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派出專項工作組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你覺得科研人員集體離職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1:15:43

1樓:

中科院系統內國科控股旗下有一家在京企業,已經拖欠了10個月工資,13個月公積金。企業停產,員工遣散,說是要走破產清算,然而過去了半年也沒有走破產清算。無人問津的狀態。

2樓:

招兄弟姐妹喜歡的,幹不成事,父輩們不喜歡。能幹成事的,兄弟姐妹不喜歡,父輩們喜歡,父輩的父輩更喜歡[美滋滋]。

經歷這次風雨涅槃,他們必然從思想認識上輕裝上陣,擼起袖子加油幹,展翅高飛,再創輝煌。

3樓:

身為普通老百姓,不得不說一句,中科院怎麼這麼多戲啊?瓜吃撐了,愛因為什麼因為什麼,呆的不爽了,錢給少了,心煩了,都有可能,有空分析這些你們怎麼不去造晶元啊?

4樓:

工作對乙個人是大事,不真傷心了絕不會冒險去做,他們以前不都好好的嗎,突然辭職,一定是改革變化帶來的問題呀,這麼簡單邏輯還需要搞複雜麼。

5樓:郭嘉狼人

對老W略有了解。說老實話,老W風格犀利可能得罪了一些人,但一般有點本身的人都愛折騰。這兩天達達在長沙考察時重點關注的山河智慧型善於創新,與其創辦人何清華「愛折騰」的行事風格密不可分。

2023年,34歲的何清華從長沙客車廠考入中南大學。19年後,已是大學教授的他轉投商海,帶領10多位老師租賃廢舊廠房,創辦了機械公司,從小廠房發展成為乙個世界級企業。希望國家也多多鼓勵這種人,說不定還能搞出些名堂,卡卡老公尺脖子也好。

至少比很多尸位素餐,只拿錢不辦事的強

6樓:大塊頭1023

老白管理那麼龐大的中科院系統,應該像工程院那樣成為學術榮譽機構,下面研究所應該部分轉為國家實驗室或大科學裝置裡面,部分併入高校和企業,再部分鼓勵改制為公司。 這樣,才能真正將國家有用的科研進行轉化,卡住老公尺的脖子,而不是現在僅僅將老公尺卡脖子清單作為中科院的科研清單,亦步亦趨。。。

7樓:行僧

核所官網顯示所裡書記換人了,所長還是原所長。所長也被邀出席許多重要活動,西安,北京,煙台…似乎結論已很明朗了,所長是牛人 [強]

8樓:

不要覺得自己身邊三尺就是整個世界,不要囿於自己的狹窄視野,要多用開放的、系統的思維去看這個世界,人成長了,做事的水平就會不一樣。

9樓:

我覺得這個寫的還是很清楚的吧?

90多名事業編制博士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別弄假成真才好不然再補充點?

仰視者嘴裡說出來的話,從來都很滑稽這…至於調查的結果,你覺得可能會說院長管理不善嗎?可能說有人組織群體活動或者什麼資產流失嗎?

我並不看好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

最多還是那些經費呀、專案啊、績效啊之類不痛不癢的東西,就像這樣的,「原先是乙個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後擴張成乙個研究所,攬下國家的幾個大專案。但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專案,沒有錢,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離職率是我們院最高的。

」或者這樣的

工資低、專案沒錢當然會導致有人離職,

但是90多人離職這種操作,沒點組織,沒點下家,當人都是傻子嗎?

在中科院工作感受如何?

來說說體驗,體驗就是真心奉勸各位博士能去高校去高校能去公司去公司吧。可能是偏遠地區的所天高皇帝遠感覺體制還比較落後,例如評職稱主要靠和領導的關係,當然可能各個室情況不一樣。此外評了職稱也沒啥用,績效主要看室主任臉色。管你是什麼角色,在室主任面前都是孫子,幹的也都是雜活。另外基本上不搞學術,基本上做的...

中科院工作怎麼樣?

你的二極體擊穿啦 曾經工作過,氛圍還比較輕鬆,壓力沒那麼大。很多時候都是研究所員工和在讀的一些學生 主要是碩士 一起幹專案。環境自由吧,但是也就沒有動力,可能成長和外面比起來有限,而且看團隊和實驗室怎麼樣了。其實很多人到中科院工作,都是為了北京戶口,其他福利也還好。工資相對來說並不高。要進中科院的話...

中科院讀博怎麼樣,將來想進企業工作,讀中科院的碩好還是讀博好?

唐平 還以為是準備報考,兄弟,你都已經進來了,還在這裡問個什麼,問老師啊,問師兄啊。一般而言博士去企業難度大於碩士,但這更取決於,你導師是偏工程還是偏科研。如果 1 導師偏向工程 2 你平時可以接觸很多任務程專案 3 導師在相關領域企業較有影響力 則不排除博士出來做技術有更高的起點。否則一般不建議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