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說諸葛亮挾劉禪以令蜀漢?

時間 2021-05-06 16:04:46

1樓:Gothelf Diors

首先曹操幹的事比曹丕篡位更嚴重,明目張膽地殺了獻帝的伏皇后和兩個皇子,當然不殺的話會阻礙曹丕前途。但哪有臣子會為了兒子前途要除掉皇帝倆皇子?他兒子啥前途啊?

還怕生出新太子把皇后也殺了?當天獻帝的原話是:「我自己也天天坐等滅族呢,沒法救你們母子。

天下怎麼會有這種事?」後來曹操讓獻帝娶了曹操女兒曹節當皇后,但問題是貌似後代皇子有曹家血統能保命了,但他自己這外人還佔著曹丕的皇位呢,曹丕對家人多狠?實際還沒原來打光棍安全呢、、而且他只想抱曹節大腿保命,曹節卻玩他命來跟他哥鬧……比如曹丕篡位時要傳國玉璽時、玉璽竟然在曹節手裡……更扯的是曹節皇后仗著自己是曹丕親妹死不了、不給(獻帝:

別鬧我真會死啊!我這外人的命可沒你們曹家人那麼硬…),差點把傳國玉璽又摔掉個角。這禪讓禪的生死起伏的太刺激了。

而葛亮兄兩代都沒篡位,也沒阻礙威脅到主家繼立,兒子葛瞻兄護國戰死,也沒攬權架空劉禪,葛瞻兄篡劉禪位的可能性還沒太監黃皓大。

2樓:禁與千尋

很簡單,因為曹操的確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諸葛亮從來沒有挾阿斗以令蜀漢。

這是事實。

挾天子以令諸侯,關鍵字,挾,可以理解為脅迫,控制。

在歷史上劉協是實實在在被曹操控制了,甚至後期被廢。

而在歷史上,阿斗從來沒有被諸葛亮脅迫。

並不是用皇帝的名義去發布命令就算挾天子以令諸侯,否則霍光,魏忠賢以及各個權臣奸臣都算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所以這個關鍵字是挾。

也就是說一定是要挾持皇帝才可以做到令諸侯。

而歷史上曹操在得到漢獻帝之前,只是乙個小小的諸侯,令個毛線啊。

而諸葛亮在劉備死前就是重臣,更別說還是託孤重臣,就這一點根本不需要挾天子,就可以令蜀漢了。

這可以說是需求和動機。曹操需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諸葛亮不需要。

再者,關鍵字挾,除了挾持,還有就是所令往往是違背被挾持者意願的。

曹操令這個令那個,劉協想的卻是你給我一點皇帝的尊嚴可好?

而諸葛亮所有所作所為都是劉備老爹的遺願,也就是說,說是諸葛亮挾阿斗,不如說諸葛亮挾劉備以令阿斗。這一點倒是實實在在的。對於阿斗來說,最樂意的就是諸葛亮好好幹活,自己好好樂呵。

要我是阿斗,只要不要我御駕親征,巴不得諸葛亮乾死,最好統一中原。

諸葛亮自己都不打自招。經常和阿斗說你爹當初如何如何,你應該如何如何。

最後,挾的關鍵字,挾持,意味著,令諸侯的前提就是挾天子,而曹操晚年經常因為後方不穩而半途而廢皆是如此。諸葛亮也半途而廢過,但是確實因為天子不信任自己,而慌忙回去安撫。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哪怕今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都是坐實的,曹操也是被黑的最多,甚至黑的發白了。而諸葛亮卻是深受人民愛戴。

3樓:鯽魚先生

阿斗這天子是否有可能為諸葛亮所「挾」?諸葛亮在世時,阿斗可因小隙處死元勳重臣車騎將軍劉琰。而被挾的天子劉協、曹髦、曹奐等能否任由己意誅殺一刺史、將軍,甚至太守、中郎將?

蜀漢又有何諸侯可為諸葛亮所令?難道是魯王劉永、粱王劉理麼?恐怕不是。

曹操以(魏)令代(漢)詔,諸葛亮則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其實已經很明了。

我一直愛稱諸葛亮為臣是「專權而不失禮」,之前看魏晉禮制的時候有種感悟,篡權的這些權臣,如曹操、曹丕、孫峻、孫綝、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輩,無一例外,都越禮了。(籍田、三颱、闕門、元正、宗廟、郊祀等)

而諸葛亮就從來沒有越禮甚至僭越,「諸禮」體現著帝王尊嚴,體現著皇帝本人的權力是否至高無上。沒有第乙個人去打破「禮」的界限,其他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一但有人打破這個界限,皇帝(皇權)的尊嚴就會越來越低。

