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喜歡東吳?

時間 2021-05-10 13:09:10

1樓:終古不忒

說起來大概離譜,我一開始喜歡季漢(演義入坑),但後來被過激蜀粉刺激成吳吹了。

大概這麼說也不準確,因為我還是喜歡劉備和武侯,也喜歡曹丕荀彧張遼鍾會,東吳這邊我激推孫策和四大都督,尤其喜歡呂蒙而已。

讀個歷史,幹啥非得搞飯圈那套,我和題主一樣,無所謂粉黑,作為乙個平庸的人,遙隔千年的時空窺得他們一星半點的風采,受到感動,再以當中自己仰慕的品質來規範要求自己,已覺榮幸備至。

有人說喜歡歷史人物而不是喜歡他們歸屬的政權算不上粉,我不這樣想。

在曹丕篡漢之前三家都是割據政權,誰能比誰高貴?即使曹丕建立了曹魏,還是揹負了罵名,不願意承認他是正統的罵他是亂臣賊子也無可辯駁。所以說東吳政權不討喜,在我看來是無稽之談

理想主義者推崇劉皇叔,現實主義者讚許曹老闆,但這兩家不也有一堆弊端和破事嗎?

所以我哪家政權都不愛,而不愛政權不能代表付出的感情摻假。

我喜歡東吳的氛圍,誰跟誰都是兄弟的那種氛圍。

伯符在最需要人支援的時候,公瑾把自己的身家財產全部交付給他。伯符走後,公瑾也仍舊為孫吳殫精竭慮,還挖到了魯肅。

魯肅又為孫吳常年奔波,謀劃大計,單刀赴會盡顯忠勇。魯肅又與呂蒙交好,舉薦呂蒙接替自己的位置,呂蒙為吳四處征戰,又攜病體渡江拿會南郡。後來呂蒙又推薦陸遜…

平時至尊搞聚會,一幫小年輕吵吵鬧鬧聯誼。

也會有些摩擦,比如某個姓甘的同學前腳答應呂某不殺廚子,一轉身就把人給劈了,呂某帶人險些與他互毆。

比如程姓老前輩不服周郎資歷淺,卻不想自己也很快被周郎的人格魅力折服: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堪稱江東傳統真香現場。

畢竟後面還有子敬和子明的

:呂子明,真有你的!想不到你這麼聰明

:那可不,你咋這麼晚才看出來。

即使在知乎被黑成孫柯基的孫權在我看來也有可愛之處。對幾個都督首先就沒得說,陸遜晚年被氣死沒得洗,但早期孫權對也他堪稱親厚。而且對三番五次冒犯他的虞翻也能忍。

而作為乙個領袖,孫權接過孫策肩上的責任時也就十八歲,外有山越之亂,內部又在爭權,他在重壓之下還是給擺平了,僅憑這點我就服他。

只能說半世英明半世昏聵吧。

喜歡那群人給「江東」二字添上的色彩,史冊上那筆濃重的筆墨不僅該歸功於周瑜魯肅凌統等年輕才俊的飛揚意氣,還應當有程普黃蓋韓當等老臣的捨生忘死,更傾注了所有江東兒郎的熱血。

以上大概就是我喜歡東吳的原因。

2樓:lulu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回答乙個比乙個毛病。

問題是為什麼喜歡東吳,一上來就給我說我喜歡周瑜孫策陸遜但是我不喜歡東吳。

首先我擺明我的立場:我是東吳粉,全員粉,要說人物那就是孫策粉。

我原來看過乙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說法:粉東吳的都是顏粉佳人粉cp粉,女孩子偏多,完全不讀正史不懂軍事,真正讀過正史的人怎麼會喜歡東吳。

讀過正史的沒有東吳粉?東吳粉全是角色粉?

