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物質被漂白後為什麼呈現出白色而不是透明呢?

時間 2021-05-29 22:47:19

1樓:v7v5

顏色是顏色......透明不透明是另外一回事...

顏色是分子層面特定結構(分子內、分子與鄰近分子間)對特定波段的可見光的吸收,導致我們只能看見剩下顏色的光。

而透明的條件則是:分子在整個堆積結構層面上一定程度的有序性以及原子間較大的空隙,使得光線能夠較少阻礙地通過。

所以:a能透過則為透明;反之為不透明。

b特定波段被吸收則顯示剩餘的顏色。

二者不是乙個層面的概念...存在有色透明(特定吸收、可以穿透),有色不透明(特定吸收,漫反射顯色),無色透明(穿透不吸收),白色(不吸收不透明,白光完全通過漫反射使眼睛觀察到白色)

平時漂白的意思一般是針對不透明介質而言的,破壞原先負責吸光的分子結構(氧化、化合),從而最終剩下了不吸光不透明的東西,也就是白色的。比如衣服本來是不透明的棉、毛等,把上面的染料乾掉以後,剩下來的不就應該是還剩下無色不透明的底物麼,也就是白衣服~

當然,如果原先用的是透明介質。比如把染料分散在類似凝膠的介質中。原先就是透明又顯色的,那麼把染料吸光能力乾掉以後,就剩下透明介質了,光能順利通過而不會有什麼顏色被剋扣了。

這種情況下,就達到了你說的「漂透明」效果。

也就是說透明與否取決於底料,因為漂白的原理是針對分子和原子層面相互作用力的,而不是堆積結構層面的。如果搞來乙個讓原子乖乖有序排好隊保持好間距,讓光順利通過,那種東西應該就可以稱作「漂透明劑」

2樓:好大的風

抱歉,雖然高票答案說的都對,理論也解釋的很清楚,但個人認為並沒有解答題主的問題。其它答案裡面提到的什麼共軛,互補色什麼的,說的也都沒問題,但同樣都是答非所問。

簡單來說,漂白僅僅是改變了物質對光的吸收能力,而沒有改變穿透能力。

前者對應的顏色,與後者對應的透明度,是兩個方向上的概念。

再進一步來說,乙個是光的反射(也就是吸收的補色),乙個是光的折射(經過兩次折射剩下的即為透射)。

漂白所改變的,僅僅是前一部分,對於後者無能為力。

舉個例子來說:

一張白紙,上面塗上紅顏料,顯示出來了紅色。而漂白的效果,就是讓顏料消失,重新恢復成白色。

一杯純水,裡面加入紅墨水,顯示出來了紅色。而漂白的效果,就是讓顏料消失,重新恢復成透明。

但是,加入了紅墨水的水,就不是透明的了嗎?

不,除了對特定光段之外,它依舊是透明的。同時由於加入粒子的色散,透明度有所降低。

那麼回到問題,為什麼漂白之後是白色的而不是透明的?

因為被漂白的物質本身就不允許光線的穿透。不透明就是不透明,光線穿不過去就是穿不過去,跟你什麼顏色的不透明沒有關係。

再進一步說,有沒有能被漂白成透明的東西存在呢?

當然是可以的。如果本身就是透明的物質,其中含有某些色素,那麼經過漂白,完全可以顯示出來原本的透明,比如前面說過的加了色素的水,比如銀耳之類的東西,等等。

3樓:

我們知道顏色是RGB的復合,氧化劑使有機色質褪色,破壞髮色基團,使衣服表面的材料對光的吸收產生變化,從而反射光的顏色變化(即復合光的組成波長跟原來不一樣)。不能漂成透明是因為材料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使得光線不能透射。

