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為何不聽從鄭度的建議,堅壁清野?

時間 2021-05-13 06:51:30

1樓:頑石栽花

因為堅壁清野並不是一句話說出來就成了妙計的。你不僅要組織民眾遷徙和安頓、燒野火,還要考慮普通民眾後續一段時間生活,要不然吃土啊。當然,還有地主豪強老爺的補償,否則這些老爺寧與外賊勾搭也不可能遷的。

李世民在柏壁之戰能拉攏民眾躲到西邊供給糧食(當然,供糧的主要是大戶,普通百姓自己能扛住就了不起了),主要還是宋金剛到處亂搶遭人煩,然後李家在河東一代經營也比較深厚。

堅壁清野防禦是個大消耗的消極作戰,沒有必要的覺悟難下決心的。李世民跟宋金剛對峙作戰也是咬牙等到宋先撤退,餓著肚子猛追才贏的呢;只想把對方耗走的話,代價太大了。

2樓:劉義隆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是劉璋碰到過,當初我爸打南燕的時候,慕容超也碰到了這個問題,當時公孫五樓諫言道:

吳兵輕果,所利在戰,初鋒勇銳,不可爭也。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可徐簡精騎二千,循海而南。

絕其糧運,別敕段暉率兗州之軍,緣山東下。腹背擊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校其資儲之外,餘悉焚蕩,芟除粟苗,使敵無所資。

堅壁清野,以待其釁,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下策也。

上策怎麼樣姑且不論,公孫五樓這裡的中策和鄭度的建議其實是基本類似的,也就是堅壁清野,保守廣固,慕容超最後沒有聽從,採用了下策,與我武皇帝展開了臨朐之戰,最後在臨朐被父皇擊敗。(當然,慕容鎮也確實吐槽過慕容超跟劉璋一副德行)

這裡,慕容超明確提出了他拒絕堅壁清野的原因:

京都殷盛,戶口眾多,非可一時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設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不能。

這段就比劉璋那個「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明白多了。

不管是劉璋還是慕容超,他們都是割據一方的大軍閥,絕不可能是什麼小白兔,拒絕堅壁清野也不可能單單是為了百姓,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

慕容超這裡明確提出兩點——一、人口;二、糧食。

說到底,慕容超捨不得堅壁清野付出的經濟代價,害怕人口、糧食損失過大,於是決定跟我高祖武皇帝賭國運,賭贏了,萬事大吉;賭輸了,國破家亡。

更何況,無論是在劉璋還是慕容超眼中,賭國運的成功率並不低。

鄭度勸說劉璋時也提出:

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

面對「兵不滿萬」的劉備,劉璋賭國運並非絕無勝算,對於慕容超來說也是同理——最起碼他自己覺得,面對我武皇帝勝算相當大:

今據五州之強,帶山河之固,戰車萬乘,鐵馬萬群,縱令過峴,至於平地,徐以精騎踐之,此成擒也。

國難臨頭,還捨不得經濟,不惜戰場上賭國運,然後被打爆了,就這樣。

3樓:開天闢海

這個問題以及下面的答案,讓我不禁想起另乙個問題。

劉備荊州「攜民渡江」是否是在作秀?還是有其他目的?

絕大多數答案都在誇劉備道德高尚。劉備一句「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成了愛民如子、仁義無雙的典範。

那麼,為啥在本題的答案區中,畫風全變了呢?

鄭度說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

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先主聞而惡之,以問正。

正曰:「終不能用,無可憂也。」璋果如正言,謂其群下曰:

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黜度,不用其計。

劉璋的態度很清楚了,「安民」比「避敵」重要。然而這邊十幾個答案,說什麼的都有,就是沒有誇劉璋道德高尚的。

要知道,劉備說著不忍,結果在曹軍衝到眼前的時候,還是果斷跑路;而劉璋可是直到出城投降,都沒有實施堅壁清野。把這倆放在一起,從道德角度進行比較,怎麼看也應該是劉璋的道德更高一些吧?

