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為什麼在凌晨發射?

時間 2021-05-09 05:05:01

1樓:

瀉藥除了發射視窗考慮之外,也有電能上的考慮

先說結論:中國航天決不允許任何乙個太空飛行器在太陽能翻版剛展開階段便處在地球陰影中

這次的發射劇情和嫦娥3號發射其實如出一轍,嫦娥3號是凌晨發射,火箭是由西向東飛行,當末級與探測器分離之時,正好在太平洋的光照區。此時探測器剛好失去與火箭電源聯絡之後,自身電量儲能有限的情況下就需要快速增加電力,避免因電能快速耗盡而永遠無法聯絡,此時展開太陽翻版並接受Sunny照射發電就是當務之急。在我國,如果是白天(尤其下午)發射高軌道衛星,在末級分離時候就可能進入黑夜區,即使太陽能帆板開啟也不會有Sunny照射到,這會導致供電迅速下降,進而衛星因電力不足而失去聯絡。

不僅僅是嫦娥探測器,一般的衛星使用壽命中都有那麼一段時間出現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地球陰影,使衛星表面變暗、溫度降低,甚至無法跟蹤的現象,即所謂的「衛星食」。衛星食期間,衛星由於得不到Sunny照射,表面溫度下降,太陽電池不能供電,同時引起衛星軌道攝動和衛星姿態擾動的太陽輻射壓力消失,衛星不能反射太Sunny,地面跟蹤衛星的光學裝置(目視望遠鏡、照相望遠鏡等)無法工作等等。

太陽、地球陰影和衛星軌道之間關係,衛星長期在陰影中即為衛星食階段

一般來說,人造衛星進入地球陰影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一般的低軌道(SSO)衛星每天都會多次穿過地球陰影區,但時間很短,部分地軌道衛星沿著地球晨昏線執行則不會存在陰影處執行的問題。但對於地球同步軌道(GTO)衛星來說,每年有一段進入地球陰影就會有長達幾個小時沒有Sunny供電情況(一般要看地球自轉傾角和太陽關係,,以春季、秋季這種晝夜平分時段為多),這對於太空飛行器部分零件工作提出一定挑戰,對於氣象衛星也有可能出現散射光影響成像效果問題,所以航天部門都儘量減少衛星蝕對於相關運作的影響。

2樓:北落師門

嫦娥4號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是北緯28.2度。只要衛星發射場,不是在赤道,發射的衛星都會產生乙個和赤道面的傾角。除非後續靠上面級太空飛行器發動機等進行改變傾角的機動。

另外月球軌道和黃道面有5.1°左右的傾角。

嫦娥4號是直接發射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因此在轉移過程中這兩個傾角必須要考慮。發射的時候先打入乙個AP點合適的傾角合適的亞軌道,然後在AP附近繼續加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這所謂的合適的時間就是發射視窗,凌晨發射,說明那個時間正好是乙個合適的發射視窗。

3樓:不老少年

而且凌晨發射天氣狀況也是考量,大概那個時候的天文狀況最佳。另一角度,201812080223,估計想要2點18分發射的,結果最近的時間選擇了0223,也是乙個不錯的時間。(個人感覺)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在月球背面登陸?

鋼鐵直男李大錘 四號是三號的備份機,三號已經在正面登陸了,四號閒著也是閒著,但是又不能做和三號一樣的事,也去不了其他地方,所以就再月球背面登陸了 因為科技差距有點大,美國他們早就玩空間站 也早就去更遠的地方探測有無生命了。咱們要是選擇在月球第一人的腳印登陸,不利於當今任然被美歐俄等西方高科技技術封鎖...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智慧型大資料 首先,月球的土壤 月壤 包括大量的資訊,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的重要資訊。包括太陽系早期演化的歷史記錄 月岩和月壤的宇宙線暴露與輻照歷史 月球中揮發分的脫氣歷史 太陽風的組成和太陽表層的成分特徵 小天體和微隕石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進而推斷地球遭受小天體撞擊的歷史...

九型四號為什麼喜歡栽贓陷害別人?如何預防與應對?

Amanda 九型人格更多測乙個當下的狀態,這個狀態可以隨著事件,時間,和環境慢慢變化的。也是乙個動態的過程。喜歡栽贓陷害別人。這個是個表象,喜歡 也許說明這個事情發生頻率會比較高。這個動作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保護自己?惡作劇? INFP 就好比,不能因為乙個蘋果有蟲子,就覺得所有蘋果都有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