劉氏真正開始失去帝王尊嚴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曹操立三颱、耕籍田、建闕門、逆宗廟。

曹氏真正開始失去帝王尊嚴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司馬懿侵逼太廟。

我找不到諸葛亮半點越禮的記載,無論是哪方面:車馬、輿服、籍田、祭祀、元正、饗宴、鼓吹、文表……諸葛亮一直清楚的一點就是無論多超然於諸臣,權力有多大,臣子依然是臣子,而阿斗是君父。

4樓:董休昭

第一、劉禪作為皇帝都表示支援(諸葛亮),其他人就別瞎操心了。

據《華陽國志》記載:十二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書曰:

「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後主怒,下獄誅之。

李邈:諸葛亮狼顧虎視,威脅殿下,死得好啊!

劉禪:去你*逼,去跟相父道歉吧!

第二、諸葛亮在國內的威信比劉禪大得多(僅次於劉備),大家都願意聽他!

《三國志鄧芝傳》記載: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

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問:

「其人為誰?」亮曰:「即使君也。

」乃遣芝修好於權。

《三國志鄧芝傳》記載: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

權乃見之,語芝曰:「孤誠願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逼,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猶豫耳。」芝對曰:

「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並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委質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未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

「權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三國志呂凱傳》記載:闓數移檄永昌,稱說云云。凱答檄曰:

「天降喪亂,奸雄乘釁,天下切齒,萬國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腦塗地,以除國難。伏惟將軍世受漢恩,以為當躬聚黨眾,率先啟行,上以報國家,下不負先人,書功竹帛,遺名千載。何期臣僕吳越,背本就末乎?

昔舜勤民事,隕於蒼梧,書籍嘉之,流聲無窮。崩於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

先帝龍興,海內望風,宰臣聰睿,自天降康。而將軍不睹盛衰之紀,成敗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滅冰泮,將何所依附?曩者將軍先君雍侯,造怨而封,竇融知興,歸志世祖,皆流名後葉,世歌其美。

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遺託孤,翊讚季興,與眾無忌,錄功忘瑕。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蓋聞楚國不恭,齊桓是責,夫差僣號,晉人不長,況臣於非主,誰肯歸之邪?

竊惟古義,臣無越境之交,是以前後有來無往。重承告示,發憤忘食,故略陳所懷,惟將軍察焉。」凱威恩內著,為郡中所信,故能全其節。

用袁準的話來說,諸葛亮是:「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中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亮黑:諸葛亮就是蜀地的曹操,他脅劉禪以令蜀漢!

群眾&劉禪:哦!

最後給你看個故事 ,你就比較懂了!

孫權嘗問恪,君(諸葛恪)何如丞相。

恪曰:臣勝之。

權曰: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且為君叔,何宜言勝之邪。

恪對曰:實如陛下明詔,但至於仕於汙君,甘於偽主,暗於天命,則不如臣從容清泰之朝,讚揚天下之君也。

權復問恪:君何如步隲。

恪答曰:臣不如之。

又問何如朱然。亦曰:不如之。

又問何如陸遜。亦曰:不如之。

權曰:君不如此三人,而言勝叔者何。

恪曰:不敢欺陛下,小國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是以勝也。

為什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像董卓那樣被其他諸侯勤王討伐?

傑林修 不會吧,居然有人認為董卓被討伐是因為天子的緣故?最基本的邏輯,董卓被討伐不過是巧妙的利用槓桿,獲取了大家覺得超過他力量的利益,所以要結盟瓜分一下罷了。曹操的話,從天子那獲得了什麼超過他力量的直接利益麼? 王銳 曹操年輕的時候一片赤誠忠心耿耿,單刀刺殺董卓,首發義軍討伐董卓。曹操對社稷有大功,...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說奉天子以令不臣,到底令了誰?

悠樂 奉天子以令諸侯 主要是對荀令君,崔琰等這些士族大夫。雖然曹操軍事上很強,但內政卻需要這些人才和士族們的支援。而這些士族以荀彧,崔琰,鍾繇等人為代表,且這些人忠於漢室,所以曹操為了用他們,且用的放心和讓他們賣力幹活,就會對天子尊敬 為奉 而他們也以此在曹操和漢室之間平衡。士族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三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是延長了漢朝的壽命

臥看滄海 不是,黃巾之亂敲響了漢朝的喪鐘,使得漢朝將治權和兵權同時下方地方。十常侍之亂加上董卓亂政後,漢朝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在曹操手裡,漢帝也是個工具人。理由一 漢帝佔著這個位置,所以地方軍閥輕易不敢稱王,更別說稱帝了,否則會成為眾矢之的,被其他軍閥分而食之。理由二 曹操反而可以借天子之口討伐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