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維會覺得策反鍾會有機會恢復漢室?

時間 2021-05-06 00:34:23

1樓:馬農

當時沒想那麼多,先把局勢弄亂,才有機會。蜀國一直都是「如果坐以待斃,馬上就涼涼」的局勢,只有把局勢搞亂,然後逮住機會,才有可能性。

2樓:柳柳

首先,日月幽而復明不一定是真話,可能是騙劉阿斗的,為了得到劉阿斗一方的支援也為了自己的謀反聽起來比較好聽,萬一最後篡位沒成功也有個退路,可以裝大忠臣繼續下去(關於篡位下一段會寫)。

他是會幫鍾會造反成功,但得到江山的是誰就不一定了,姜維可以潛伏在鍾會身邊,等到鍾會就快要成功之前再殺了鍾會。不管是成功消滅了曹魏還是只佔據了四川,姜維都是划算的,都可以殺鍾會竊取勝利果實,大概率也會把劉阿斗和鍾會一起殺掉,蜀國or中原皇帝的皇位就被姜維這樣一頓操作拿到手了。

3樓:雲飛煙滅

因為鍾會已經完全被勝利沖昏頭腦了,當鍾會表露出反心的時候,他就已經完蛋了。

姜維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決定推他一把,讓他徹底走上不歸路,對姜維來說,鍾會肯定是必死無疑了,區別在於是被自己殺死還是被魏軍殺死。

在這次博弈中,勝算最大的還是司馬氏,畢竟絕對的硬實力在那裡放著,蜀漢翻盤的機會很小。雖然上限低,但下限高,姜維臨死最起碼也能拉司馬昭兩位大將陪葬。勝算最小的就是鍾會了,造反的心是有了,可實力呢?

魏軍都等著回去領賞呢誰跟他造反?用蜀漢的人?自己會不會被反噬?

他發現自己騎虎難下了,所以在姜維建議他殺死魏軍將領時,他猶豫了,他終於知道造反不是腦子一熱就能成功的事,可是後悔沒用了,他必須盡快作出決斷,後面的事我們都知道了,種種機緣巧合之下,最終勝利還是歸了司馬昭

姜維是不虧的,已經亡國的人又賭了一把大的,過足了癮。司馬昭心裡是有點後怕的,這次的滅蜀戰爭,實在是一波三折。而鍾會成了最大輸家,滅蜀的大功臣轉眼成了一具死屍

4樓:歸妹趨無妄

其實,放眼三國,興復漢室就等同於打天下。

要知道,劉備起家的時候一無所有,有的只是鄉勇五百。

再看劉備潰逃徐州,奔新野的那段日子裡,也是沒有個基本盤。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對於姜維來說,只要手裡能夠有一支肯聽話的隊伍,那麼翻盤就有希望。此刻姜維的意識可能不是恢復漢室,而是用人馬再打乙個蜀漢王朝出來。就相當於從頭再來,真正做劉備第二。

畢竟此刻東吳尚在,曹魏若是再能出現淮南三叛,策反鍾會,亦能造就大亂的時勢。那個時候姜維就是流動勢力,打乙個地方消化乙個地方,不談能統一,至少也能割據一段時光。

但是姜維忽略了很多地方。

川蜀地勢險惡,往外打也很難。武侯時期,蜀漢還算安定,尚且不能成功,姜維要想出川也很難。

姜維高估了鍾會在魏軍中的威望。

姜維低估了司馬昭的政治實力。

劉備至少當初有人和。而此刻的姜維,天時地利人和三不佔

另外,策反鍾會完全是無計可施最後的瘋狂。就屬於孤注一擲,跟你玩命。是一場豪賭,不賭沒希望,是死,賭了可能輸,也不過是死。既然結果都是死,不如試試。

縱然,姜維攪局失敗。要是能引起曹魏的大亂,孫吳把握機會,到那時又是天下大亂。劉禪若有機會,即便姜維死了,也能密謀復國。效仿劉備在許昌種地韜光養晦之時,尋得機會龍出大海。

