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固定型」的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

時間 2021-05-06 01:20:52

1樓:麥穗視覺傳達

如果你想激發自己的指數型思維能力,並且朝著釋放你的天賦邁出一大步,下次你在考慮需要解決的問題或任務時,可以按照圖示4個步驟進行。《無限可能》

2樓:小雲朵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乙個高自尊、高敏感性、有完美主義傾向、希望表現和證明給別人看、害怕失敗、害怕別人對自己失望的固定型思維的人。

小時候,我因為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我不得不被迫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長輩鄰居面前永遠要表現出聽話懂事愛讀書不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的形象。因為我太害怕自己哪點表現得不夠好會給本來就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讓外人覺得這一家子沒救了的感覺。

小時候的這種害怕別人對自己失望,希望表現和證明給別人看的心態一直伴隨著我,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很多的負擔。

因為害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所以我是及其害怕失敗的,所以對於很多的機會我都選擇了逃避的方式。

比如,大學的社團,學生會,各種組織活動我都不參加,因為我害怕自己落選丟人。

比如,畢業找工作害怕面試失敗就果斷的選擇了去叔叔的工廠打工。

比如,我在參加很重大的考試的時候都會異常緊張,害怕自己考不過丟臉。

我的人生因此錯過了很多的機會,錯過了很多讓自己綻放的時刻。

說實話,我很後悔,雖然這是一句一點都沒有用的廢話。

同樣的病態心理來自我的完美主義傾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習慣性的先否定自己。

比如,去上市公司面試,就告訴自己說自己肯定面不上的,因為自己的財務知識體系還不夠完整呀!誰會要我呀!

直到我一口氣通過三輪面試的時候我還是不敢接受,我不完美呀,他們為什麼要招我呀!

男朋友說你本來就不完美呀,但是你能力已經超過了60%的人了,不要把所有的公司和人都想象的特別高大上,他們其實都跟你一樣是不完美的人。

我同時也是乙個高自尊心態的人。

我喜歡呆在比我能力級低的地方,比如周圍的人都沒有我好看,學歷都沒有我高,學習能力都沒有我強,我常常在這些地方生活的如魚得水,充滿自信。

一旦進入到周圍的人都很厲害的地方,我就會感覺到侷促和不自在,想要逃離。

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哪種環境是更能讓我不斷成長的地方。

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直至我進入到了現在的這個公司。

同事們都很強,我的觀念和心態也在慢慢強制轉變,因為你不轉變你就會一直很擰巴。

比如,進公司的一周,我就被告知要去主持部門年會,放在以前,我一定會選擇逃避,心裡肯定會這樣想,我沒有主持過,我不會,我弄砸了怎麼辦啊!還是不去了吧!我要不要離開這裡等等。

但是這次我必須接受,因為你被告知必須做。

我就開始給自己做心理按摩。換個角度,如果你是觀眾,看到自己站在台上主持會想這有什麼好緊張的呢,即使做的不好就當作是一次體驗也很好呀,沒有人會關注你,只是你自己過分在意自己了而已。就把這當作一次展現自己的舞台吧,展現自己多棒呀!

後面我做了,也做成了。

開始接手新工作的時候,經理考核似的給我布置了乙個任務,我不會就直說了,這也是我思維轉變的重要節點。

因為讓別人失望了,因為不能證明給別人看了,因為我失敗了,我壓力打到回家哭了一晚上,還找出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服自己不是自己的問題,越想真的越擰巴,那一周我生活的很痛苦。

我痛苦到不想去上班了,我陷入到了思維的小怪圈裡,無法自拔。

我意識到自己不能這樣了,我選擇了和自己和解。

我告訴自己去公司能學習到很多新知識的,還有工資可以拿,多棒呀!

我告訴自己即使在別人眼裡你一文不值又怎樣呢!說明你的進度空間很大呀!更加需要勤奮努力的學習呀!只要自己在不斷進步不就是最大的收穫嗎?

