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漢末三將皇甫嵩 盧植 朱俊的歷史影響和社會地位?

時間 2021-05-30 00:12:05

1樓:

皇甫嵩大於朱俊大於盧植。

皇甫嵩涼州人,父親是雁門太守,叔叔是名將,家學就是打仗,討伐黃巾是職業打業餘,當然屢戰屢勝。

但也不能高估其軍事能力,畢竟打的是業餘選手,曹老闆還打過幾千人破百萬的仗。

後來碰上邊章韓遂的涼州兵就沒佔上便宜,被參「無功」,免職了。

亂世之初,涼州兵甲天下,頭次上戰場的曹老闆都被打的換馬逃走,呂布也被李榷打的單騎逃亡。

皇甫嵩和董卓的關係應該是很好的,雖然說董卓「忌嵩」,但董卓只關了他幾天,很快又讓他當了官。

朱俊比皇甫嵩要差一點,被李榷郭汜打跑。

盧植不能算將,平黃巾這段,別人都是幾萬十幾萬的報功,他這邊只有萬餘人。廣宗久攻不下,又不肯行賄,被論罪抓回洛陽。

這是個很有原則的人,但不知道變通。給宦官行賄是應該的,不能因為原則壞了大事。

董卓控制朝廷,盧植逃出後,隱居上谷,說明他就沒有匡扶亂世的信心。

2樓:蘇沉船

盧植與皇甫嵩、朱俊不在乙個定位,他在《後漢書》沒跟皇甫嵩、朱俊同傳。盧植才兼文武,卻不以軍功揚名,其儒學為當代士人之楷模,社稷之楨幹。這人是真沒生對年代,若晚生二十年,當與曹操、劉備並為天下英雄。

若非宦官與外戚為政,盧植當身居丞相之位。盧植若真有實權,又怎會八策不得所用。因不向宦官行賄而被罷免軍,至董卓入京又無力為之。

空有文武盛名,卻不能盡顯其才,盧植之生平實是令人惋惜。

皇甫嵩以討伐黃巾軍知名,然屠戮三十六方,所殺賊兵近三十萬眾,築京觀彰顯武功。朱俊圍城,敵欲降而不納,亦殺敵頗多,此二將鎮壓黃巾的手段都未免過於殘暴。二將在黃巾之亂以後,皇甫嵩西征叛羌,朱俊北戰蒙特內哥羅,均未能平定其亂,實則二人除了黃巾之亂外,所得到的功勳都很有限,才能被過度誇大。

皇甫規當年還揭露過偽報戰功一事,平定叛羌以安撫為主,不知為啥皇甫嵩跟他叔叔作風相反。

張寶、張梁、韓忠、趙弘均非當世名將,何以見得皇甫嵩、朱俊無敵於天下呢?汝南、潁川黃巾並未真正平定,仍有何儀等人依附袁術。徐州黃巾禍亂不止,被陶謙所平定。

青州黃巾為禍冀、兗,終究是被曹操降伏後,以屯田消化掉。又如韓遂軍閥讓皇甫嵩連戰無功,韓遂最終被曹操、夏侯淵所平定。平定蒙特內哥羅賊,則以袁紹功勞最大。

蓋勳、傅燮未必就不如皇甫嵩、朱俊,只是傅燮在黃巾之亂斬三帥,未見封賞,故功名不顯。蓋勳為人志向遠大於皇甫嵩,本與劉虞、袁紹同謀共誅宦官,卻被豬隊友張溫攪局,張溫攪局都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蓋勳遊說皇甫嵩一同起兵反董卓而不成,皇甫嵩當面服了董卓,朱俊受董卓當面刁難,獨蓋勳見董卓而不拜,怒責董先生,令其給朱俊道歉。

正應了那句話:「嵩俊有大將之略,昧匡時之幾,遂為桀逆所製,不能以功名終。」

如果蓋勳、傅燮能跟皇甫嵩、朱俊換個位置,也許東漢帝國的結局會有所不同。

如何評價漢末的皇甫嵩?

燕枝 中平六年朝廷要董卓把屬兵給皇莆嵩,董卓不願意交出,皇甫嵩便狀告朝廷,靈帝因此責備董卓,董卓心眼很小喜歡記仇,後來掌權想要殺死皇甫嵩,但是經人勸說沒殺,還給皇甫嵩官做,而皇甫嵩在初平三年奉王允之命攻入董卓封地,殺了董卓全家,男女老幼乙個沒留下。你至少刀口抬高一寸,放走一兩個,也報了當時未殺的恩情...

漢末三國時期的孫策能力如何?

項定操 老夫作詩一首。承澤破虜稱伯符,捭闔降幡出江廬。即狩黃祖英魂繼,不受永昌冢骨枯。君臣終道公瑾顧,執手不見大喬初。如臨許昌奮長戟,煮酒石頭話匹夫。 看正史 三國志 對他的武力評價 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對他的性格評價 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對他的成果評價 覽奇取異,志陵中夏,且割據江東,策之基...

如何評價皇甫嵩?

袁本初 就是乙個中規中矩的職業軍人,評價為忠臣良將不為過。皇甫嵩早年事蹟未見史載,因平黃巾亂而名聲大振,加官晉爵。平黃巾期間連戰連勝,先後擊破張梁和張寶所部,之後又平王國叛亂,前後多立戰功而無敗績。光是這些就足以得到比較高的歷史評價了,何況皇甫嵩沒有多少汙點,還有體恤百姓與士兵的記載。唯一的汙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