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計算機結構離不開外部儲存單元,易失性及非易失性儲存,可否創造一種內嵌儲存功能的計算機體系?

時間 2021-06-05 15:42:32

1樓:ieeesscs

很好的問題,基本可以說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了。

以前的儲存器分級體系主要是考慮儲存密度和速度的tradeoff,只能搞成內部快取,外部非易失的架構。這種架構的弊端已經越來越突出。現在的很多MCU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片上的非易失快取,這樣可以在上電的瞬間即開始工作,斷電也基本不需要等候了。

未來隨著新型儲存器技術的成熟,基本上CPU裡面都會有高速度的非易失儲存器,意味著未來的計算機可以秒開秒關了,而且工作速度會更快。

2樓:Circle

關於外部儲存和內嵌儲存這一點:題主說的這個已經有一些可以實踐的手段了:HBM和HMC。

HBM算是把記憶體通過2.5D整合,和計算核心封裝在一起,GPU和一些FPGA都用上了。HMC是直接3D整合,把記憶體摞在計算核心上面。

學術界比較前沿的方向是In memory computing(存內計算)。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這類設計的目標是提供更高的頻寬和更低的訪存延時,對提公升系統效能有很大幫助。

關於易失儲存和非易失儲存這一點:目前在學術界有比較多的研究。題主可以去了解一下清華大學劉勇攀老師課題組做的非易失處理器。

我當時看過演示,晶元在間斷供電的情況下可以持續工作(不是利用內部儲能,不供電就立刻停下來,無論等多久只要恢復供電就從停電的時刻恢復工作)。這個方向,個人感覺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將非易失的儲存器件和傳統的CMOS電路整合在一起,並且要克服非易失儲存單元速度慢的缺點。

關於能否完全將外部儲存整合到片上:個人感覺不是很現實。HDD,SDD這些儲存器一是非易失,二是大,和CPU上能夠整合的儲存比起來要大太多了。

真正需要儲存空間的時候這些外部儲存還是必要的。

3樓:野路子碼農

可以參考下 stm32h743 是如何被rt1050打的略抬不起頭以及st為啥急於推出stm32h750的

不過內建儲存有個好處就是快

4樓:

當然可以。

事實上,現代CPU內部都有這樣的空間,用來存放一些CPU識別資訊,比如CPUID,製造編號等。

對於Intel的伺服器CPU等,內部甚至有乙個微型的作業系統,用來遠端完成對CPU的監視和控制管理,比如遠端裝機。

然而,晶元的面積越大,功耗越高,散熱等就成為棘手的問題。而且,半導體的電學特性與溫度十分相關,太大的面積會導致不同區域溫度差較大,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因此,在十分有限的面積上,能用的電晶體總數也是十分有限的。將越多的電晶體用作了儲存,則能用於製作CPU核心的數量就大大減少,CPU的效能就差。

資料結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有哪些好的網課值得推薦

進擊的steve 普林斯頓大學 Algorithms I II 剛好最近在聽這門課,這課程由淺入深把資料結構與演算法知識剖得很細,但是課程內容還是比較有難度的,作業很難 覺得太難可以無視作業 這門課Coursera上是免費的,但也不髮結課證 這是我課程筆記 普林斯頓大學演算法I II 加州大學伯克利...

怎麼學好資料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

新建使用者 資料結構簡單啊,覺得難的可能是程式設計能力不足,這個很好提公升,強化做題就好,組原呢,就多看書吧,因為大二的時間比較緊,而且講的比較抽象,事實上如果你選的方向不是嵌入式的話,不用學的太好。有些了解就行 包子 要理解吧,硬碟儲存就是二叉樹 例如微軟的標準,會有磁碟扇區的概念,這種結構就是資...

請問計算機結構和程式設計之間有必然的聯絡麼?

飛奔 你這問題問得不太好回答啊,沒有弄明白你想問什麼。不同的計算機結構有不同的程式設計方式,另外關於機算機結構也有不同的認知,是硬體結構不同還是別的什麼不同? 已登出 看接的任務。任務涉及不到就沒聯絡,比如用FORTRAN做計算,比如簡單的前端開發。任務涉及,就有聯絡,不會是不行的。暫存器記憶體外存...