我是女孩子,我最開始迷三國是什麼時候?讀三國演義,讀到孫策死的時候。

我想那個時候我讀出了一種名叫意難平的感覺。

當時讀演義讀到周瑜被氣死的時候有點不敢置信,反覆讀了幾遍都感覺不可思議,有一種童年被欺騙的感覺(當然後來讀三國志發現我真的被欺騙了)

喜歡東吳喜歡什麼?

我想大概是那種年輕人朝氣蓬勃壯志凌雲的感覺。

簡而言之,就是被稱作少年感的感覺。

這當然離不開東吳的人物,從孫策周瑜到後來的孫權魯肅呂蒙陸遜陸抗,每乙個都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的模樣。

但這並不代表這些人物可以脫離東吳而存在。

他們得以信賴得以熱愛的載體,自始至終都是東吳這個國家。

事實上江東子弟身上甚至更有勇氣。對於東吳這個既無制度合理性又無當時道義合理性的國家來說,為其效命的人大多是心懷大志的人,而非苟且偷安之輩。

我當然喜歡季漢的心繫漢室眾志成城,也當然喜歡曹魏的胸懷天下壯志凌雲,但我最惦念江東的少年意氣和一腔熱血。

我想,沒有誰可以決定他人的愛恨。

或許將來某一天隨著成長我會改觀,但我想,眼下這一刻我的愛恨是真誠的,就足矣。

3樓:獨照峨眉峰

我喜歡東吳的話是一種割裂的喜歡,周瑜的雄姿英發,猘兒總角的孫策,劍鋒所指,所向披靡警告,二喬字裡行間的美麗啊,號稱無冕之後的步夫人啊。

甘寧魯肅,陸遜徐盛各有各的英姿。巧了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東吳,一派人才濟濟,欣欣向榮。然而翻開三國志,就成了渣權給爺爬二宮相爭警告。

後來接觸到南朝,也是一派英雄史詩,可惜在功敗垂成。

有乙個鼓詞

南朝創業起劉郎,

販鞋的光棍手段強。

他龍行虎步生成的貴,

是怎麼好幾輩的八字都犯刑場?

蕭衍老公坐玉殿,捨身建剎開祇園

半世英雄偏收了侯景,搖尾巴的惡狗亂了朝綱

在台城餓斷了肝花想口蜜水,一輩子幹念彌陀瞎燒香。

就很戲劇化,自我得,自我失,荷荷有聲什麼的。很有意思。

一生也算波瀾壯闊了。

4樓:幽魂

在乙個問我為啥喜歡蜀漢的回答裡,我舉過乙個例子。

官二代下海從商,建立商業帝國。

富二代繼承家業。

赤帝之後竟然住狗窩,一聲令下。。。。。不好意思,走錯片場了。

赤帝之後,路邊擺攤,最後成立上市公司,迎娶白富美。

當故事或者發生在別人身上,最後或者第乙個更好看,更精彩。但要發生在自己身上,抱歉,我要當富二代。

5樓:December 9

因為東吳前期有一種很快樂的氛圍。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以家族門閥直接割據一方,滿足了多少女孩紙對英雄少年的嚮往。

先不說孫策周瑜了,圈粉無數。還有東吳政權給人一種很浪漫、灑脫、無拘的感覺。

東吳群臣是天然的江淮名士,自帶一種親戚間上下來往的感覺,沒有魏蜀兩國群臣間的禮數,彷彿世家之間都是兄弟。

東吳的對映,還有東晉。

曹魏的對映,是西晉,文學風格都很相近。

但是東吳和東晉都有一種風格,世家大族遵從孝道,家教家風嚴苛,並且互相制衡,沒有曹魏那樣針鋒相對的局面。

東吳更像是乙個小兒女,安定舒適。文學特色也非常優美。

試問「吳酒一杯千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這樣的詩文描繪出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江南,怎不令人喜愛。

有人說,這種「淫詞豔曲」令人生厭,江南都是偏安一隅的懦夫。

那我想問,這跟因為無能治國,而將罪責歸在女性身上的「英雄」有何區別?