有的人認為王侯將相裡的好人壞人分的很清楚,有的人認為王侯將相裡的好人壞人沒啥區別(我就是這種),這些說白了都是價值觀問題。但是底線是你不能雙標吧?你不能一說劉備就是道德驅使,一說劉備的敵人就是利益驅使吧?

劉璋拒絕堅壁清野,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他過分輕視劉備?有可能。

有沒有可能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也有可能。

有沒有可能是顧慮太多?還是有可能。

有沒有可能是劉璋婦人之仁,不忍心幹出這種事?當然更有可能。

在我看來,1和4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畢竟,狐狸和黃鼠狼打架,能指望老虎過來幫助自己,腦子裡肯定有些地方是不夠清醒的。

4樓:月下行舟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講,他肯定怕劉璋堅壁清野,那感覺就像被捏住了七寸,不要太酸爽。

但是站在劉璋的角度來講,他肯定不願意啊,這倒不是性格問題,而是害怕壁沒有堅,野沒有清,到時候搞出個民變來,可就嗝兒了屁了。

5樓:

益州內部紛爭諸多大佬已解讀過,不再重複,換個角度談談這事。

鄭度用意是好的,卡住劉備短糧來做文章,只是不講究環境和時機,很難讓人接受。當時什麼情況?劉備兵不滿萬,縣軍益州,糧不過百日。

反觀劉璋坐擁益州,主場作戰,兵力、物資都遠多於劉備,優勢巨大。

此時鄭度建議劉璋遷徙百姓,燒毀和破壞物資,放棄大片土地,只留少數軍事據點這種消極的防禦戰略應敵,劉璋怎可能聽得進去?以鄭度被罷免的結果看,劉璋多半是暴怒,認為鄭度這番言論和態度對自己是一種侮辱

劉璋並不認為劉備的威脅嚴重到需要如此的地步,甚至認為憑益州的優勢是可以輕易擊敗劉備。這種心態從調兵遣將中也可看出:

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子遠名壹,陳留人也。隨劉焉入蜀。劉璋時,為中郎將,將兵拒先主於涪,詣降。

「皆破敗」說明在涪城與劉備交戰並非一次。這幾支軍隊要麼互不統屬,缺乏統一排程;要麼就是陸續抵達,先後戰敗。這種添油戰術說明了劉璋對劉備的輕視

要知道當時佔據涪城的是劉備,這些人或駐守不讓劉備更進一步,或攻涪準備消滅劉備,戰略目的是哪種,用添油戰術也是下下之選。

在鄭度看來,劉備是極度危險的人物,劉璋遠非其敵,其中或有內部矛盾因素,但鄭度就算知道也無法明說。在劉璋看來,自己錯信了劉備,中了張松之計,現在刀兵相向益州佔據絕對優勢,讓我採取極度消極的防禦策略,這與抬手往自己臉上招呼有何區別?

6樓:FFF團長

我們來划些重點,劉璋他爹劉焉是個很會砍人的傢伙,殺了許多益州豪強,惹來本地人不滿,還引發了叛亂。

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殺州中豪強十餘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並反,攻焉。焉擊破,皆殺之。自此意氣漸盛,遂造作乘輿車重千餘乘。

劉焉起兵,不與天下討董卓,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自稱將軍,與從事陳超舉兵擊焉,焉擊破之。董卓使司徒趙謙將兵向州,說校尉賈龍,使引兵還擊焉,焉出青羌與戰,故能破殺。

岐、龍等皆蜀郡人

劉焉死的時候除了劉璋還有另乙個更年長的兒子劉瑁,而且從劉焉對劉瑁婚事的態度來看,他其實是比較重視這個兒子的。

十三年,曹操自將徵荊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

先主穆皇后,陳留人也。兄吳壹,少孤,壹父素與劉焉有舊,是以舉家隨焉入蜀。焉有異志,而聞善相者相後當大貴。焉時將子瑁自隨,遂為瑁納後。

之所以是劉璋繼位,很可能不是劉焉本人的意思,而是趙韙等人策劃的(參考蔡瑁張允擁立劉琮)。值得注意的是,趙韙是益州人,史書上說他擁立劉璋的原因是貪圖劉璋溫仁,劉璋不像他父親那樣殺伐果決,而是默許了部下的許多特權,這是他得以被擁立的一大理由。

