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時間 2021-05-05 21:07:49

1樓:

兩者都有,前期我使用知乎這個產品是因為產品本身,隨著後期的不斷深入使用,會發現有趣或者是有意思的內容,認識一些有知識的一群朋友,建立一種在網際網路上的聯絡。獲取有用的東西還需要多方面檢索。不過在於內容重組結合自己的思考,我想,知乎對於我們的生活還是多了一種參考。

未來影響使用的因素在於兩個點

一,產品的唯一性,其他類似產品無法與之比擬,因為稀缺,並提供有用的資訊量,我才會持續使用並成為其深度使用者。

二,未來的發展趨勢,網際網路企業日益增多,給未來增加了許多可變因素,所以我也很期待一款好的產品,對於它的熱衷度持續5年或者10年都有可能。因而能夠有爆發的活躍使用者群體不可或缺,有了流量才會有不斷的互動,產出新的價值,帶來增長點,我想乙個產品最終的層面上還是要盈利的。就使用人群而言,價值,有深度的資源資訊成為流量ip的關鍵因素。

三,就目前而言我會持續喜歡熱衷於這個產品,我想開發更多和參與更多的有效資訊。資訊本質上是一種資源。

回答以上。辭藻略顯生澀,請不要介意。

2樓:影評聊齋

不分開。首先知乎的模式,提問題回答,會引出千百種思維,經歷。若是有有意思的人,好的知識和回答也是原因。

目前感覺好的知識越來越少,人一多就普遍混亂智商降低,但總算餘威還在,不過負面影響比重也越來越大。

3樓:

毫無疑問是因為這裡的內容,而不是人。

我不關注是誰回答的問題,我只關心內容和觀點是否有營養,是否能給我帶來新思想。

乙個人再能幹,也不可能保證所有回答的問題都一陣見血與眾不同。也許你在A問題上非常有見地,得到上百人贊同,但同時在B問題上你的回答很可能直接沉底不見蹤影。知乎存在的基礎是高質量的問答,而不是某幾個、幾十個高人支撐著它。

互加關注並不能讓這個基礎更加牢靠。

所以,關注個體,是毫無意義的事,除非你來知乎的目的是禮賢下士尋千里馬或伯樂。

4樓:劉夷順

剛註冊那會兒訂閱了不少感興趣的tag,每天花在知乎的時間少則1小時,多則3-4小時。完全是泡論壇的感覺。接受的資訊量很大,來不及消化。

現在的策略改變了,每天花在知乎上的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每週的知乎精選是必讀的,每天上下班時間會再抽路上的時間找一些感興趣的話題閱讀,這樣既控制了時間,又保證能接收到知乎上的觀點。把原先泡論壇的行為改成了網際網路工具。

是知乎上的人還是知乎的產品吸引我?這個很難回答。出色的產品解決了資訊沉澱和使用者流程的閉環,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更多人的加入又推動產品的更替。希望知乎能夠找到越來越多的容器來承載和打通日益增長的人群,祝知乎健康成長!

5樓:

以前我關注的是人。

改版之後,我還要關注這個人所關注的。

那我在這裡活躍是因為我關注這裡的人?還是應該關注這個人所關注的?還是關注這個產品呢?

在沒改版之前,知乎讓你關注的人:1對N。

改版之後,關注這個人所關注的:是N對N。

而我想要的是:

關注這個產品:1對1。

話說回來,沒有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現在又怎麼可能行?

知乎比我糾結,所以就N對N了。

2023年的這次改版,是為了更好的讓使用者看到朋友的動態和訊息,更容易和朋友鏈結在一起

現在來看,動態訊息和推送的熱點訊息,很大程度上豐富了timeline裡面的內容

6樓:凝潔

傳說中的#知乎#是解決問題的,問的問題都會有人回答,當然進來有以下幾個目的:

1. 了解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的回答情況,以及自己搞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在此獲得解決。

2. 了解行業內的熱點

對於關注名人之類的,新人進來有些麻木

7樓:王瑞

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知乎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的圈子?

1. 以IT為核心話題的圈子?

2. 還是,包含了各種有趣話題(例如時政、學術等)的圈子?

另外就是知乎的使用者群定位?

1. 高階實名制的使用者群體?但是人數必然受限。

2. 還是,開放註冊,湧入大量看熱鬧的網友。

8樓:徐子

說實話,我用知呼真的是沉在裡面了,太多的話題,太多的觀點,我覺著這些東西我都需要去了解去閱讀,去學習,但是說實話這樣真的影響到了工作。我覺著知呼應該把有意義的話題,有含金量的觀點提取出來,這樣我相信會增加知呼的粘度,我覺著知呼話題更新非常快,快的我有點追不上了。

9樓:

首先是人吧,如果沒有諸如那麼多大牛在這裡積極參與回答問題,那麼這裡就很難有高質量的內容,沒有高質量的內容,就難以吸引受眾了。

10樓:王浡嶼

這裡的人(廣義朋友、狹義精英)都是包含於產品本身的乙個組成部分,知乎是乙個不斷更新、豐富的互動體系,分享和見識是這裡的主題。

所以若活躍於此且脫離了主題的人,倒是應該自問一下這個問題:在這裡活躍是因這裡的人?還是這個產品?還是……?

11樓:姚葭柚

吸引力是因為這個產品本身。

這裡提供了乙個思考場所。

若有什麼可以損害這種吸引力的話,

是像微博那樣設定許多試圖引導什麼的班主任與課代表,班主任缺席的自習課是多麼有魅力呀~

12樓:OurDearAmy

作為乙個無比熱愛學習成長的人,我在這裡活躍,既因為這裡的人,也因為產品本身。

人的因素:因為這裡有很多各個領域的專家,其中有我感興趣的專家,閱讀他們回答的所有問題,就好像閱讀乙個人的部落格,一本書一樣,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產品本身:閱讀問題是一種學習,回答更是一種學習,因為回答更需要思考和總結,是個人隱性知識顯形化的過程,幫助自己理清已有的知識體系。

另外,我很喜歡很喜歡UGC的產品,在這裡感受這裡的社群,關注這個社群的發展,是愛好,也是學習。

我無法在這裡給他人帶來任何價值

13樓:李劍鋒

目前還沒提起興趣長時間的用下去,只是作為IT體驗團的一分子,不來豈不是OUT了?我目前關注了很多問題,但正真對我有用的回答不多,可見乾貨依然不多,打撈一條有用的內容的時間成本依然很高。...其價值僅僅的娛樂一下。

14樓:趙巍

雖然仍然有很多細節有待打磨,但產品的模式已經讓我深陷其中了(現在就是個好例子,我拖欠著SEMWatch的年終總結稿件遲遲未動筆,但在這裡耕耘不輟...)。相較於Quora,我更喜歡用母語交流-_,-

不過我有點不適..每次在回覆問題的時候都揹負了些許壓力,沒開玩笑,因為使用者構成素質過高,又是實名制的機制(大概這才是原因所在),看到後台還有「圍脖繫結」,這更加重了這種情緒。不過煅字鍊句是禮貌,這無可厚非哈哈。

15樓:郭磊

對於社交網路,我屬於那種比較遲鈍,接觸不多的使用者,知乎這種資訊傳送和分享方式,我感覺很新鮮,也有意願嘗試一下,試用一天的感受是,半天時間啥都沒做,全投入到這裡了。

至少今天沉迷於此的原因,就是產品本身,但我相信,當知乎逐步強化「人」方面的獨特優勢,並將這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我會持續的關注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