西晉在中原幹了什麼事?比富嗑藥,比東晉的萎靡更無恥百倍。

現在要逃難了,想到江南了,還一口乙個宣揚正統,令人不齒。

江南的和諧,自古都沒變過,只是中原的朝廷無能,逃難到江南,與其說江南的美景讓這群人不思進取,不如說這群不思進取、昏聵懦弱的人侮辱了江南!

東吳自從孫策周瑜「少年遊」打下來後,一直都在江南定居。一想到江南的美景,就想到東吳世家大族之間也曾擁有過那麼和諧、自由的風尚。

他們有曼妙的詩歌,有採蓮女與英雄少年的愛情,有安定、嫻靜的風格。

是東晉侮辱了東吳,並非是東吳侮辱了江南。

西晉也同樣侮辱了曹魏。

因為,曹魏的慷慨之風、正始文學,到了西晉就變成了一擲千金地嗑藥 。

東吳曼妙美好的吳宮花草,到了東晉就成了「衣冠南渡」後的恥辱。

喜歡東吳,喜歡這種江南特色,他不是後代南朝後主的綺糜,而是出現過英雄的江南!

南朝沒有英雄,有的只是虛妄文人的淫詞豔曲,而東吳,是真正出現過美周郎、吳郡阿蒙、江東陸郎的東吳啊!

這樣的文學特色,既不高昂得慷慨,亦不低糜得做作,是乙個英雄與江南落花並存的時代,怎不令人喜愛!

6樓:淮水之虎

為什麼孫吳的問題請我這季漢粉過來解答( 0 x 0 )?

刨除孫仲謀,孫吳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年少有為,被曹孟德說過獅兒難於爭鋒之類話的孫伯符,伯符是我覺得最可惜的英雄之一孫吳幾位君主裡最強便是伯符,英雄氣滿滿,戰略觀很不錯,只可惜脾氣差點公瑾雖然洪雅有量只可惜還是沒能真正中和伯符的火爆脾氣跟烈火一般的行事風格,但使伯符常在何至於讓孫吳在柯基手上成了那麼不堪的存在

7樓:葉落長安

能說是被極端蜀粉作的嗎?

我非常非常喜歡諸葛亮、龐統。老版三國演義臥龍吟太喜歡了。

東吳裡面喜歡陸抗、陸機、陸績、陸凱。導致喜歡上陸這個姓了。

8樓:機器貓叮噹

有那麼點感覺想喜歡就喜歡了。當然有特別的乙個孫權我看他被黑太過了慢慢還真就挺喜歡他

當年很討厭東吳是yy的功勞小時候看yy最喜歡關羽了但現在我怎麼看對關羽頂多是無感感覺yy真的...看著玩就行了太偏

9樓:蘇菁

姐妹你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們貌似是同黨啊喂!

因為——萌啊!

翻三國志吳書全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策瑜,身為乙隻腐女,這可是我入坑初心,一入就是整個中學時光啊~孫郎周郎太太太有愛了!哪天我找個專門的帖子吹

魯肅,乙隻土豪,給私奔去找孫策的周瑜拐賣到江對面(bushi),袁術派人來追,他直接亮了一手箭術,把一支小隊嚇!跑!了!

當時我都驚呆了,果然不能小看那時候的讀書人啊(話說莫名有點反差萌怎麼回事)

