慾以及慾望的世界讓人眼花繚亂,即使沒有物慾,大家為了生存而拋棄一些東西(感情啥的)也很正常。如果真的發生了也沒必要太認真。

2. 世界那麼大,能做的事有很多。其實旅遊之前對於以後的生活有些迷茫。

繼續找工作嗎,還是幹點別的。可是回來後有想要考研的衝動。找個感興趣的方向,不要太在乎功利性的東西,反正年輕,做就是了。

17.8歲時因為要高考,沒什麼精力衝動,27.8時閒人乙個,可以衝動了。

3.適當享受生活。之前疲於奔命。

轉身一看周圍的同事很多人是有貸款和養娃壓力的,雖然薪資挺高(沒有知乎裡的大神高,還是處於工薪階層,但這個水平在這個三線城市還是很高的),但是很節省,最後就是我也被這種氛圍感染,努力工作,加班,自我提公升,知識迭代等等(因為加班比較多,基本上沒有娛樂消費的習慣,乙個月大概兩次娛樂,同事一起看電影,吃一頓飯)。到後來一看,真省錢。但是真他娘的累。

身體搞得比較虛。

放眼未來的同時,也瞅眼當下,及時行樂。

如果路上交了新的朋友,聽聽別人的經歷,想法,也是很有意思的。這個世界,偶爾那麼一看,還是挺美好的。

總之就是,重新審視自己的一段人生,審視下自己。你是誰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讓我背上三十年的房貸,連辭職都不敢,我覺得我的一生看到了頭,活的會很無聊)。

並不是說還房貸不好,個人喜好問題和個人選擇而已。

為了證明我自己,說乙個我高中同學,大學畢業離家去了瀋陽,開始幾個月租房,後來在奧體附近買個40坪房子,走路半小時到奧體,那會真是比較偏。結果修地鐵了,到她家小區附近,同學回本城工作。房子出租,租金剛好夠還房貸。

你看,是不是感覺挺值當。活法有很多,看你喜歡啥。

2樓:

我剛剛工作14個月後有試過辭職旅行,回來後就馬上找到工作了,生活還是跟原來的沒什麼兩樣.

之後因為要移居外國又辭職了,去到新國家頭一年多沒能找到工作,所以只能"被迫"去旅行.後來找到工作了,一路從最低層的臨時工爬到中級professional,現在已經不會想辭職旅行的事了,因為成本太高.而且現在工作1年有30天有薪假基本也夠旅行了.

我只想說,在第一次辭職旅行後慘兮兮的看著銀行餘額,和現在連放5個星期假四處去玩花錢不眨眼然後工資還是按時到帳之間選擇,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現在的生活.

3樓:辭樹

人要經常去體驗一些新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因為有時要去外面看換乙個角度才會明白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有多麼地侷限與狹窄,因為要經常去外面體驗一下外面的不同方式的生活才會清楚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可以再優化一下的才會發現自己是可以跳出那個每天碌碌無為的死迴圈生活,

每一座城市都有不一樣的韻味

不管任何城市任何事物任何行業,它都不是你們腦海中想象中的那樣美好又或者不好,真正認識一件事物的最好方式就是去親身體驗一下,這樣你才會明白才會正確的認識,體驗要趁早不要總是把明天掛在口中

上了火車到達了目的地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就是那乙隻井底之蛙,生活在往日的深井中只能通過那一扇微小的天窗看著只會打雷下雨的藍天

2017.03.30

旅行日記

微博 @特積

4樓:棲風

忍不住想貼圖。

五月二十號辭職,三十一號出發到拉薩,然後火車折返途徑青海成都大理西雙版納昆明重慶蓬萊。

看過了雪山,冰川,湖泊,大海,藍天,轉經筒,大榕樹,海鷗。路上遇到過很多單獨旅行者。

最後在上海找工作,前途未可知,雖然依舊迷茫卻平添了一些勇氣。

5樓:Kili

我也曾經辭職旅行過。但是不是為了旅行才辭職的,是因為不能認同老闆對我的評價辭職的。本來打算裸辭,出去玩個一年半載,把一直想走而沒能成行的長線都走個過癮,但是當時收集到的很多資訊都是最好找到新工作再辭,因為可以在和新公司的交涉中保有更多的主動,之後玩得也能更輕鬆。

深以為然,於是獵頭,面試,一圈折騰後,在當時拿到的2個Offer中,簽了現在的這個工作。然後在新工作開始前,爭取了2個月的空檔。進山在珠峰地區走了乙個月,這是一直夢想的線路,終於成行,走得非常過癮。

