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境界是否有高低之差,還是僅僅是思考問題的多少之別?

時間 2021-05-06 11:56:11

1樓:二恨坊之火

站在對現實有意義的角度可以說的是思想境界確實存在差異,而題主所補充的內容的是經驗。並不是思想境界。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經驗是思想境界提高的必要條件,但是有了經驗並不一定會帶來思想境界的提高。

畢竟自身的成長究竟是否正確還有待檢驗。

思考的多少也不見得會帶來思想境界的差異,方向性更加重要。

所以在現實的角度評價思想境界這樣乙個本身非常主觀的詞,只能以「所產生的良性影響」來作為標準,具體事情具體對待。

而站在虛無的角度上。超脫出世的思想和入世承責的思想哪個更高無法比較,思考與不思考甚至也無法比較,因為誰也無法估量那種思想最終的結果,也不存在高低好壞的標準,我們的所思所想只不過是自然的不同體現。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角度並不應該被經常考慮,畢竟丟棄了所謂的現實我們自身也毫無意義。

2樓:相濡以沫

馮友蘭先生把人的思想分為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順才(率性,性是生物本性)順習(隨順習慣,習俗)

功利境界:有了自我意識,知道人我的區別,所做都是為個人謀福利。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只有合乎道德(客觀上符合道德,實際與道德無關,只是為自己謀利的同時恰巧也為別人帶來了利益),非道德(穿衣吃飯),不道德(損人利己)

道德境界:道德是主觀自律的,並且覺解到所做的事對人或社會有利(這個沒看完,我想人有身體存在,就有儲存身體的慾望,很難達到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全知全能吧,不知道)

魯迅先生的境界關:目睛奪於實利,則欲治天然為之得金資;智力集於科學,則思治天然見其法則,若至下者,乃自春到冬,於兩間崇高偉大美妙之現象,絕無所感應於心,壽雖百年,迄不知光明為何物。

3樓:是誰

我個人理解。

思想境界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相應的社會經驗,人生閱歷,大環境,學識等區別。

樸素而原始的善良也是善良,但卻是在群體社會人看來是善良而已,換到幾千年前或者更久遠的時候,換成孤島民族,就未必是善良。

diss別人也沒什麼意義,真的。

4樓:

一,如果沒有真正證道,境界必然有高低之分。

二,區分境界高低的標準不是誰以為,是邏輯性和實效性。

三,人家高手一般不說境界高低的問題,或是自己真謙遜,或是照顧玻璃心,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不必從人高手的話皮上理解。

5樓:矛盾居士

見多識廣:看得多聽得多,但不一定理解,譬如有的人走馬觀花,浮於表面,見得多,但不知其所以然,只看到乙個乙個的特殊事物,卻沒有看到其普遍性。

思考問題多少:這要看是什麼問題了,偉人和一般人思考的問題不同,世界上的問題很多,如果你把世界上50%的問題都搞清楚了,那麼你既是哲學家,又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又是詩人…,由於生命的有限,故而要思考正確的問題。

思想境界: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否看到本質的本質

6樓:「已登出」

境界高低是價值判斷,價值判斷強迫你把某些判斷作為面臨問題時的優先選項,因為講道理需要消耗大量認知資源往往在你問題都沒想明白的時候就被吃得骨頭都不剩了。所以在演化和生存的壓力下權衡一下,這種非認知的強迫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種生存能力,於是就出現價值觀了。

有什麼書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Withered 這個情況我也遇到過 不關給他推薦些具有思想性質的書,我當時還對那個心理不成熟的朋友進行勸誡引導。我那是也有給他推薦一些有幫助的書籍 因為害怕傷害他的自尊,我特意避開了一些帶有敏感詞彙的書籍 但我不知道他下去看了沒有,畢竟閱讀是件自發性的事。而且我覺得乙個人的處事待人是經過生活中點滴...

如果乙個人能夠一直活下去,那麼他的思想境界會達到一種什麼樣的地步?

六一紳士 如果是知道自己不會死,那就會一直追求刺激 心靈滿足 作惡 行善 如果不知道自己不會死,那就會一直平平淡淡的生活下去,默默的等待死亡,等待的時間長了,估計會變得絕望,然後去自殺,然後就知道自己怎麼樣都不會死,就會去追求刺激 心靈滿足 作惡 行善 如果選擇的是行善,那就終有一天會被人類的慾望和...

你覺得人的生活境界有高低之分嗎?為什麼?

人生境界當然有高低之分。正如同視野有寬窄之分一樣 雖然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之分,但有高低之分。燕雀可以過燕雀的生活,但燕雀的境界確實不如鴻鵠的境界高。至於為什麼,這可不好回答了。因為生活際遇的不同 對生活的感悟的不同 每個人悟性的不同 設定的人生目標的不同,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