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有道則仕,無道則隱」是負責任的態度嗎?天下大亂的時候,不正是需要儒家來匡正麼,怎麼就跑了?

時間 2021-05-06 10:50:42

1樓:頭圓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種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因為,誰可以決定有道與無道呢?是在上位者,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君主。

而無位者是無法決定的,你可以試圖去匡正,也就是對在上位者進行勸諫,但如果不聽,你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所以這種情況下,你就只能選擇去或者隱了。如果強行「匡正」,就是以卵擊石,或者自取其辱,或者有殺身之禍。

有道與無道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出,乙個人在有道之時應該怎麼做,在無道之時應該怎麼做。我們能決定的只有自己成為什麼人,而無法決定有道與無道。

2樓:吳金銘

儒家不是愣頭青,只知道一味蠻幹。良禽擇木而棲,人豈會不如禽獸?人要選擇優秀的團體加入,輔佐或成為優秀的君主。

對無道之君不要妄想改變,不聽忠言是昏君的共性。退出就是最好的對策。

至於是不是討伐昏君,那要看個人能力了。孔子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樓:知秋老道

有道則仕,無道則隱。

我個人的理解,你有能力的時候,不要退縮,扛起自己的責任,護佑治下。

沒能力的時候,老實做人,隱:不給別人帶來麻煩。

簡單點:順風c,逆風混。

4樓:竹林森

當權者昏庸無道,乙個有理想抱負的如果這個時候出仕,那不只能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結局嗎?所以這時保全自己等待有道,才能救民水火,是負責的態度

5樓:清暑殿

《鬼谷子》抵戱篇裡面有這樣的說法。當乙個事物剛開始出小問題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彌補,消除問題。可當問題嚴重到不可收拾的時候,就要堅決的打破它,重新建立。

儒家也是這樣的思想。都亂這樣了,如果國君能夠接受仁政思想,以此為基礎匡扶社稷,不斷強大,那就幫助他。如果實在不接受,那何必上趕著遊說呢?

不如隱而不發,不破不立,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出來,這並不是不負責任的態度,而是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的做法。

6樓:知了知了

這則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善念、善心、善力三位一體,無道時需以善念為主基、善心為左基、善力為右基…善心、善力公奉與善念,通過念力傳導有陽面有為轉向陰面「無為」,保全自我肉身不做無為犧牲的同時無所不為的通過念力去戰鬥,為之「隱」。「有道則仕」則以「善力為主基、善心為左基、善念為右基」顯態做功達到善果…陰面各方面都以調順,陽面則需大刀闊斧的進行推翻、修正、重塑、創新……則勇往直前…為之「仕」,一味的勇往直前而不知變通者…是在貢獻還是在搏留名青史?

(以上觀點僅適用於堅定承認萬物先陰而後陽的中國哲學觀點…)

7樓:樂活

怎麼匡正呀,是舉旗造反嗎?

那不好意思,這個天下沒有你造反的地盤。因為天下沒有大亂到後世那種流民遍地,可以任意招人手的程度。

這時天下進行的諸侯爭霸,沒有無主之地跟無主之民。只有極少數人會跑到山川大澤成為野人。就跟孔子遇到的那些人一樣,只是不成氣候的極少數

8樓:煢涼

是啊有道,我入世,做出自己的貢獻。無道,我就不貪戀這些,說走就走。

只不過話是話,人是人。說出的話很多時候是理想的,人呢?複雜的一批。

嚴子陵這樣的,你能說劉秀無道麼?人家隱習慣了。謝安的出東山,還是出於改善家族地位的現實需求(不過也不全是)。

孟浩然表示能當官我還隱居個屁。陶弘景吳均之類的倒也是舒服自在。中國,不乏真隱者,可又不乏孔稚珪筆下得北山移文

這是基礎,那麼天下大亂的時候呢?我不喜歡分析,舉幾個例子吧

管寧,遼東帽,人家不能打倒魏國,不出來是最好的選擇

陶淵明,他不是不想出來當官啊。你以為他只有彭澤縣令,殊不知人家在桓玄兵變時的一套表現,人家不能跟著劉裕混啊,歸去來兮,自然有田園之樂,可是讀了山海經,詠了荊軻,唉!

謝安這樣的,淝水之戰的功績其實還不如隱居生活呢。

張岱其實就是富貴生活的破滅,留下的絕唱。

明末的顧炎武,難道要他給清朝賣命?