但是行程中,孤獨無聊的情緒象以前很多次的乙個人的旅行中感覺到的那樣,再次襲來,有時在大雪封山的夜晚,有時在亂石望不到頭的爛泥路上,有時在和滿屋老外漫不經心的閒聊中。旅行並不是每一刻都快樂,和平常的日子一樣,也會有煩悶。山上的日子簡直不能更簡單,出發,走路,睡覺,身心在這種單調中收穫了期望的放鬆,但有時會擔心大腦總不用會不會變遲鈍,心智會不會變軟弱。

曾經在英國鄉下小鎮住過3個月,曾經出差或旅行長長短短走過很多國家地方,在經歷過那些之後,開始感到懷疑,陶淵明式的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真的會讓我快樂嗎,難道不會感到新的煩惱嗎?只有死人才沒有煩惱,誰說的,太對了。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說得太對了。需要是最好的老師,或者說需要是最大的動力,說得太對了。曾經上學時偷懶沒磨練的英語,工作後卻發現成為工作語言,於是以前偷的懶以n次方的形式全部找回了。

Excel技巧培訓時覺得現在都用不到,偷懶混過去後,某一天突然發現老外上司的Excel眩得自己眼花,於是從頭啃Excel技巧。如此種種,還有好多。「還的」過程都是淚,都是成長。

因為人生難買早知道,所以出來混還是要一直還下去的,至於這個還的過程花了多久,成效如何,就是乙個人的能力體現了。

話越說越遠,還是說結論吧。旅行,多多益善,是休息身心,了解自己的手段,過程。但不是生活全部。也許能緩解,但不是解決問題的靈藥。工作對於有生存壓力的大多數人來說才是生活。

6樓:pieccino zero

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剛正式工作半年有餘,工作逐漸開始多得做不完,每天都不開心,一直想辭職去旅(tao)行(bi)。

我本科畢業以後,間隔了一年又去讀研。那時我四處旅行,到處打工賺零花錢,回想起來,那段時間雖然很苦,很快樂,卻不太真實。

首先,是生活的目的,我無法置我的父母於不顧,我不能讓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對我不離不棄的女朋友傷心。家人,讓我無法徹底離開城市生活。以前在路上遇到過乙個北京的大叔,他剛剛送走了自己的父親,又無妻無兒,乙個人邊打工邊環中國的邊境線前行。

我佩服他,或許,我若處在和他一樣的情況中,也會這麼做。但是,我愛我的家人。

其次,旅行除了心情,並不能改變太多。正如其他答案所說,旅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媒介強行為其新增了一些不該有的光環。很多時候旅行只是逃避,可以實現的目的只有乙個,就是換一種心情。

如果沒有決定一輩子去遊山玩水(其實這種生活完全可以實現),那麼終究還是要回歸原來的生活,那麼旅行耽誤的這些時間,你總是要去承擔的。

最後,旅行的目的。小弟以為辭職出來旅行的人,分兩類:無目的,有目的。

第一種應該是大部分:工作很累,想漫無目的的出來走一走,換換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這樣的辭職旅行結束後,往往要花很長時間來適應原來快節奏的生活,去適應無休止的被社交的場合。

另一種,我去年在康定轉車時遇到的乙個哥們,他幾年前騎行了川藏線,這次揹著行囊來純徒川藏線,當時還開玩笑說:那你下次豈不是要一路磕長頭過去?我不知道他回去後的心態會是怎樣,乙個勝利者?

征服者?總之,不管他成功與否,小弟已經佩服得一塌糊塗了。

但是!如果你從來沒有試過,為什麼不去試一下呢?

7樓:pop909

去年辭職和老婆走了一圈歐洲,今年辭職和老婆走了趟中國西部。除了和老婆默契程度和記憶中的美好時光日增,既沒有改變命運,也沒有改變人生。每天正常搬磚上工,養家餬口。嗯還不錯

8樓:書臾

(走心附圖)

休學半年,

山區支教、四處遊遊走走,

現在已經回到學校上課。

比以前更勇敢,

更願意接納自己、接納生活,

很多半年前讓我覺得糾結的東西,

現在看來只是小事。

知道我休學支教旅行的人,只有在我剛出發和剛回來的時候感到訝異和羨慕。

如果我不說,新交的朋友也不知道我有過什麼路。

生活沒有新舊,圈子難分內外。

沒那麼多人在意你有過一些什麼經歷,

重要的是現在的我比從前好。

走心附圖

上圖分別是

支教學校和孩子們摘花

湖邊寫日記

大理客棧

以及回到北京後的15年深秋

9樓:MissHu

我認為的旅遊有兩種:有計畫的,和意氣用事的

所謂意氣用事,代表就是「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口號派,小女生居多(」可愛「不是無腦的擋箭牌!),往往生活不順,目標不清晰,幻想著出遊可以「洗滌心靈,覺悟暴增,羽化登仙,回歸後馬上飛黃騰達走上人生巔峰「云云,但說白了不過是逃避現實,暫時遠離煩惱。一般他們回來後更加迷茫,仍舊難適應以前繁忙節奏,挫敗感更甚。

這類出遊要不窮遊,要不就不顧後果接近」傾家蕩產「型別,到最後總結起來不過是增加了自己一些人生談資,甚至可能在談論時還缺少點底氣,因為現實中他/她還是那個熊樣......

