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董卓聯盟,為什麼無劉表,劉焉,劉虞?

時間 2021-05-31 02:49:04

1樓:火花之拳勃瑞姆

劉表之前一直被黨錮

誰把他放出來的呢?

董卓!誰委任他北軍中候的官職呢?

董卓!誰讓他去襄陽徵兵的呢?

董卓!誰封的他為荊州牧呢?

李傕郭汜

所以歷史上來看劉表更像是乙個親董派,補過董卓跪的太快了。

2樓:江何

劉焉基本上前期忙著進行整合益州的內部鬥爭。鎮壓世家和流民,組建東州軍等等。後期騰出手來的時候董卓已經掛了。

劉焉使用兒子作為內應跟馬騰聯合想襲擊長安,結果還打不過李傕等西涼餘黨。劉焉是出手了,可惜時間晚了。

劉表號稱花了一年時間平定荊州,但是其實都是依賴蒯氏兄弟,蔡瑁等地頭蛇。站得住腳都不錯了,真正拉出來開打戰鬥力有多少只有天知道。後期曹操輕易挑動荊州後方叛亂牽制劉表可見一斑。

劉表是確實沒這個實力。

劉虞是劉氏三牧裡面真正的大忠臣。前期跟蓋勳,袁紹就一起矢志擁護靈帝擁護朝廷。而從後面拒絕袁紹的擁戴來看劉虞的頭腦也是狠清醒的,政治智慧型也是極高的。

關東軍看起來是反董卓義軍,實際上是粉碎漢室的真正罪魁。兼併一旦開始,就絕不會再停下來。劉虞不參加關東軍應該也是看透了這一點。

3樓:雲歡小說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這三個皇族沒去,只能說明皇族比較懂政治,劉姓敢舉兵向都城,皇帝如果真的重新掌權,他們反而得死。藩王亂政。

4樓:

劉表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說被他老婆家族鉗制也出不去,劉焉想當皇帝但系儲存實力且被益州人士挾持,劉虞倒是很忠心連皇帝都不當但那時候正在最北方防禦異族和公孫瓚不和分身無術,只是派自己的兒子去幫皇帝…………

5樓:

范書《劉焉傳》:出(劉)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職。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資治通鑑》將此事置於三月。再看反董那幫人,最先起兵的是張楊,鮑信這幫人,他們都是大將軍何進的故吏;初平元年,才形成以袁紹為首的反董聯軍,此時,大都是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大抱團。

所以說,劉虞和劉焉又怎麼會給何氏(故吏)、袁氏站隊呢?

董卓雖然暴虐專權,但是當時朝廷還是姓劉啊!董卓又沒有宣布改朝換代了,只不過換了個靈帝的兒子而已。

至於袁紹等人丟擲「劉協不是靈帝親兒子」這樣的論調來,更是荒謬,其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叛亂行為粉飾,說謊都不帶臉紅的。

陳志《袁術傳》裴注引《吳書》:時議者以靈帝失道,使天下叛亂,少帝(劉協)幼弱,為賊臣(董卓)所立,又不識母氏所出……(袁)紹復與(袁)術書曰:「前與韓文節(韓馥)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內見再興之主。

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復信!……」劉虞和劉焉都擔任過宗正(管理漢室宗親家族的事),劉協究竟是不是靈帝的兒子,他們自然最清楚明白。如果不是,他們肯定有理由附和反董(劉焉有私心,可能不會,但劉虞一定會,他受靈帝恩惠最多)。

陳志《劉焉傳》:(劉焉)歷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

范書《劉虞傳》: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劉)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儉率下。遷宗正。

《百官志三》:(宗正)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

第乙個帶頭反董的張楊,等袁紹起兵後,還與他聯合,卻在袁紹得了冀州之後,又與袁紹分道揚鑣,乾脆又投奔董卓,封了官。

陳志《張楊傳》:袁紹至河內,(張)楊與紹合,復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漳水。單于欲叛,紹、楊不從,單于執楊與俱去,紹使將麴義追擊於鄴南,破之。

單于執楊至黎陽,攻破度遼將軍耿祉軍,眾復振。(董)卓以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

由此(張楊的案例)可見「反董」這幫人的根本還是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所聲稱的「正義」。

——劉虞和劉焉又怎麼會為這種叛亂行為搖旗吶喊呢?

劉焉這個人,本來是為了避難,在陳志及華陽國志本傳都提到了他有私心,把這私心放大看,就是想當皇帝,或者是「益州土皇帝」。

我以為,應該是益州本地名士董扶自己想回家養老,就哄騙劉焉說益州有天子氣,不論真假,劉焉信了。

陳志《劉焉傳》:(劉)焉內求交址牧,欲避世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

《華陽國志》卷5:(劉)焉內求州牧以避世難。侍中廣漢董扶私於焉曰:

「京都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惑之,意在益州。劉焉去了益州之後,就著手招安漢中張魯,張修,並讓張魯去奪了漢中,殺了太守蘇固。

當時劉焉的幾個兒子還在漢廷當官,對於董卓來說,是人質,是能讓劉焉表面上聽話的工具,所以劉焉也找個理由,說是「公尺賊(張魯)」妨礙,無法與漢廷來往。董卓也只能預設這種局面,畢竟關東那幫人比劉焉更棘手。

