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隋煬帝面對士族門閥反對 天下農民暴動 國庫空虛而義無反顧的三次征伐高句麗?

時間 2021-06-01 10:45:56

1樓:壹胡茶

高句麗的位置很重要。

東北是東亞地區第二大平原,僅次於華北平原,而且還有山脈阻隔,是帝王基業。它就跟關中平原一樣,自己可以固守,又可以打出去。不像蒙古高原乾旱缺水,東北水利充沛可以發展農業,有農業就可以發展手工業,而且隋唐時期氣溫高,東北比明代可以容納更多人口。

所以在東北能扎下根的政權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隱患之一。

唐玄宗時期,渤海國就能跨海攻打山東半島,還燒了登州城,這就是東北巨大潛力的體現。後來的契丹、女真、滿清也不例外,都是以東北為根據地的。

所以隋煬帝打高句麗是很正確的,如果不滅掉它,等高句麗逐漸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向西進入大興安嶺一代接觸游牧民族獲得馬匹,變成農耕-游牧二元帝國,就可以開與我們爭霸了。

雖然隋煬帝失敗了,但他做的事情是很正確的,後世號稱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基本延續了他的政策。隋煬帝打高句麗,唐太宗也打高句麗。隋煬帝開大運河,唐太宗也開大運河。

只不過唐太宗節奏把握得好,這些事情做成了,於是他就是聖君。但是,這是不是也證明隋煬帝對方向的把握沒錯呢?

2樓:wuweilxl

內外因是互相作用的。

對於隋朝只能採取和親,然後先滅農民起義軍,或者招撫農民起義軍然後用農民起義軍打高句麗。

但事實是高句麗的政治野心不是東北,而是華北,所以和親未必會遲滯高句麗的政治野心。

而當時農民起義軍只是苗頭性問題,並沒有遍地烽煙,所以招撫也就是一句空話。

對於隋朝,唯一正確的戰略就是先打下去一股反對勢力,然後再去招呼另外一隊反對勢力。

關於隋唐史,要連貫的看,不要因為吃第五個包子滿腹就認為前面四個包子不重要。

隋朝面對的情況和明朝、清朝末年是一樣、一樣的。

隋煬帝為什麼要伐遼東?

陸軼群律師 東北這塊地方從地緣角度對中原威脅太大了 論割據自守的能力,東北不輸給關中 論物產,東北不輸給四川天府 後世的遼金,滿清,乃至四野,都是東北為根據地席捲華夏的楊廣還是有眼光的 辛節 兩個字 時勢 首先是時,隋唐時期氣候變暖,降雨線北移,遼河平原都非常適合種植莊稼。其次是勢,遼東地區勢力錯綜...

隋煬帝到底為什麼會輸?

歷史白痴 說來說去還是 內部問題 沒有處理好或叫沒處置妥當 你看,那些 反王 真正是屬於 農民起義 的有嗎?沒有乙個也沒有! 初夏 應該是比較急於求成好大喜功奢侈浪費,主要這幾點,再加上攻打高句麗是敗招,漢武帝也算窮兵黷武,但前期底子好,畢竟有文景之治,所以可以放心的去打匈奴,但後期還是力不從心,財...

南朝門閥士族經濟實力的削弱為什麼由於家族關係的變化?

復甦之風 士族門閥垮台的核心原因在於印刷術的逐步普及和成本降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一直在驗證一句話 知識就是力量。士族門閥之所以能形成,就是因為他們壟斷了那一時期的知識。哪個集團擁有知識,哪個集團就是強者 過去,書籍較少,在大士族裡才有機會受到教育,所以大士族才有存在的可能 而後,個體的家族也有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