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主動去適應環境 還是環境會改變人?

時間 2021-11-01 12:36:12

1樓:明月清風

你是環境的響應器,還是主動的創造者?

在關係中,你是環境的響應器,還是主動的創造者?環境的響應器,即我所做的都是在回應你如何對我。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不好,原因是,我最初發出的聲音必被善意回應。

如果沒有,我就很羞愧,很憤怒。於是我收回自己的聲音,而心中的不滿,或者表達,或者不表達,但我遠離你。

主動的創造者有乙個清晰的意願,希望關係朝乙個方向發展,我向你發出聲音,即便沒有得到我想要的回應,我仍會持續的傳達我的熱量,如此一來,關係就有可能朝我想要的方向發展,歷史大事中,各種愛情故事中都可以看到這樣主動的創造者。

是環境的響應器,還是主動的創造者,其中的關鍵是如何處理無回應。環境的響應器會對無回應,很敏感,並很容易將此理解為對方有主觀惡意,但這都是誤解,對方未必有惡意,甚至都不是無回應,而是我們發出的訊號太弱,連自己都未必能接受到。

主動的創造者咋在面對無回應時仍保持主動病,很少將對方的無回應理解為惡意,並且主動地創造著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也減少了誤解與敵意,當然,也有一些主動的創造者會忽略對方的拒絕,這時,偶爾也能創造奇蹟。

乙個人之所以是環境的響應器,是因為它還沒有形成乙個真正的自我,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圍繞他人轉,他人的回應決定著他的自我的生死,當乙個人形成了真正的自我,就可以成為關係中主動的創造者。

控制的範圍,即自我疆界。控制感決定了乙個人的自我所能延伸的空間,乙個人的自我能延伸到何處,取決於控制感的範圍,乙個人生活的太簡單,太宅,常是因為他的控制感只能在乙個很小的空間裡發揮作用,進入大的空間,會讓他失控,若你身邊有乙個超宅的人,你會難以理解,為何她不出門,不交際,不嘗試任何新鮮事物,如吃飯一樣不變樣,你會做許多嘗試,想把他拉到更大的世界裡,你以為這會很容易,卻發現這簡直不可能。因為對他而言,任何新事物都會帶來失控感,而這會讓他的自我有瓦解感。

控制的是什麼?失控的又是什麼?是想象中的外部世界的敵意和自己內心的敵意。

超宅的人若去乙個從未去過的地方,必作細緻的規劃,盡可能想到一切可能發生的情形和對策,以此形成控制感。但一旦失控,他就會覺得外界看不起他,而他也容易對外界產生敵意。敵意其黑暗,失控即墜入黑暗中。

2樓:魚玦

這根本就是考驗你定力的事情,而不是適不適應改不改變的問題,,,當你定力足夠強了,你就可以適應環境並且能做到不被環境所改變

3樓:「已登出」

環境會改變人,這點毋容置疑。無論怎麼變或不想變,人須適應環境,主動總比被動舒服。能適應環境的,一般做人的底線不會變,除非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人。

人應該活得更適應環境,還是應該更舒服?

可樂 在適應環境中活得舒服。如果你無法適應你的生活環境,那就請你好好對待自己。因為在環境不好的時候,你只有讓自己舒服了,那麼你的世界。就會變得很舒服,他會幫助你,你去更好的去適應環境。但是如果你已經適應了環境,那你活得就會很舒服,因為你總會在環境中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人。 塵禾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

生物的進化到底是朝著適應環境方向進化還是朝著更高等的方向進化

蘇雅的烏蓮 其實,進化還真有大的方向,就是越來越複雜。比如腦子這種器官,出現在脊椎動物身上後,佔體重比例越來越大,說明腦子還是好用,會讓個體更應變,更適應環境。也許這也算一種方向吧。 君莫笑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中提到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而自然選擇是 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過程 即...

心理諮詢師要我轉變自己的態度去適應環境,是否值得信任?

心路 我是一切的根源,這個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處理好與自己的問題就能處理好與別人發生的問題,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題主如果感覺這句話不對忽略就好 諮詢師一般不會告訴別人怎麼做,因為不是來訪者的東西,來訪者不理解,諮詢師會引導來訪者讓自己發現明白事情是怎麼回事的,所以如果把所謂正確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