姜維同時也是高估了劉禪的志向。

荊州一失去的那一刻起,注定蜀漢難以一統。

而諸葛亮北伐不過是為了爭取雍涼。從而增加蜀漢一統的概率。

姜維也只是在爭取,那一線希望。

這就是蜀漢的浪漫

5樓:姜維

人的一生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

姜維身為蜀漢後期的支柱之一,並已是天年,或許已經到達了第三層次。

6樓:「已登出」

恕我直言滅蜀後的這段歷史絕對被陳壽掩蓋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導致現在看起來很奇怪

7樓:

姜維在當時究竟發現了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不過司馬家開國功臣割地造反,這也是,開了上下五千年頭一例。

所以,多半是姜維什麼也沒發現,摟草打兔子,試試看,結果鍾會居然一拍即合。當時姜維可能還試過其他人,沒有效果。

雖然如此,姜維也沒什麼機會,他不是因為有機會才策反鍾會的,他是漢室忠臣,他向諸葛亮學習,盡人事,聽天命。

8樓:葷素搭配

姜維很有意思,他和幾個人物都有現實矛盾。他和幾個前人也都有理念矛盾。

三國演義全書都是在「論道」,說「是其所不是」的乙個「決心」。

也即是「我們應當如此、不、我們應當更好」。是對現實性的否定的三段論,結論是「應當更好」,簡稱「變好」。

姜維與劉關張都有個「不」的決心。這玩意兒就是康德說的「自由」。

純粹說不,就是要「變」。至於是「變好」,還是「變壞」。暫時是不一定的。

然而,劉關張有「經驗的對比」。過去比現在強,我們要回到過去。夢回大漢。

姜維也有決心。他要「變」,但他居然要回他從沒去過的蘇聯。。。

一般來說,有這一「變的決心」的人,是「天性自由的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可以「達成無限判斷的人」,是「百萬軍中取首級的人」,是有「創造力」的人。

至於他創造乙個策反鍾會,是什麼目的、手段、過程。是無所謂的。估計也是乙個「假的應當更好」下的另乙個小迴圈套。(其實我想說的是,我27、8年沒有看過三國了)。。。

也即是以下三段論:

有「理想」是好事,變壞,眼瞎。

也即是「好壞不分」,只有乙個「空洞虛無」的「理想」。那麼很多「自由的有能動性的人」,對此「折騰」,就會「變壞事」。

瞎折騰。

以天下人視為乙個「座而論道」的團體來看。他們一人一票下,當然的服「司馬炎」而不服「姜維」。

司馬炎說「我這裡國泰民安」,你們跟不?

他說「我這裡在減稅」,你們跟不?

他說「我這裡造船」,你們跟不?

他說「我這裡封城」,你們跟不?

他說「我們這裡越來越好」,你們跟不?

哈哈,這「越來越好」你不跟,就是「不道」。越來越好不就是實現「應當更好」這個合題麼。

當然司馬炎他這裡「不說」,他就是「做」給你們看看。

再看司馬炎是怎麼說的,他經常說這個「」理,連『小邦』都清楚,我們怎麼能不明白呢?「

什麼意思?

你這小邦依然「有道」,所以你不是個匪邦。只有人會「實踐」,動物不會,匪也不會。匪走前人的路去「搶」。小邦既然「能道」,就不「伐」。

而你「不道」了,「不說也不做了」,將自己封閉在乙個「理想國」的理想中。是為「名前實後」。

就是片面、靜止、孤立的,極聰明的,反覆跳的純SB。

也就是姜維。

廟堂上說「我們要改革,丞相當初這個事做的不完善」,「改你m」,老子去建立蘇聯了。

也即是「不道」而別。

司馬炎是「不道」而作。依然是「道」,依然「道即不道」。依然在實踐和完善的「路上」。

道本就是「說」、「路」、「辯」等等等等,它們有個共項叫「實踐」。

9樓:E青夢

這個問題,只要做到平等客觀地看待三國裡的所有人,放下演義的刻板印象和對某國的情感,就很容易說得通了。

就是為了個人利益,怕死想搏一搏唄。

10樓:諸神的黃昏

想象力啊,同志們!

