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籍中的私人對話作者是怎麼知道的?

時間 2021-05-31 03:55:37

1樓:大風歌

我反對樓上抖機靈的回答,但是不得不說題主這個問題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史學界早有人質疑,其實不僅僅是三國志隆中對還包括史記中很多場景都有疑問,司馬遷陳壽都不在現場他們怎麼會知道的這樣詳細連人物坐次對話神態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對這種歷史對話細節存疑是必然的,史學研究也不是不允許,畢竟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然而對於史書的態度卻一定是信服的,所以說這個即是矛盾對立又是辯證統一的,如果腦補一下的話,可以聯想到我們自己和朋友說過的話,可能沒有第三人在場,但後來你自己不經意說了出去或者朋友說了出去,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可能他們在寫東西的時候或直接或間接的引用,更何況劉備諸葛武侯這樣當時都是鼎鼎大名的明星式的人物,肯定有人對他們的話奉為圭臬,流傳出去很正常。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像張居正這樣愛記日記的,每次和皇帝說事回家就全盤記錄,流傳下來。還有古人對於編修長輩文集很看重,對人物生前的書信奏章隨筆日記家書這些都編在一起,要不然曾國藩家書怎麼能流傳下來?再回到題目本身,三國志中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史料本身就不全,在加上蜀國沒有史官,史料更是匱乏,陳壽本身又是私人修史,漏洞大腦補多在所難免,具體可以參考談遷的國榷。

以上就是全部回答!

歷史傳記中記錄人物間的對話,那些是真實的嗎?記述者是怎麼知道的?

陌上愚翁 項羽死的時候並不是空無一人,當時他說的話,很多人知道,那些拿他身體換爵位的,有好幾個早死,謠言被詛咒的。就像李世民和魏徵的私密談話,沒有史官在場,但是人家就是知道了。因為魏徵跑出去說了呀。你想想,像魏徵這樣的貳臣可以偽裝成忠臣,還有多少人不會偽裝呢?另外,司馬遷之前的歷史書和司馬遷之後的不...

古代戰爭中免戰牌是萬能的嘛?

巡遊人 我記得岳飛傳里有個情節,就是嶽雲第一次加入岳家軍,到軍營的時候看見掛著免戰牌,外面還有金兵挑戰,於是氣不過,砸了免戰牌。後來被他爹一頓收拾,這叫 違抗軍令 差點斬了。由此可以看出 1.免戰牌這個東西,基本上沒什麼實質性的約束力,要砸也就砸了,只不過沒有了免戰牌對方就會打上門來,沒什麼客氣的了...

閱讀理解中關於「作者此時是如何作想的」問題是否有必要?

現有回答中說到了兩類觀點,我做個小結。作者此時是如何想的?類似的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解答。乙個方面是 這類問題 考題 在問什麼?即 考點 是什麼 另乙個方面是 這類問題的問法怎麼樣。對於前乙個方面,這類題的考點是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的能力。當然,出於對學生的公平,這類考題是有理解上的標準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