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為什麼不存在別的生命形式?

時間 2021-05-06 19:29:37

1樓:燃燒

1生命誕生條件很苛刻的

2在乙個星球中誕生2個不同類別的生命體系幾乎為零3生態位被占領逼有一方被壓制,碳基DNA生命體系內生競爭激烈無比,體系外競爭?那肯定是逼有一方被滅絕。參考DNA體系下厭氧型分支與有氧呼吸性分支的競爭,勝利一方改造環境讓失敗一方更難生存。

4生命需要符合的環境的,目前地球已經演化出符合碳基生命生存的環境,即使地球有其他生命體系也已經被DNA生命「消滅了」

2樓:不想交白卷的蘭迪

全宇宙都是這樣的。

從元素週期表裡看,所有物質都需要這些元素。

那麼金屬不穩定就排除了,只能元素一些穩定的元素。惰性氣體和一些特別穩定的元素也排除了。

最後就剩4個,不僅數量大而且相對穩定,那就是,C H O N。其中C的化合價從-4到4,多樣性強嘛,就形成了以C為核心的各種有機物。全宇宙都是這樣,在合成各種氨基酸,生命的底層邏輯,是不變的。

所以啊,全宇宙形態都這樣。

3樓:杭州劉浪

好問題,不過這題太難了……拋磚引玉,首先糾正下問題,地球除了DNA生命還有RNA生命(大部分微生物)。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地球太小了,乙個繁殖力強的生物只需花很少的時間就能遍布全球,而有生命活動的地區必然將改造當地環境,這些都決定了地球生命的進化形式是演化,而沒有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4樓:

我一直認為,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地球環境所對應的化學環境和能級之下,只有C-C鍵能形成穩定但又容易改變結構的大分子。

與之相比,大多數金屬和非金屬元素本就不適合形成大分子,能形成大分子骨架的基本只有C、Si和B三種元素。Si-O鍵過於穩定,形成的大分子在室溫溫度下極難變化。B-B鍵和Si-Si鍵過於不穩定,很容易被氧氣氧化斷裂。

從而迅速與環境平衡,誕生不出耗散結構。

那麼既然大分子只能是由C-C鍵作為主鏈,那麼其上的修飾結構相應的化學性質就決定了相應化學反應系統的性質。雖然我不清楚是不是有人專做這方面問題,單從人們積累的有機化學知識來看,氨基酸-蛋白質幾乎是唯一滿足:1、由有限數目具共通結構的單元組成,2、具有豐富的理化性質和結構的體系。

那麼以蛋白質作為生命的基石就不奇怪了。

核酸能成為遺傳物質,也應該是由其理化性質決定的。它與蛋白質有豐富的相互作用,但DNA又相對穩定很多,且鏈式結構適合儲存資訊。RNA不穩定,但卻因為和DNA相似的結構且容易形成更複雜的結構而可以作為傳遞DNA資訊的橋梁。

當然這是不是唯一的方式還是乙個開放的問題。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這套系統很有可能是地球環境中最穩定的耗散系統。至少就人類所知,還沒有發現其他的耗散體系其穩定性、複雜度可以與之相比。(當然這種說法也可能是一種事後諸葛亮。)

5樓:盧健龍

(拋磚引玉)

我覺得這有可能還涉及到語言中詞彙與描述物件的某種對應問題。

舉個例子,晶體以及阮病毒等都跟我們所說的生命有很多非常類似的方面,比如自我複製。但我們一般都不把它們歸入到「生命」這個詞所指代的範圍。

這種詞彙與描述物件的對應關係本身就很依賴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培養起來的直覺或「刻板印象」。

人類為什麼認定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

那個人叫覔得 題主問的是人類為什麼把生命條件定的那麼苛刻吧。我們找的生命,其實基本前提是大分子結構的。那麼大分子是有必然的形成條件的。要說生命不是大分子的話那麼我們在生命的定義上是有分歧的,下面沒必要看了。現在想象大分子形成就像打火鍋。那個星球就是個鍋。打火鍋首先要有水。液態水才能讓元素保持游離態。...

理論上存在不存在可以生活在岩漿中的生命?

其實這種問題是可以統一概括的,諸如 什麼生命結構不依賴水,什麼生命結構可以在氣態行星生存,甚至什麼生命結構可以在恆星表面生存 這一類。其實這類問題統一的歸宿就是,在我們的三維宇宙中,有沒有不基於化學反應的生命形式存在 如果一種生命結構,它的活動 存續和演化都以化學反應為基礎,那麼在可觀測宇宙範圍內,...

為什麼這個函式極限不存在

Tiffany 考察極限 則有 注意到 實則為兩部分 和 於是分而治之。取 其中 則 依Heine定理,知 由於 所以 不存在 其實考慮到這裡就可以了,不過為了完整一點 強迫症 下面考慮 的情況 考慮這兩個極限 顯然她的值為 顯然當 或 時該極限為 故僅需考慮當二者均不為 的情況 則 當 時,上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