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人的辭世詩是怎麼儲存下來的?

時間 2021-05-14 11:41:44

1樓:雨音無

首先,就像最多熱度的那位寫的那樣,大多數都是事先寫出來的——沒有留下的大多數就……由後人(xia)編(luan)造而成,或是,從逝者最喜歡的文學作品/句子中挑選一句以便(lanyu)充數。

而且,由於絕大多數辭世詞都是親近的人口述下來的,可信度其實基本上等於零——不過辭世詞本身的存在就是為了敘述、表達這個人一生的經歷/讓人抒發自己情感的東西,所以……

簡單來講,這個句子自己喜歡與否啊什麼的其實和它的來歷並沒什麼關係——只要知道曾經有這麼乙個人,有這麼段故事,有這麼段自己欣賞的人生就好了。

2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有兩點需要說明:

辭世之句(辭世)不一定是臨死前創作。

比如眾所周知的秀吉辭世句:

露と落ち 露と消えにし 我身かな 難波の事も 夢のまた夢 據一些史料記載,這首歌其實是天正十五年(據秀吉去世還有十多年),他五十多歲時在聚樂第所作,由侍女孝蔵主保管,直到死前數天才取出。雖然這一點尚存在爭議,但這可以說明戰國武將習慣在平安時期就為自己寫好辭世之句,以備不時之需。辭世之句並不是遺言,武將們的遺言很多時候是另外一番話。

辭世之句(辭世)存在後人偽造以及附會的可能。

由於戰國期間史料頗多,可信程度各異,現存的辭世句有很多都存在爭議。比如光秀的辭世漢詩:

順逆無二門大道徹心源五十五年夢覚來帰一元

由於出自可信度較低的《明智軍記》,並且與成書之前就被德川綱吉下令切腹的小栗美作的辭世句(五十餘年夢覚來帰一元載籤離弦時清響包乾坤)十分相似,一直存在此詩為後人偽作的說法。戰亂中的武將如果沒有留下辭世之句,但自身遭遇頗能引起世人共鳴,就很有可能被附會產生冒名的辭世之句。

另外,盛傳的信長的辭世之句其實是幸若舞《敦盛》中的一段,並非他自己所作,只是因為生前十分痴迷這首歌,並有傳說信長死前一直吟誦此篇,而被後人意會為其辭世之句。

除開以上兩種情況,因為叛亂與刺殺而死的武將們還有什麼方法留下辭世之句呢?

永祿8年,松永久秀串通三好氏反叛,襲擊義輝居城,發生永祿政變。義輝雖然劍術高超,但無奈被大軍包圍,最終寡不敵眾,壯志未酬。當時的情形下,三好氏當然不會畢恭畢敬地等待將軍寫好辭世之句——他的辭世之句:

五月雨は 露か涙か ほととぎす 我が名上げよ 雲の上まで據說是發現事變後一邊吟誦,一邊寫在侍女的衣袖上的——不難想象是多麼淒涼。

如果不是因為叛亂或者刺殺,好一點病死,壞一點切腹,武將或者文人大多都可以規規矩矩留下辭世之句,這一點可以參考因切腹而開始又因切腹而結束的元祿赤穗事件

資料諸多,必有疏漏,還請指正。

3樓:Fay Woo

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士很多行為習慣是現在我們很難理解的,很多情況下,刺客到位了,如果被刺殺物件提出要切腹,刺客是會讓其切腹的,這也算武士的一種榮耀,也是武士間的尊重。

日本人是怎麼罵人的?

不需要髒話。你只要說日本人 東北韓 日本人都是南韓人後裔就行了。日本人 南韓人 子孫 國號 変 東朝鮮 是叉子學長鴨 日本罵人一般都是針對這個人本身的形容詞,很少涉及到動詞和問候家屬 雖然髒話少,但是他們罵人的招式多啊 雖然日本髒話少,但是招式多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學了一門語言,而...

歷史上的 赤壁之戰 是怎麼打的?

歷史環遊記 赤壁之戰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迷人的一場戰爭了,相關的文學創作也非常多,最有名的就是蘇軾,他的兩篇 赤壁賦 還有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其實他在的黃州赤壁,也不是赤壁之戰發生的地方,蘇軾是在乙個錯誤的地點,然後他又把一首詩,把曹操最有名的一首詩,放到了乙個錯誤的時間,就是 短歌行 短歌行 是什麼...

日本人那種工匠精神是怎麼養成的?

鹽選推薦 日本的匠人 日語叫 職人 精神,無論是任何時代都閃耀著獨特的光彩,令人動容。儘管日本匠人精神是最近幾年備受關注的詞語,但不得不承認它早於中國。莊子 的 庖丁解牛 就說的是一位匠人。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 桑林 之舞,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