那麼還有其他選擇麼?

拿三國來說,孔融,荀彧,崔琰,毛玠這樣的估計數不勝數,諸葛亮這樣的也有。

西晉代三國,亂的不能再亂了。竹林都不能算嚴格的隱士了(有著諸如中散大夫步兵校尉的頭銜),夏侯玄,李豐,毌丘儉這樣的不也不缺麼?

五胡亂華,祖逖,劉琨,庾翼,桓溫,劉裕這樣的不亦有之?

宋元之間,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這樣的,不也是?

明清之際,奮起抗爭者也不少。

最後指出,像山濤,趙孟頫這樣的該作何評價?見仁見智。

9樓:Latte

儒家是一劑溫湯,適宜平時服用滋補身體,

佛家是一味補藥,適當吃點有益身心,

道家是一劑猛藥,病重了還得靠他!

國家危亡的時候,儒家佛家都不頂用,還是靠道家出來斬妖除魔

10樓:隔夜的茶

這觸及到儒家根本的問題,儒家的根本是忠孝,在家天下的時代王室就是國,臣子本分是輔佐君王,即使忠孝,推翻一國之王是滅國也是不忠不孝,寧願不去做官也不能做不忠不孝的人,這是時代認知的侷限性。

11樓:

中國傳統文化為儒釋道三家,三家本質上是一家,但在不同時間、場合,會有一家更適合。儒,左邊是人,右邊是需要的需,因此人類社會需要它,故稱之為儒,因此在太平盛世,儒和佛一定興盛。儒家和佛家作為兩種教育,乙個是宰相負責(儒家教育,世間教育),乙個是皇帝負責(佛家教育,出世間教育)。

而天下大亂的時候,就需要道家了。為什麼呢?人有兩種心:

乙個為知恥心,乙個為畏懼心。太平盛世,人還能稱為人,故容易引發出知恥心。若天下大亂,大多數人沒有知恥心了,儒佛的教化就相對難了,亂世用重典,需要道家來治社會的大病了。

換句話說,儒和佛的教育讓人類生活幸福、社會安定。若人類不接受儒、佛的教育,而導致天下大亂時,就需要道來下重藥了。就像乙個人生病,儒佛呢,保證你不生病,這是治未病;可你放棄了儒佛,自己得了病,這就得用重藥了,所謂亂世用重典。

不是說亂世不能用儒佛,是說病的太重了,儒佛來不及了。

12樓:

這句話,其實非常現實主義。有些類似自私的基因的一點意思。

就是告誡儒家學士,你能改變世道的時候,就是有道,就要做官。你改變不了世道的時候,就是無道,就要躲起來。這樣,無論世道如何變化,儒家都能傳承下去。

13樓:魯刃頰

你說錯了。

天下大亂的時候,正是顯道之時。

——物極必反。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太平,是道隱之時;天下大亂,是道顯之時。

道隱,儒家顯;道顯,儒家隱。

因為,儒道一體,道儒一體。

道強時,人隱;道弱時,人顯。人還是那個人,儒道一體之人。

正如,你平時溫文爾雅;危難時你挺身而出。——儒與道,同體。

沒有受過文明教育過的人,道顯時霸道,道隱時苟且。

14樓:滄桑短笛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摘自《論語》)

白話翻譯:佛肸(春秋末年晉卿趙鞅的家臣)背主反叛,招募。孔子想去投奔佛肸。

子路說:「往日聽先生(指孔子)說過,受人善待而背叛主人的,君子不交往這種人。佛肸背主反叛,盤踞在牟畔,先生居然要投奔佛肸,怎麼解釋?

」《論語》明確記載,孔子為了當官,連自己痛恨的反叛者,都願意投奔。說儒家「有道則仕、無道則隱」,那麼,滿清的儒家大臣,是則仕了、還是隱了? 總不能說,滿清殖民中華,是有道吧?

題主說的對。天下大亂的時候,比如14年抗日、倭寇企圖殖民中華,儒家何止放棄抵抗,直接成立維持會,為倭寇馴化百姓。赤裸裸的漢奸。

15樓:愚潛

從前,我也有這個疑惑。

有道則仕。乙個團隊如果是順理成章的,人人幹事都事半功倍。如果是管理混亂,各自為政,互力內損,豈有事成?