呂蒙,意外的是他和孫權關係超級好,鑿壁窺人我看一次樂一次,和魯肅陸遜也不錯。

陸遜,出將入相放火燒山,話說我曾經認真的擔心他娶孫魯班,結局有點慘

陸抗,「豈有鴆人之羊叔子」是小時候超喜歡的一句話啦~聽說他家還出了陸機陸雲?果然高智商是遺傳的嗎XD

孫權,渣是有那麼一些,但是原諒我看到「長上短下」滿腦子都是柯基……結果形象就被我自動萌化了……

還有甘凌(很有愛倆男的)丁奉(能和廖化比命長)諸葛恪(諸葛子瑜之驢,幼體諸葛恪萌萌噠)徐盛(鐵壁)太史慈(一箭釘人手腕子)朱桓(我沒摸過老虎鬍子)等等等等……

最後,本人三十一玩家而且賊厭惡開壽命,所以另乙個喜歡的原因是——以上這群人三十一全部好使~

常用陣型:前期劇本靠孫策槍兵強控,太史慈戟兵肉盾,周瑜弩兵火箭輸出,帶一些錢以便隨時放火,缺攻擊力的話孫策可以轉騎兵;後期劇本建議陸遜徐盛戟兵當肉盾,丁奉朱䴉(桓)槍兵控制,呂蒙開攻城車,陣型缺遠端可以陸遜改弩兵或者再給香香/蔣欽分一隊(陸遜建議給特技「輔佐」)甘寧凌統出場時間跨度還挺久,適用於所有劇本~

居然有人看那我在寫點好了

陳壽對吳書還是很上心的,而且給小鹿開單人傳記也應該是喜歡的,但是裴松之很討厭小鹿

張昭脾氣特別犟,但比他更犟的是虞翻……

還是虞翻,一天能跑三百里還使得一手好矛,徒步追過孫策的馬,所以我一直懷疑孫權酒後差點殺虞翻是假的真相是孫權差點被反殺……

諸葛瑾對著主公說出過「弟亮已失身於人」,之前「失身」指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

陳壽有事沒事就喜歡踩孫權,而且喜歡捧孫策踩孫權,鐵桿權黑乙隻

只要是個來的夠早而且形象不錯的人,都要勸一回孫策打獵

———————補點檔——————s

孫權其實是個——起名廢?

大女兒:大虎

小女兒:小虎

你看看你爹伯仲叔季安排的多麼明明白白,你再看看你這名字起的,好意思嗎?

不過有一點,孫權有個庶出的弟弟孫朗,他居然……字早安?

他弟弟比他小好多,他爹死的時候他弟估計還沒到起字的年紀,所以這個字到底是誰起的,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

三國中東吳的謀士為什麼沒替東吳謀略到最終的勝利?

無它,魏國佔據中原,在當時,無論是政治 經濟 文化 財賦對於蜀國和吳國都是碾壓式存在,不信的話,你收一下三國時期的主要城市分布圖,看看是北方的多還是南方的多 EXAMRX99 明確的路線的確沒有,但行動上一直都有,除了攻擊山越外,赤壁後孫吳一直都有在淮南方面進攻,然而由於那個悲劇級別的進攻能力,孫吳...

為什麼東吳的將軍反叛比蜀魏都多?

劉秀 題主沒有列出各國史料將軍叛亂的史料,怎麼得出東吳的將軍叛亂比魏蜀都多的結論啊?我尋思在怎麼說將軍叛亂大魏才是最多的吧,最惡劣的叛亂可是當街連皇帝都殺了啊,這點吳蜀誰比得上?更別提史料上那些記載的叛亂更是多如牛毛啊,怎麼輪也輪不到吳比魏多啊。再說蜀漢的叛亂也不少吧,居然還有幾個答主一本正經的胡說...

諸葛亮為什麼只攻打曹魏不打東吳呢?

亂世佳人 因為東吳和蜀國加起來還不如曹魏三分之二的國力,不說諸葛亮滅不滅得了東吳,吞了東吳省了曹魏去打,直接一鍋端。諸葛亮也就是碰運氣打仗而已,撿漏了就一統天下,沒撿到就依山傍水繼續苟。 迅哥兒 因為吳蜀相爭得益的只能是曹魏,曹魏當時佔據九州,季漢佔一州,東吳佔二州,國力差距非常懸殊,必須兩弱聯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