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翅膀是怎麼進化而來的?

時間 2021-06-03 03:22:35

1樓:haisong

進化不是用進廢退、進化沒有方向性,不是「恐龍想飛翔所以進化出了翅膀」或者「某些恐龍用前肢用的多所以慢慢變成了翅膀」。

進化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某些恐龍因為變異前肢變得更接近翅膀,一部分這些變異的恐龍在生存競爭中獲得了部分優勢,如能部分滑翔等,從而將基因遺傳了下去。後代中因為變異導致前肢更接近翅膀的個體又獲得競爭優勢從而進一步遺傳了基因。

多代演化後就出現了鳥類。但最初變異的恐龍既不是故意變異的,也不知道這個演化結果

2樓:

首先,進化不能以目的論來解釋。比如「總鰭魚為了上岸而進化出四肢」「恐龍為了飛行而進化出翼」都是錯誤的。基因突變引起的外在性狀、形態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都是隨機的。

例如總鰭魚的肉鰭進化出真正的四肢,開始只是純無目的的隨機性過程,但是由於「四肢」這個新結構對於生存有益,所以有四肢的生物就通過了自然選擇的考驗,這個有益性狀也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人類。實際上,最早長出四肢的一些兩棲動物,例如魚石螈和棘石螈,其四肢結構幾乎無法在陸地上移動,可以視為純水生動物。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長出四肢並不是我們認為的「為了」上岸,因此進化也不能用目的論來解釋。

更多的原因可以參考一下《earth before the dinosaurs》,裡面的解釋比較通俗易懂。

鳥的飛行演化主要有2個基本假說,樹棲說和地棲說。其他一些分支的假說都是起源於這兩個。最開始可能只是在前肢上覆蓋一些小型毛羽或絨羽,隨後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大面積的飛羽而從肢變為翼,大概就是這兩個假說的範疇了。

樹棲說,簡單說來就是某恐龍先上樹,然後逐漸在樹—樹、樹—地面之間進行短距離跳躍滑翔,這個滑翔的舉動顯然有益於逃避敵害和捕食,而更長的前肢羽毛又有利於滑翔,因此經過選擇,前肢飛羽越來越長的性狀就保留下來,最終做到了飛行。

地棲說,就是某恐龍在地上快速奔跑以方便逃避敵害和捕食,而前肢的飛羽可以幫助加速或者短暫騰空,對於該物種的生存更有利,因此前肢的長羽毛保留了下來,並且不斷加長,終於做到了飛行。

至於中間的過度形態,其實是有的,例如金鳳鳥。

手頭沒有化石本身的圖,隨便從網上截的(第二張還算湊合),勿噴:

實際上,金鳳鳥的中文和拉丁文名字都是「鳥」,但是其趾的形態和牙齒形態,以及其他許多性狀都暗示它屬於獸腳亞目恐龍中的傷齒龍科,而非鳥。

人類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

蘇一先 首先你得了解人類是怎麼來的,對吧?根據考古資料來看,兩億年前就存在人類了,人類曾經和恐龍同一時代,所以達爾文說的那種人類是水中動物進化而來的是完全不對的。但是從另外乙個角度來說,人類確實經歷了很多文明的演化,現在的人類和最早的人類差別確實很大,現在這一批人類的智慧型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從這...

犬科如果進化出翅膀會怎麼樣?

麗享總司令 不會,趨同進化不是這樣的.趨同進化是說不同種類的生物在類似的環境與生態位下進化出了類似的特徵,比如海豚 魚龍 鯊魚和企鵝都有流線型的身體,恐鳥 鴯鶓和鴕鳥也都長成了類似的形態。光有翅膀是不夠的,犬科動物現有的身體結構不適合飛行,翅膀的力量不足。而且現有的四足動物恐怕也很難再進化出一對肢體...

鳥類最早是如何進化出 飛翔 這一技能的?

首先,鳥類是魚類直接進化出來的假說了解一下。進化對於群體而言顯然是漸進性的,但是對個體可是突躍性的。回到主題,曾經的海洋裡面呀,充滿了殺戮,後來,有一些魚類發現只要躍出水面就可以暫時的避開捕食者,就可以活下來,就可以完成剛剛被打斷的戀情,就可以.然後啊,就發現躍出水面的越久,那些長著巨大牙齒但是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