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參考模型在網路層支援無連線和面向連線的通訊,在傳輸層僅有面向連線的通訊。這兩句話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9-20 02:47:55

1樓:九涅燒包包兒

樓主你應該也是考研黨,這句話在王道上出現過。然後408的考點(2020王道計算機專業綜合考試習題分析 P309 )裡又拿出來總結了一下。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我到現在也搞不明白,也許是一些歷史原因,只能死記硬背了。可能就是應試了吧。

為了記住不要搞混。我是這麼記憶【說服自己的】的。

TCP/IP是正常的,畢竟網路層的IP是無連線的,傳輸層的TCP/UDP是無連線以及面向連線的。

ISO/OSI的出現比較早,所以把連線的重任交給了網路層,所以網路層中可以是無連線或者面向連線的。而傳輸層在網路層的上頭,必然比下層高階一些,就面向連線了。

這只是乙個記憶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畢竟這個知識點在考完408後應該就忘了。

2樓:

很多中文的翻譯本都有大量術語錯誤,並且還是正版書籍,不過上面有個答案說的對,TCPUDP是屬於TCPIP協議簇裡面的,不是七層模型裡面的概念。

3樓:薄荷紅茶

首先連線的定義,一般都會涉及到IP位址和埠,而網路層不會涉及到埠,只有位址,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在網路層其實無所謂面向連線和無連線。

而我們知道傳輸層的TCP是基於連線的,UDP是無連線的,而IP層上面可以跑TCP,也可以跑UDP,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網路層是支援無連線和面向連線的通訊。

在傳輸層僅有面向連線的通訊,這句話誰說的,有點誤人子弟之嫌......

4樓:楊轍

首先,請給出出處,網路上和課本上有大量的錯誤其次,你所說的是OSI七層模型,就這個模型來看,不存在所謂的TCP/UDP。傳輸層只有TP協議,而下文的connection-mode,非要翻譯的話,說是面向連線(connection-oriented)可能不對,會有歧義,不能理解成TCP的那種面向連線。

(From wiki):OSI defines five classes of connection-mode transport protocols ranging from class 0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P0 and provides the fewest features) to class 4 (TP4, designed for less reliable networks, similar to the Internet).

如果實在要歸類,TCP/UDP一般被歸入OSI的傳輸層

如何生動形象 切中要點地講解 OSI 七層模型和兩主機傳輸過程

吳大飛娃兒 我不生產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這本講解透徹,無論是網路小白還是網路入門或是想再重新溫習TCP IP的大佬,此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葉曉斌 題主的問題是對各層只有概念但沒有深入理解作用,恰恰是因為這個問題很複雜,導致題主在各個概念之間來回切換已經累崩潰了,別說深入理解,更別說靈活運用了...

OSI七層模型中,兩機通訊一定要經過物理層,可不可同層通訊,資料總是從物理層傳輸到應用層的嗎?

hai niu 1 對等層通訊的意思是說 資料在網路中傳輸時,同一層的封裝由不同節點的同一層解封。2 資料在發出去之前,總是從上層往下層逐層封裝 資料在接收之後,總是從下層到上層逐層解封。3 這個問題在問我之前為什麼不先看一下我的專欄?hai niu 02資料在網路中的傳輸 hai niu 01數通...

OSI模型中,乙個協議應該屬於哪一層是以什麼為標準劃分的?

冷太陽oXe7en0丶 arp按照功能來說是通過IP尋找MAC位址 它是為了服務資料鏈路層的但是arp與IP協議都具有不同的ethernet型別。分別是0x0806和0x0800 那麼arp可以和ip 平起平坐 為什麼不可以說他是網路層呢? 車小胖 ARP,它工作在多路訪問的資料鏈路上,它提供給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