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溫仁,立為刺史。

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璋性柔寬無威略,東州入侵暴為民患,不能禁制,舊士頗有離怨。

趙韙之在巴中,甚得眾心,璋委之以權。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建安五年,還共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反應

東州人畏見誅滅,乃同心並力,為璋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斬之。

乙個很奇怪的地方是,趙韙這種本地大族深受劉璋信任,而對劉璋有大恩的河南人龐羲反被其猜忌,兩人的矛盾幾乎公開化。

龐羲與璋有舊,又免璋諸子於難,故璋厚德羲,以羲為巴西太守,遂專權勢。

巴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衛,頗招合部曲。有讒於璋,說羲欲叛者,璋陰疑之。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鬱宣旨,索兵自助。

後鬆復說璋曰:「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後來劉備入蜀時,喜迎王師的許多都是外地人,例如吳懿、李嚴、費觀、許靖,吳懿和費觀還和劉璋是親戚關係。

十八年,璋遣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劉主於涪,皆破敗,還保綿竹。懿詣軍降,拜討逆將軍。

觀建安十八年參李嚴軍,拒先主於綿竹,與嚴俱降,先主既定益州,拜為裨將軍。

十九年,進圍成都,璋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

反對請劉備入蜀的倒大都是益州人。

璋主簿巴西黃權諫曰:「劉備有梟名,今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以賓客待之,則一國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

劉主至巴郡,巴郡嚴顏拊心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包括勸說劉璋堅壁清野的鄭度也是益州人。

鄭度說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

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

當然鄭度有點雞賊,他勸說劉璋把巴西和梓潼的人遷到涪水以西,剛好他的老家廣漢就在涪水西岸。

龐統為劉備計曰:「楊懷、高沛,璋之大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

當然特殊個案也是存在的,例如身為別駕的益州人張松明顯是劉璋政權的受益者,他內通劉備純屬個人追求。另乙個益州人彭羕在劉璋政權受到打壓,但從這人的結局來看,很可能是他本人的問題。還有南陽王連這種雖然官不大,但對劉璋盡忠的。

另外鄭度只是進言,劉璋如果不想採納只要不接受就行了,但他明顯有些反應過度,直接罷黜了鄭度。

璋果如正言,謂其群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黜度,不用其計。

這是因為鄭度的進言在動搖劉璋的基本盤,劉璋罷黜鄭度是強調自身立場,表明姿態,自己依然是那個「溫仁」的劉璋。只有這樣,劉璋才有可能在內部各懷鬼胎的情況下,團結住唯一能同自己一起拼死對抗外敵的那部分人。

劉備為何不先嘗試攻打張魯再吞併劉璋?

神在江湖 先打漢中?好,那麼就按你的想法來,首先我們要知道,漢中這地方,地勢險要,戰略要地,沒那麼容易打下來的。就算劉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下來,軍隊肯定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那麼這個時候,劉備北邊是關中夏侯淵,東邊是曹仁所部駐守的襄樊,西南是蜀地的劉璋。更要命的是,劉備所屬荊州跟漢中並不相連,是兩塊飛...

劉仲敬 李碩為何不早早地來混知乎?

笑,知乎使用者還真不要覺得李碩在知乎掀不起什麼大風浪,連喪屍圈的靠公開自己的x生活內容都能贏得一大波粉絲,碩帝的滯納解體論照樣會有人跪舔的 樓上把我想說的話都說完了,所以我做個總結。知乎真不適合他們。因為他們真的屬於極小部分的那群人 真正的世外高人。他們和你們普通人相比,差距哪止日耳曼人相對於猶太人...

《十面埋伏》中章子怡為何不喜歡等她三年的劉德華而喜歡金城武?

電影夫人 十面埋伏 中,有一段擊鼓跳舞的戲,由於震撼人心的視聽衝擊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為了讓這場戲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章子怡每天在腿上綁著重達30公斤的沙袋,整整訓練了2個月時間,這份辛苦不是每個女演員都能承受的。還有場戲,章子怡站在中間,然後一群人圍過來拿刀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