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活動週期中心肌纖維細胞完整的動作電位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04 11:15:05

1樓:Li Mon

要看是心肌自律細胞還是心肌工作細胞,一般初學的5個相是以心室肌的動作電位來說的,實際的心臟電生理還有更多細節。

位於不同組織和屬於不同型別的心肌細胞,有些許差異,包括是否自動除極,平台期長短,離子流動種類。

2樓:麥文學

網上很多圖和幻燈片, 您不妨自行放狗搜尋。

備註:心肌纖維細胞的動作電位和心電向量的概念是不同的。

另外, 生理學實驗課可能會有機會用到 Patch Clamp , 自行觀察比較好。

舉例說明:

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

指的是靜止膜電位狀態的細胞膜受到適當刺激而產生的,短暫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電位搏動。

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被稱為興奮性,有這種能力的細胞如神經細胞和肌細胞。動作電位是實現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的生理基礎。 乙個初始刺激,只要達到了閾電位(threshold potential)(不論超過了多少,也就是「全或無」,也叫全有全無律,就能引起一系列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而形成離子的流動,改變跨膜電位。

而這個跨膜電位的改變尤能引起臨近位置上細胞膜電位的改變,這就使得興奮能沿著一定的路徑傳導下去。

動作電位過程

首先細胞膜處於靜止膜電位,大概在 -50到 -70mV。

動作電位可分為四個相位/過程:

極化(polarization):細胞膜由靜止膜電位到達閾電位,刺激可以使細胞膜電位改變,開啟電閘型鈉離子通道,使鈉離子大量進入細胞。

去極化(depolarization):膜電位陡峭上公升至正值水平,鈉離子大量進入細胞。這個峰電位中去極化部分被稱為「公升支」,而正的電位值則被稱為「超射」。

再極化(repolarization):朝靜息電位方向的下降過程。

過極化(hyperpolarization):再極化在下降過程中,電位會短時間下降到低於靜息電位水平,然後再上公升達到靜息電位,這種靜息電位的增大(絕對值)被稱為超極化(而下降部分被稱為負後電位,上公升部分則是正後電位)。

(極化好比是直流電電位)(去極化指明上公升突波) (再極化指明對稱的下降突波 )(過極化指明一定超過了極化電位。這段就是明顯電感性質零件;不超過極化電位唯一是電容性質零件。) 動作電位持續約1-2 ms(神經元),但也可達幾百毫秒(心臟)。

動作電位後是不應期,這又分為0.5 ms的絕對不應期和3.5 ms的相對不應期。前者無論刺激多頻繁多強都不能引起動作電位,而後者則要更強的刺激(閾電位提高了)才能引起動作電位。

細胞膜上有多種離子通道。而動作電位的產生,則與鈉和鉀離子通道有關。這些離子通道的開關狀態與膜電位有關,即是所謂的電壓門控通道。

台北新任市長柯文哲醫生事蹟 男無心臟活16天 是有可能的嗎?

野合菌 大驚小怪 補充一下 Revolutionary The Syncardia total artificial heart has been implanted in more than 900 patients around the world 莫旭友 雖然答非所問,還是要推薦一下柯文哲醫師...

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歷史週期中?

秦雨軒 歷史週期律其實非常簡單,就是800年的大迴圈而已。可惜某些人做學問不夠認真仔細,也缺乏創造力和適應性,腦筋像個榆木疙瘩一樣,非要把我們的時代比做西晉和北宋,然後配合著詠嘆調,得出的結論。仔細看一下,宋朝離西晉也就600年左右,而且宋朝承接晚唐的變局,說明它本身處於的是東漢的位置,後來的金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