表現不好會怎樣,最後大不了開除我呀!那這又有什麼呢,我還可以去找新的工作呀!如果不開除我我就還有很多成長的機會,這多難得。

後面,我慢慢的接受別人對我的責罵,對我工作能力的不認可,我在不斷的成長進步,其他的都無所謂。我心理也慢慢釋然了。

後面聽樊登講成長型思維才知道我轉變後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成長性的,我很開心自己的這次經歷。

我的心態在這一次的歷練當中變得非常的強大了,我感覺自己心死過了一次就什麼都不害怕了,不害怕領導,不害怕責罵,不害怕表達,不害怕任何場合的任何事情。

經歷會讓我慢慢拋棄掉那些固定化的思維方式,更加關注自己的成長性。

3樓:淺墨

暢銷書作家,演講大師韋恩·戴爾:我們能力有限,這絕對是乙個彌天大謊。唯一能限制我們的就是相信極限的存在。

你是成長型思維模式,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是指認為自己的能力、智力、才能是固定不變的。他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讓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聰明,不像個傻瓜。

成長型思維模式,明白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優質教學和堅持不懈得以提公升。

並不是說他們相信人人一樣,或者人人都能成為愛因斯坦,而是他們相信只

要努力,每個人都會變得更聰明。

智商測試衡量的是我們目前在學習方面的能力,而非天生的智力。智商測試無法衡量創造力、實踐智力,也無法衡量情商。而創造力、實踐智力、情商這三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公升。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作者吉姆·奎克告訴讀者記住乙個重點:考試成績和你的學習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

4樓:葉心講故事

回想一下,這樣的兩幅聊天場景:A向你抱怨著,孩子不聽話,公婆不好,工作不順心,一切都糟糕透了;Ta喋喋不休地說著,「我真是全天下命最苦的人,這輩子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麼改變了。」

同樣的一番境遇,B的說法則完全不同,「這些事情的發生只是為了磨鍊意志,當我在抱怨境遇不公時,卻發現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鞋穿。所以,我怎麼做才能突破?我有哪些解決辦法呢?

如果你仔細去分辨,會發現身邊一定有這樣兩類人。到後來,A果然一直過得不大好;而B的生活慢慢好起來。

再往前回溯,到你的童年,你還記得班裡經常被表揚很聰明有才華的孩子麼?現在他們過得怎麼樣了?我記得我們班裡好幾個這樣的孩子,到了初中他們顯得不再那麼出色;高中淹沒在人群裡,有的甚至沒有考上大學。

那麼「聰明」和「有才華」是乙個必要的品質麼?

安吉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曾經在一所學校教七年級的孩子,她發現乙個現象:表現最好的和最壞的孩子之間並不僅僅是智商的差異。那些平時表現很好,思維活躍的孩子,往往並不能在數學測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這件事讓她產生了乙個疑問,人們的成就真的和Ta的智商有必然的關係麼?

由此,她決定去研究心理學,並最終發現,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乙個特質:堅毅。而擁有這個品質的人通常具備「成長型思維」。

2023年,史丹福大學的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出版了一本名為《思維模式: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的書。

在這本編年史著作中,德韋克總結了自己30多年研究人如何才能取得成功的成果,她詳細說明了在該研究課題中發現的簡單而有力的兩種思維理論,並將它們命名為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與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固定型思維:相信我們出生時帶有固定量的才智與能力。採取固定型思維的人傾向於迴避挑戰與失敗,從而剝奪了自己過上富於體驗與學習的生活。

成長型思維:相信通過練習、堅持和努力,人類具有學習與成長的無限潛力。採取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沉著應對挑戰,他們不怕犯錯或難堪,而是專注於成長的過程。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並且已經開始對號入座了?當我摘錄這段話的時候驚恐的發現,自己曾經也是那個被誇「聰明」的孩子,因為這樣,我只會在有十足把握的時候才舉手,並且總是試圖展現自己的「聰明」以換得更多誇讚;到後來,越長大越不敢舉手發言,進而不敢去挑戰不熟悉的事物;進入社會後更害怕犯錯,從來不主動承擔責任。

傾向於成長型思維的人,在看待智力或藝術與運動等能力時,不是將其視為固定的特徵,而是將其視為可以隨著時間和努力發生變化,並獲得提高的素質。執行成長型思維的基本理念是:我們的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或是天生的,或是我們只具備這些素質;其實,是我們的學習意願、我們的努力與堅持,決定了我們能夠在任何特定的追求上變得多麼精通。

