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大氣的最後時刻,收集到了土星大氣的哪些資訊?

時間 2021-05-11 22:33:33

1樓:鹽選推薦

功勳卓著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已經永遠地長眠在了土星的大氣中,它臨終前化作了一顆火流星,照亮了土星的光環。

1990 年底,我作為成像小組的領導者,與大西洋兩岸的同事一起,開始著手卡西尼任務。那個時候,一切還只是乙個想法,是頭腦中的展望。我經歷了卡西尼號從設計到製造的整個過程,並在 1997 年 10 月 15 日親眼見證它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公升空。

2004 年,卡西尼號在經歷了 7 年的旅程後終於正式進入土星軌道,而我坐在前排目睹了這一切。從那時起,卡西尼開始徹底改變我們對土星和它周圍一切的認知。

我們在土衛六發現了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海洋,以及可與地球媲美的複雜表面環境。我們觀察了土星大氣的氣象狀況,見證了巨大風暴的誕生、演化和消亡。在土星的光環中,我們觀測到了一些新的現象,這些現象讓我們對太陽系的形成過程有了更多的認識。

我們還繪製了非常詳細的土星衛星分布圖。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新衛星,其中包括那些嵌在土星環裡的小天體。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土衛二的南極區域有上百個間歇泉從地下海洋中噴湧而出,這表明土衛二具備了孕育生命的所有條件,這毫無疑問是卡西尼號最為重大的發現。

13 年來,我的人生都與太陽系的外圍密切聯絡在一起,而現在,這次巨集偉的科學探索之旅已走向終點。

20 世紀 80 年代初,旅行者 1 號 2 號飛掠土星後,科學家們迫切地想對土星系統進行更詳細、更全面的探測。旅行者號任務拉開了人類探索土星的序幕。

它們查明了土星的大小和特性,但也遺留了很多問題有待解答。旅行者號發現,土星是乙個有著複雜的大氣層、磁層和內部結構的行星。土星的光環是由水冰碎石構成的乙個巨大且閃閃發光的盤,在這裡發揮作用的物理機制,可能也是構建早期太陽系和其他恆星周圍類似物質盤的關鍵。

旅行者號穿越了土星系統內部,揭示了土星各個衛星之間的巨大差異。最有趣的發現就是土衛六泰坦,它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它的表面隱藏在不透明的濃霧之中,儘管如此,探測器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表明它可能存在液態碳氫化合物海洋 。總之,土星系統是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理想目標。

2樓:動力俯衝

先上維基上的卡西尼號帶的探測器(話說這個條目中文翻譯慘不忍睹,有哪位大佬能去整頓一下?)

在這些儀器中,沒有接觸式的大氣層的感測器。接觸式的大氣層感測器在惠更斯號上有,也就是說卡西尼號在墜落過程中能獲取的資料要不是之前探測過的(這次換了個角度),要不就不是科學載荷獲取的,而是姿態和加速度感測器之類的獲取的。

而且進入大氣後,資料傳輸也是個問題。進入大氣,很快卡西尼的姿態將會失控,AE35部件也救不回來那些資料啊→_→

而且深空任務的通訊頻寬非常感人,這點時間幾乎什麼也傳不了。

這個過程也不會被其他土星探測器記錄下來,因為,現在土星系中唯一完整的人造物體就是惠更斯號了。

綜上,不要指望自毀過程能多獲取多少資料,人類最多只能觀賞一抹絢麗的煙火(其實也不能)。

科學資料永遠不嫌多,實際資料以ESA/NASA公布為準,放心吧,他們總會往多裡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