為什麼不能是和他心愛維維白頭偕老呢?

五歲喪父,難道不會有戀父情結嗎?

四十未婚,有沒有可能是同性戀呢?

當三十九歲的鍾會遇到六十二歲的姜伯約,更何況又是身在有搞基傳統的蜀漢,兩人激情燃燒,慾火焚身也有可能啊!

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姜維: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

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

如此情真意切,

如此脈脈含情,

如此飄逸瀟灑,

今日與君相遇相知,

願與汝共圖大業、同生共死!

姜伯約,天水麒麟兒,其堅韌不拔,執著剛烈,我亦心嚮往之,況鍾會乎?

11樓:

鍾會不造反,季漢也是死局。

鍾會造反成功了,也有機會亂中取勝,渾水摸魚。

鍾會造反失敗了,對姜維有啥損失。。。。

對於乙個把理想看的比什麼都高的人,我覺得姜維怎麼都不虧啊。

12樓:從此以後

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

不是姜維覺得策反鍾會能成功,也不是覺得策反成功鍾會能恢復漢室,而是以當時蜀漢國力,姜維只能寄希望於成功策反鍾會,這樣蜀國才有後續

13樓:

我們認為姜維叫的陛下是阿斗,姜維認為他的陛下是對孔明有知遇之恩的劉備的兒子後主(注意加黑部分),以姜維的血性和執著,雖然阿斗投降了,他也不會甘心投降,諸葛亮、姜維他們都是堅定的理想主義者,會為理想戰鬥到最後一刻,雖然姜維能力上無法與孔明比(可是五千年來又有多少人能力可與孔明比),但意志力的堅定與孔明是一樣的。所以,對於當時的姜維,先詐降,抓住最後乙個機會想辦法覆盤,輸了大不了一死,但贏了血賺。

14樓:琅琊郡公牛進達

因為姜維讀過《史記》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

燕師長驅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途,以轊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燕既盡降齊城,唯獨莒、即墨不下。

燕軍聞齊王在莒,並兵攻之。淖齒⑧既殺湣王於莒,因堅守,距燕軍,數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敗死。

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立以為將軍,以即墨距燕。

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

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

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

「當有神人為我師。」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

」因反走。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卒曰:

「臣欺君,誠無能也。」田單曰:「子勿言也!

」因師之。每齣約束,必稱神師。乃宣言曰:

「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

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

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

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

「即墨即降,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將大喜,許之。燕軍由此益懈。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譟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

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乃迎襄王於莒,入臨淄而聽政。

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

姜維和鍾會有沒有機會翻盤?如果有有多大機率?如果翻盤會有什麼結果?

江口洋介 有嗎?西晉滅亡時整個蜀漢舊地被氐族領導李雄吞併,然後桓玄北伐憑藉乙個比東吳略大的東晉一舉滅掉成漢。三國的蜀因諸葛亮對外戰爭不斷,經濟衰退,直百五銖減至3克以下,因此進行了一次幣制改革,約在建興十三年鑄行2克重的直百錢。此後有十四年沒有戰事,直百錢的重量得以維持。到延熙十二年以後,因姜維屢次...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機會。?

你知道生下來就是地獄模式的滋味嗎?想讀書沒機會,想出頭沒辦法,想娶老婆沒本事。為啥你會問這問題?還不是你爹媽生的好,讓你平平穩穩的渡過16年教育。讓你踏入社會就是一顆閃光的金子,讓你有跟姑娘叫板的能力,讓你挑的了工作,炒得起老闆。那些窮人的孩子呢?他們這一生也沒啥出頭的機會,教育程度低,思維封閉,也...

「他們沒結婚,你還有機會。」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這種話是對的?

Tsunami 這道題目的前提是對方是有女朋友的,既然有女朋友,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認識對方,以什麼理由和對方共處一起做事情,一般是沒有的,那麼如果以對方的感情為基礎,給予你這樣的機會和男的接近,頻繁接觸,總會產生感情,男的身邊女人多了,自然會比較,會選擇 勵志成為暴風雨的 其實就是不死心罷了,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