就乙個無關重要的角色,能看到團隊的不堪,有多少人能在卑微的角色中力挽狂攔?即便是領導地位的皇帝如崇禎,因個人能力對應其位的缺失,以至眼高手低,使明朝也罷不了滅亡厄運。

16樓:夢幻泡影

都無道了,還匡正個啥。

匡正是靠一腔熱血嗎?

不是!因為他們深知,無道者必寡。

隱的目的是為了儲存實力。

儲存實力的目的是為了推翻無道!

你以為他要匡正,

其實人家是要掀翻你的皇椅!

17樓:究竟先生

那就要理解什麼是無道了。

無道,意味著朝廷倒行逆施,民心積重難返。已經爛到骨子裡了,就剩層皮在那撐著。

好比一棟房子,小修小補也不妨礙居住。但如果地基動搖,梁柱斷裂,就只能選擇搬走。拆了原地再蓋一棟。

改朝換代就是如此。

扒了舊房蓋新房。

百姓才能安穩。

天天住在危房裡,哪有精力去生產生活。

18樓:小小鼠

這句話當然是不負責任的。

孔子生在乙個「禮崩樂壞」的亂世,他一生顛沛流離,四方奔走都是為了將自己的治國理論兜售給國君,以達成自己「復禮」的理想。

19樓:風中煙語

這個正是儒家的嚴謹性表達。

想要匡正天下,是需要有實力的和時機的,不是誰都可以隨便匡正。

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那肯定要隱。

在自己有能力而時機不好的時候,比如統治者昏庸無道,小人當位,那也是要隱的,因為這種情況出頭的話,基本上會被小人嫉妒憎恨,結果大概率的是凶多吉少。

假如自己有能力,又有時機,然後又能獲得上層的力挺,那這個時候就可以出來匡正了。

歷史上的人物,比如諸葛亮就是如此。

孔子特別注重時機的把握,沒有時機,就是作小概率的事情,這個很難成功。

當然孔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個精深值得學習,因為他是為全人類的復興在努力,這個境界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

20樓:

這恰恰是負責任的態度。

我們來看孔子那句話: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看起來十分自信,但其實儒家是很擔心文化斷絕的。天下無道,到處亂跑,萬一掛了豈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美好文化就要從此斷絕了?天子九個菜、諸侯七個菜、大夫五個菜、元士三個菜的美好制度就要失傳了?

後世的人就不能在家孝父母、出門孝君父了?那可比天塌地陷了還要可怕。

所以,天下無道之時,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把家長制、等級制、人治的文化火種,用仁政、德治的盒子包裹好,流傳下去,造福後世子孫。這就是儒者的責任、使命與擔當。

21樓:中央黃色

用現代漢語解釋古文本理論是現在的通病。

「仕」與「隱」在古文本中的含義只能依靠同時代各種古書籍相互借鑑揣摩推論含義,而沒有辦法使用現代《辭海》去找這些字的含義。

各種學者長篇幅的釋義,沒有幾個能追溯到根本上。

也就是說,「仕」與「隱」二字如果按照那些學者的釋義,同時代的各種書籍中所提到的「仕」與「隱」也應當是這個釋義,這就很難自圓其說了。

乙個時代的文字不是通用的,這本書上乙個意思,另一本書就是另外的意思,不覺得奇怪嗎?

自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嗎?

奮鬥於一生 負責。包括對自己和對別人負責。做人做事,都要有擔當有責任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為自己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加碼 對別人的人生負責,才能無愧於心,坦坦蕩蕩。戀愛也好,結婚也好,生孩子也好,都要對自己和對對方負責。擔任了一項職務承諾了一件事,就得盡力負起這個職責,做好這件事。 痛苦就痛苦在處在...

男朋友這樣做是負責任的行為嗎

恆安住三摩提 題主遇到渣男了。至少第乙個很渣。題主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女孩子懷孕後太吃虧了。請參看往期有解答。如果題主這個孩子沒有流產最好,生下來。然後找前男友要撫養費。而墮胎是很影響乙個人運氣和福德的。多讀頌佛經給已經是墮胎孩子,如 地藏菩薩本願經 回向給這個孩子。南無阿彌陀佛 喵老師 被乙個人三...

不想生孩子 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

Biegelgottlieb 不是的,反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如果沒有乙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我是不會選擇生孩子的,人生已經很難了,何必再讓她來受我受過的苦。我只會因為愛而生孩子。可悲的就是,我明明那麼喜歡小孩子,曾經那麼想擁有自己的寶寶,但這輩子都不可能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從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