范書《劉焉傳》:(劉)焉四子,範為左中郎將,誕治書御史,璋奉車都尉,並從獻帝在長安,唯別部司馬瑁隨焉在益州。

再說幽州牧劉虞。初平元年末,袁紹和韓馥還要擁劉虞稱帝,第一,劉虞有一定的聲望,第二,劉虞可能是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就這樣,「老好人」劉虞都敢把袁紹派來的使者給殺了,然後選拔田疇偷偷去長安表忠心,可見袁紹這幫人在劉虞心目中是多麼不堪。

范書《劉虞傳》:(韓)馥等又請(劉)虞領尚書事,承製封拜,復不聽。遂收斬使人。於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蒙險間行,奉使長安。

當然,劉虞的兒子劉和也在長安工作,田疇抵達長安後,獻帝劉協就派劉和返回幽州去迎接「大漢忠臣」劉虞進京(長安)護駕(東歸)。

可惜估計劉和回來的路上有點招搖了,先後被袁術、袁紹軟禁,當成要挾劉虞配合入夥的人質。

范書《劉虞傳》:獻帝既思東歸,見(田)疇等大悅。時(劉)虞子和為侍中,因此遣和潛從武關出,告虞將兵來迎。

道由南陽,後將軍袁術聞其狀,遂質和,使報虞遣兵俱西。……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

劉焉和劉虞不反董,因為有親兒子在長安朝廷工作也是乙個小小原因,但不會是主因;比起董卓控制的朝廷,袁紹這幫人哪有什麼更高的利益價值值得這兩位劉姓宗親重臣去參與反董呢?

最後說劉表。為什麼最後說他,因為他這個漢室宗親和前兩人不同,他是黨錮時期的重點抓捕物件(山陽黨人和全國黨人名單都有他),劉焉和劉虞在朝廷中當大官時,劉表還在隱姓埋名逃亡呢。

劉表也跟袁紹走得近,要知道袁紹早年也是黨人的同情者及積極份子;中平年間,兩人同入大將軍府,成了同僚。

初平元年,劉表被朝廷(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要知道上一任刺史王叡可是想反董的,結果死於內訌(被同為反董積極分子孫堅給殺了),劉表出場時的心態,自然是要防範這幫叛亂分子(袁術、孫堅)。

范書《劉表傳》: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詔書以(劉)表為荊州刺史。再者,反董聯軍如火如荼時,劉表連刺史治所江陵都去不了,只能在襄陽依靠本地士族的力量,平定了襄陽一帶的叛亂,又乾脆把襄陽設為治所。

襄陽北的南陽郡,這個全天下最大最有錢的郡給袁術佔了,劉表也不敢說不好,他的目的只能是「以觀時變」。

《南齊書·州郡志下》:荊州,漢靈帝中平末刺史王睿始治江陵。

范書《劉表傳》:(劉)表遂理兵襄陽,以觀時變。「時變」的結果是二袁反目了!劉表又與袁紹勾搭上了,積極擠兌袁術。

——畢竟劉表和袁紹是曾經的黨友、同僚,也符合劉表自身遠交近攻的執政原則。

所以說劉表為何沒參加反董,第一,初平元年時他沒實力,第二,他確實與袁術沒有搞好關係的理由。

最後補充一段:

要說劉表究竟想不想反董,我覺得難說,從自身利益看,他已經獲得重用(荊州刺史),從感情上看,雖然他與袁紹親近,但畢竟不是袁氏門生故吏(劉表師從王暢,韓馥則是袁氏故吏),他也沒有必要替袁氏出頭(這點與孔伷、劉岱不同),所以說,本傳說他「以觀時變」就是最好的解讀。

為什麼董卓要廢劉辯立劉協?

無人的星球 我提供一種可能性。少帝劉辯唯唯諾諾,而劉協伶牙俐齒,某種程度引發了董卓的興趣,激發了他的征服欲。像這種行伍出身的人,平時看慣了下面一張張順從的面孔,忽然被乙個小孩懟一下,心裡沒準還覺得怪有意思的。試想哪種人對他來說更有挑戰意義?所以呀。不能按照 完全理性人 的假設來看待歷史呀。 許億 廢...

為什麼袁紹要擁立劉虞為皇帝?

zzzyly 說明袁紹不想顛覆漢朝唄!從當時那個歷史環境分析,袁紹模仿的物件,應該是李膺陳蕃那些天下楷模,因為在當時,這些人所塑造的風氣,是社會主流。但是袁紹顯然不迂腐,畢竟李膺陳蕃這幫人沒啥好的結局。所以袁紹的算計,應該是在保全自身的情況下,達到李膺陳蕃那些人的名聲。李膺陳蕃等人,既給後來者樹立了...

為什麼劉雨昕和虞書欣這麼甜cp粉卻不多

工業糖精啊 都是虞書欣扒拉劉雨昕 對,是扒拉 我是349宿舍的粉絲都能看出來 349,158互動都是那種很正常的 19好朋友甚至於13 14也是很正常的好朋友互動12就是那種一方已經特別僵硬特別不喜歡接觸一方偏要扒拉而且你們沒發現金星來的那期 虞書欣問的那些話 就是偶像劇看多了吧 喜歡撕碎別人在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