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卿世祿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內閣六部制 科舉制 等政治制度等特點含義朝代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23 08:18:23

1樓:狼2639

世卿世祿制度自夏、商、西周開始,這一制度最麻煩的問題在於完全堵住了其他的人的上公升渠道!父輩為官那麼子孫也可以世襲官職,而且無論是什麼資質都可以。在我看來這一制度直接導致了官場的僵化死板。

畢竟真正的人才並沒有被周天子或者七王(齊、楚、燕、韓、趙、魏、秦)發現並使用,即使有那也是少數。

三公九卿制度始於秦漢,這一制度直到隋文帝開皇年間才被廢黜!它的生命力還是很強大的,說實在的這套制度也被稱之為「漢魏官制」。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號稱「三公」,這三個人之下就是「九卿」。

但是他們雖說位極人臣,上面還有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哪!可是不管怎麼說,官場要比原先活躍得多。尤其是「察舉孝廉」制度更是增添了一種相對公平的選官方式。

可是這一套制度最大的麻煩是相權過重,皇帝經常和丞相有強烈的矛盾!這個時候,由於相權>皇權,所以有些事情皇帝是做不了主的。

三省六部制度的生命力是最頑強的!它自打隋文帝楊堅創立以來一直用到2023年(清宣統三年)清朝亡國!所謂「三省」是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這套制度改變了以往的情況,甚至把西魏北周那個「六官制」都給淘汰了。此時,皇權>相權。而且到了六部九卿制度實行的時候,君主集權已經加強,而且加強得十分厲害!

尚書省的長官叫做「尚書令」、副長官叫做「左右僕射」(除了高熲、楊素之外,尚書令一般都是設而不授的,尚書省實際的最高長官就是左右僕射);中書省的最高長官叫做「中書侍中」;門下省的最高長官叫做「門下納言」。三省分別負責詔書的起草、核對和頒發落實,是相輔相成而又互相制約的機構。而且由這三個衙門管事兒的共同出任宰相,相權也就被分割開來了。

換言之,皇帝此時倚靠的不是乙個人,而是三個機構……

總結:中國封建社會的制度演變史,其實就是君主集權的歷史演變過程。

漢末魏朝時期三公九卿等高階官職分別由哪些人擔任過?

命中註定737 更正一點哈,太傅不是三公九卿,太傅是三師上公 太傅 太師 太保 周禮還有乙個太宰,但到了宋朝才重新任命 太傅,上公一人。本註曰 掌以善導,無常職。後漢書職官志 太傅 曹公任魏王后沒有,直到明帝繼位,才有的鍾繇為太傅。所以你設定的時間裡這個職位屬空缺 而其他上公自東漢來就沒有任命,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