那麼現在在去看你身邊的朋友,那些你願意與之交流,並且總是能從對方身上有所收穫的人是否都具有這樣的特質?他們從不給自己設限,從不會說「人生就這樣了」,他們總是試圖找到更多可能性,更多的解決辦法,當其他人都放棄的時候,他們會堅持,哪怕只有乙個人。

而且,他們從不認為世間有什麼是注定的,一成不變的。有的人要說,「我就是固定型思維,改不了了。」噢,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的確又給自己畫了乙個圈

其實,思維模式並不是乙個非此即彼的命題。所有人都同時擁有這兩種思維模式;它更像是,在特定的情況下,你傾向於棄用哪種思維模式。通過練習和不斷訓練,可以做到有意識地採用成長型思維。

當你說,「我做不到」的時候,不妨試著說「我怎麼才能做到?」當你說,「我改變不了和家人的關係了」,不妨試著說,「我怎麼才能改變和家人的關係?」當你說,「我一輩子都不會有錢了」,不妨試著說,「我還可以做些什麼賺更多錢?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每乙個值得完成的成就,都會有「開始、掙扎與成功」

當你用成長型思維方式去思考每乙個問題的時候,本質上是選擇了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或曰,「無常」。既然一切是無常,那麼又有何結論可下?

不僅僅是成年人,對於孩子也一樣,你是更看重孩子的分數還是思維?你更希望Ta當下表現得聰明、乖巧、懂事,還是未來能hold住一切挑戰?選擇權在你!

5樓:yoySnow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在面對小的或者我們認為很簡單的挑戰時,我們都會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問題,而在面對巨大的挑戰或者未知時,我們會切換成固定式思維看待問題。這是因為固定式思維會讓我們感到有安全感,我們人類的本能就是追求安全感,拒絕變化。

所以,與其說要將自己的固定式思維轉換為成長型思維,不如說是學會正確的看到自己其實是同時擁有這兩種思維方式的。

那剩下的就是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呼叫自己的成長型思維,《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提到了3個步驟:

接納:接納自己,每個人都是同時擁有固定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我們不可能完全徹底地摒棄自己的固定式思維

觀察:在做重大決定、面臨挑戰或者面對失敗時觀察自己的反應,觀察自己是不是會不自覺地用固定式思維看待問題。比如有些人會在面對公開場合的失敗時惱羞成怒,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把自己的問題甩給其他人。

教育:在逐漸的觀察過程中我們會掌握自己固定型思維出現的時刻,這樣在下一次面對同樣的問題和挑戰時,我們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在固定型思維冒出來的時候教育自己,讓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先忍耐,並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問題,鼓勵自己挑戰未知。

長此以往,我們就可以逐漸掌握成長型思維,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成長,不斷提高。

加油,共勉。

如何從程式設計師轉變為產品經理?

宋震 我來回答一小下。1 最基本,你現在還是個程式猿,那麼你平時要多為什麼?看看對口的產品如何回答,分析思路是什麼?乙個是為你增加產品思路,第二個還會叫你如何應付研發。2 多訂閱RSS,多看看知名部落格或站點,多看報告,培養市場和資料敏感性。有時間,多看看書,我最近再看 統計資料會說謊 3 學會溝通...

如何從同性戀轉變為異性戀

fongyifei 掰不直的,如果可以的話,世上的gay都給掰直了!而且同性戀在東方國家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年輕時還好說,年紀稍大就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能理解你的想法,但也告訴你,這是沒可能的,就看你將來是違心的和乙個女孩子成家,還是痛苦的遵循著自己的內心做自己。順便說一句!錢多都不是問題。會有...

有沒有人是從防彈的團粉最後轉變為唯某位成員的?想聽一下心路歷程

團唯隨時跳躍,隊內撕是唯,隊外撕是團,看綜藝是團,看資料是唯 啥都幹過,為團魂哭的飛起,也為我哥把dyf罵的狗血噴頭,就是還算有底線沒上公升過隊友本人,頂多nh一下資料罷了 散粉就是這麼自由無所畏懼hhhhhhh 我是錫唯,不會在網路罵人的毒唯 出道初期,閔玧其的rap給團隊形象帶來多少影響不用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