而有計畫的出遊,一方面是經濟上有周詳計畫,只要用在關鍵地方上照樣可以玩得相當盡興(竊以為窮遊某程度是種浪費,因為難得去一次成本頗高(時間、金錢、意志力..),但因為糾結於少許邊際成本而放棄享受當地最特色的事物,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嗎),另一方面是心態上放輕,認為它不過是生活中一部分,值得期待但並非取代和替換。而實際上他們認為日常生活也是一種形式的」旅行「,一種修為,已經明了怎樣真正」活「在當下,即使他是外企高管還是收破爛的。

旅遊對於他們而言是輕鬆無負擔的小調劑

10樓:Huang Penny

我在每次即將失業時都興致勃勃地計畫過間隔年,都夭折在了續合同這件事上。

但我同時每年都有旅行,大大小小都有,拜法國實驗室55天年假所賜。

55天年假,也就是11周,一口氣放完的話,連續79天,將近3個月。

但這55天,也不是全部都能隨意請,其中39天實驗室關門,被迫放假,想工作都不行,能隨意支配的,只有其餘16天。當然老闆覺得你精神狀態不好也會強迫你放假去refresh一下。

而更過分的是,這55天還不算公共假期,比如今年11月11日,一戰勝利日,周二,於是我只要請11月7日和10日兩個年假日,就能享受5天的假期,去斯洛維尼亞度個小假。

我沒有在炫耀,這樣的日子也過不了多久了。法律規定的臨時工作合同有限制,現在已經是最後乙個,無法再續。

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的休假,這些年來其實一直是在工作和休假之間轉換。

我想題主問的所謂融入,更多的還是在問工作相關的吧。我的感覺是,我享受休假,享受去看這個世界,但我也享受工作的成就感。

我的工作聽起來很苦逼,每天不停地做實驗,自嘲科研民工。可我也是真心地喜歡和享受這份工作:每天努力幹活,出了結果就有思考的機會,實在解決不了就去求教同事或導師,導師身為本行業幾乎是站在世界頂端的人,總有不錯的建議,同事們實力也很強,一起腦力激盪簡直不能更high。

做得累了,或者長期沒有結果鬱悶的時候,假期就來了,這時候從每天日常生活中脫離出去,是種調劑,回來後投入工作也能很快。

當然也有時候工作得正high卻不得不停下來,也曾抱怨假期太多打斷進度,但總得來說,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節奏。

等下一次即將失業的時候,可能真正的gap year才會到來。而gap year結束後可能才會是真正的考驗。

我想,真正要重要的是對待日常生活的心態。如果有乙份熱愛的工作,如果身邊有讓人開心的朋友,每一天都能過得比旅行時愜意,那旅行回來後融入不管哪個圈子都不會難的。

那些經常旅行的人是怎麼擠時間去旅行的?

我是莎莎 我就是你說得這種人。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喜歡所以我願意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這件事情上。另外旅遊也是沒有距離要求的,比如我有時候會在下班之後坐高鐵去臨市吃個夜市,然後再回來。 隨心所意 年青時候平時通常周五晚上就走,週日下午或者晚上回來,甚至周一上班前回來 想走長線只有千方百計湊假期,十幾年間都是...

有哪些看了就想辭職去旅行的電影?

神奇的嗅嗅 看電影可能沒有想太多,因為我一般看好電影太認真。但我不是書迷,不太愛看書,所以難得看的書,會仔細琢磨。有一本書看了很想去尋找,感覺大多數人都看過,月亮與六便士 最有觸動的是,其中一位醫生,乘船到乙個地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歸屬感,便不再回去大有前途的醫院,留在了這裡。就像畫家一樣,在大溪地...

辭職去旅行養老生病怎麼辦?

辭職去旅行又不是一輩子都在旅行,只是人生中的乙個階段,就算是旅行幾年,對於漫長的人生來說也是短暫的。我沒有長時間旅行的經歷,但是每年都要長途旅遊兩次,每次10 15天,對我的工作沒有任何影響。平時也不是總在家待著,我住在北京,這是乙個非常大,非常有內涵的城市,所以我會像文學細讀一樣,走遍每乙個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