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準確的太陽系天體數學模型是什麼?

時間 2021-05-31 11:45:04

1樓:自學生

我用我發現的個人觀點回答問題。最有準確的和最無準確的,是一對自然規律和人為規則的兩性時間統一標準系統模型。什麼是數學,數學思路和電路時間程式,是一對核心空間資訊時間統一標準系統的原理模型。

所以,最準確的太陽生命時間統一系統,是數學物理機械人時間統一系統資訊原理模型。自然和機械人時間統一系統原理的觀則實驗儀器模型,都是一對正中時間統一標準系統的原理模型。

2樓:推背圖象

按現今天文理念,太陽系的數學模型是建立在以太陽為參照物的特定基礎上的模型,在現實世界上,任何物體不會隨人類的意識改變而改變其本質動態,比喻在運動場上,你能以任意個人的狀態定為標準來衡量其他人的動態嗎?如果用恆星年來確定地球自轉時間,根據地球的南北指向,北指勾陳一,南連南極星,按幾何定理何來地球公轉軌道?如果太陽為恆星,根據恆星年資料,地球何能常年北指勾陳南向南極星?

所以根據地球自轉時間可以確定,正確的「太陽系」模型是以地球為中心,太陽及其它行星都在圍繞地球旋轉。

3樓:

(注:以下內容很可能有錯誤,也不是最新的,因為具體資料我查不到)

以描述地球空間姿態採用的IAU2000A(B)歲差章動模型為例,其中歲差大概有十幾項,章動序列給出了週期大於2天,振幅大於15 μas的各項(日月項678個,行星項687個)。其餘的靠觀測計算提供改正值並發布,這項工作是由IERS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國際地球自轉服務)完成的。

目前計算太陽系大天體的位置速度資料大部分是靠NASA JPL(噴氣推進實驗室)發布的DE/LE(行星/月球)星曆表實現的,目前更新到DE 430/431(可能是)。曆表是公開發布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取用於計算,本質就是利用數值積分方法解n體問題。

曆表的精度跟的版本、天體和時間有關。時間距今天越近精度肯定越高;JPL也會依據特定的深空探測任務提高曆表的精度,比如DE421因為增加了金星快車和VLBI(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的資料,顯著地減小了金星的誤差。得益於信使號(水星探測)和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的資料,未來這兩個天體的資料精度也會得到提公升。

以DE421為例,月球的位置誤差在3 m量級,金星、火星的位置誤差在百公尺量級,速度誤差在0.02 mm/s量級,其他的我不知道,因為資料實在是不多,拋磚引玉等大佬來救場......

太陽系天體的0 經線是如何確定的?

嚇得我先看了一眼問題歷史 IAU有個檔案。裡頭廢話很多的,未必有用。由於太陽系內大部分衛星像月球一樣,被其圍繞的行星潮汐鎖定,總有一面對著行星,而另一面背向行星。所以對於這些衛星來說,用正對行星的經線為0度經線,不用頭疼每根經線都一樣我該選哪根的問題。我們看到的全月投影圖,以0度經線為中心線,故圖幅...

如何評價人類首次發現進入太陽系的系外天體 A 2017 U1

為啥我疑神疑鬼 就是過來給地球拍照的。不停留的原因基於三點,一,攝錄裝置非常先進,當能捕捉到地球磁力線時就足夠瞬時採集所有的地表環境,採集豐富的各類文明電磁訊號資訊,拍攝區域性高畫質影象,甚至還有逸散於近地空間的微生物。在與地球擦肩而過的一瞬間,地球文明已相當於裸奔一年。二。任何多餘的停留將留給地球...

為何很多繞轉的天體系統(衛星 太陽系 星系)都是扁平的,而宇宙卻是各向同性?

我理解的是這樣,純屬兒童思維 星系開始形成的時候我想應該是無序雜亂地運動,漸漸地正向和逆向的聚集的時候就形成了行星自傳,正向是因為星系中心聚集的速度快而旋轉,漸漸變大也就有了引力,行星也按照這個方向公轉了 新建資料夾 外行猜測,中心天體在高速自轉,中心天體赤道外側的各類天體有著更大的動能,中心天體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