4樓:許小然

支援、贊同@李建國的回答,現做能力範圍內的展開。

首先,顏色是什麼

稍有些不可知論立場地說,這世界上本來不存在顏色 ,是因為人類感官需要實現對最適波段電磁波的捕捉與辨析,因此引出了顏色的概念。

這個所謂最適波段即可見光

另一種常見的表達,這條色譜帶通常被閉合

上圖為一組同心色輪,其中有乙個色輪由色譜帶直接閉合形成,相對其向半徑增大或減小的方向為對初始色輪進行明暗變化操作的結果。

在初始色輪中處在對立位置的兩個顏色被稱為對立色或補色。

物質由於吸收了除了被反射的波段外的其他可見光波段,結果是未被吸收的波段被反射,繼而為人類的感知接受並被轉為顏色訊號。

吸收/反射電磁波的效能可受到物質共軛情況的影響。

共軛化合物相間的π鍵相互作用形成大π鍵,各能級間的距離較近電子容易激發,所以吸收峰的波長就增加,生色作用大為加強。且隨物質共軛度的增大,顯色呈現加深趨勢。

而具有褪色性質的物質則是利用上氧化性破壞物質的共軛結構,其結果是大大降低物質的生色能力,使顯白色。

5樓:情操哥哥

首先明白兩個概念。

黑白灰、透明都不是顏色。

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物體,都基於物體本身對光的漫反射。

黑白灰表現的是物體對光的反射率(明度),透明表現的是物體的透光率(透明度),決定透光率的只有物體的材質。

把玻璃塗黑,玻璃變黑是因為玻璃表面上有一層黑色物質,擦乾淨恢復,但如果在玻璃中加入其它物質例如毛玻璃,玻璃的透光率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不改變物體性質的情況下,無法讓物體在透明/非透明之間轉換。

大多數漂白劑的本質都是強氧化劑,無法改變棉質的物理性質,只相當於強化版的暴露在空氣中褪色,強氧化劑能對顏料共軛結構進行快速破壞,達到祛色的效果。

部分漂白劑還新增有螢光劑,增強亮度,所以顯得更白。

手機碼字不太細緻,有時間補充。

6樓:張靠譜

純淨無氣泡的冰是透明的,雪為什麼不是透明的?

漫反射。

至於為什麼是白色,那是因為你在白光下觀察。放紅光下就是紅色,放藍光下就是藍色,放拉麵店裡就是綠色。

7樓:

漂色通常是改變了物質對可見光的吸收然而是否透明則是取決於物質的光透過率

顏色的本質是(人眼接收的)可見光的反射

不吸收&不散射任何可見光:人眼未收到反射的光視作透明吸收但不散射可見光:透明有色

不吸收但散射可見光:人眼收到可見光集合即白色吸收&散射可見光:有色不透明

不透過&不反射全吸收:黑體

8樓:李建國

首先要知道顏色是怎麼產生的。

顏料在可見波段吸收了紅色的互補色,反射出去的紅光到你眼睛裡你就看到了紅色。

顏料中的色素大多數都具有共軛結構,能夠對可見光波段的特定波長進行吸收,全吸收為黑色,無吸收為白色。

漂泊一般是強氧化物氧化了顏料分子中的共軛結構,使它無法繼續對可見波段光線進行吸收。所以顯現了白色。

為什麼有機物中密度大的物質呈現固態或液態?因為密度大了,所以它吸熱困難內能低?

許小然 題主的這個說法的前半句 有機物中密度大的物質呈現固態或液態 在很大的乙個涵蓋面上來看其實還真是挺正確的,不過後半句是錯的。相當有意思的點在於,從這個牽涉了相當一部分物質的規律出發,我們總結不出什麼更加簡化的 更廣義的命題。而恰恰相反的是,我們需要比較複雜的邏輯過程才能解釋這個命題。我們先來理...

孩子被吼後為什麼會不說話?

miss.雪 首先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不愛表達,不願溝通,會使孩子和父母產生距離感,容易導致孩子內向 孤僻,是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性格養成 職業發展的,所以當父母很生氣的時候,不妨現等一等,等自己冷靜後在處理問題。 兩條魚的傳說 仔細觀察嬰幼兒時期的寶寶,在哭鬧時,你再怎...

哈利波特最後為什麼沒有被伏地魔殺死?

丁賤賤 反對下列所有答案!所謂看過原著的人都是些什麼鬼解讀?又是魔杖又是死亡聖器的。當然是因為伏地魔體內流淌著莉莉的血呀 歐洲國家的血統觀念也我也是很迷 所以在哈利必須死的特定條件下,鄧布利多強調必須是伏地魔親手殺了哈利,因為這樣死的只會是哈利體內的伏地魔靈魂。火焰杯原著裡鄧布利多聽哈利講完伏地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